俄罗斯,一个力不从心的大国。
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为广阔的国家,俄罗斯有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资源和纵深,尤其是资源,保证俄罗斯即便躺平也能混吃等死几百年,其阔绰程度无人能及。
但俄罗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憋屈的国家,虽然其文明起源基辅罗斯是名副其实的东欧政权,但13世纪蒙古铁骑暴风骤雨般的西征,深刻改变了俄罗斯的成分,从此成为披着白皮的鞑靼人,深受西方国家的鄙视;而由于俄罗斯外表有着明显的西方人特征且信奉东正教,所以东方世界也对俄罗斯避而远之。
不过不东不西的俄罗斯并未自暴自弃,反而自强不息,并开始了一路向西的征程,典型如彼得大帝“微服私访”,打扮成水手前往尼德兰取经,而后彼得大帝的改革大大推动了沙俄的西方化。
但西方国家并不喜欢这样的“邯郸学步”,毕竟俄罗斯继承了蒙古“噬土成性”的扩张基因,从1480年摆脱金帐汗国统治后就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这使得包括东欧在内的周边国家深受其害,即便不是被生吞活剥也基本遍体鳞伤甚至奄奄一息。
再加上俄罗斯在扩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唯俄罗斯独尊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想,将征服世界作为俄罗斯的毕生梦想,这让非俄邻国也对俄罗斯深恶痛绝。
所以,俄罗斯的众叛亲离绝非偶然,这是几百年来俄罗斯上下不断努力的结果,而这种仇视在苏联时代达到了巅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终于有了告别过去、脱胎换骨并和西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的机会,但西方国家选择“不忘初心”,于是俄罗斯不仅没有得到西方国家接纳,反而遭到了更丧心病狂的围追堵截。
彼时的叶利钦,一心想要通过快速私有化的方式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给了特权阶层勾结西方资本巧取豪夺,疯狂盗卖苏联财产,掠夺人民财富的机会。于是俄罗斯卢布贬值、物价飞涨、贫富差距极速扩大,不仅经济一夜回到解放前,其强大的工业体系更是被彻底摧毁,俄罗斯也完全掉下了超级大国的神坛。
而除了无孔不入的经济扼杀,西方国家还不失时机地开始了对俄罗斯的外部绞杀,比如北约和欧盟的疯狂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同时西方国家还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及高加索地车臣煽风点火,令俄罗斯疲于奔命。
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在乌克兰和蒙古从中作梗,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推波助澜,更直接出兵阿富汗作为觊觎中亚的跳板。
可以说,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更没有一寸是不被西方国家针对的。因此俄罗斯的一路向西只能梦碎,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捡起武器奋起反击,这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剑拔弩张的根本因素。
但问题是长期的对抗,不仅消耗了俄罗斯的元气,更忽略了国土的生机,尤其是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要知道,俄罗斯之所以能地跨亚欧两洲,并拥有恐怖的纵深和海量的资源,根本原因就在于占俄罗斯领土面积达3/4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但当前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却早已荒凉破败。凄凄惨惨,演变成俄罗斯腐烂的熊爪。
就像那句“越容易得到越不懂得珍惜”的俗语一样,相比于东欧和高加索等地,沙俄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扩张可谓顺风顺水。从1582年第1批哥萨克翻过乌拉山脉向东扩张以来,然而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扩张就一发不可收拾。比如1600年到达贝加尔湖沿岸,1639年抵达鄂霍次克海,1643年更是侵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虽然西伯利亚和远东边缘化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但俄罗斯明显不想让这样的局面千秋万代,毕竟由于天寒地冻的气候环境,再加上常年人口外流的人文状况,西伯利亚和远东越来越荒无人烟,长此以往必将让俄罗斯力不从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从未停止,如果俄罗斯再不重视西伯利亚和远东,未来的俄罗斯必将更加被动。
所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一再建议将首都迁到更靠近老家的新西伯利亚,普京也对“树挪死,人挪活”的提议大加赞赏,但关于迁都问题,普京则表示大家该干嘛干嘛。
毕竟,迁都等于动国本,虽然迁都有利于安全,且能增强辐射带动力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更能打击树大根深的寡头集团。但迁都也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巨额的城建投资,在导弹技术极端发达的情况下,迁都到新西伯利亚非但不能更安全,反而会让莫斯科失去“天子守国门”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俄罗斯人口都集中在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情况下,迁都新西伯利亚并不能导致人口剧增进而盘活经济,却会让俄罗斯彻底失去“欧洲国家”的身份,并给中亚和东亚邻国带来更多的压力。
所以,迁都新西伯利亚任重而道远,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俄罗斯不会“出此下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选择退而求其次,壮大远东城市以拉升经济.比如近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会将符拉迪沃斯托克打造为百万人口城市,并希望依靠人口增长来实现。
在俄罗斯看来,将符拉迪沃斯托克与阿尔乔姆合并,并在那里建设一个新卫星城,并再吸引约30万人到这个城市群,于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将得到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
听起来很丰满,但现实情况是如此骨感。毕竟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人口问题的积重难返。
和印度等某些热带国家想控制人口而不得的情况不同,俄罗斯虽然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但其人口负增长却比某些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天寒地冻的气候环境,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地广人稀,在气候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想要这里聚集更多人口本就非常困难,所以俄罗斯的自然增长率长期低迷。
一直以来,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人口都在想方设法地向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东欧移动,而东欧的俄罗斯人则习惯性地对西欧趋之若鹜,经济的长期疲软是俄罗斯机械人口增长率长期为负的根本因素。
所以,无论打造新西伯利亚还是海参崴,情况都是大同小异地一片狼藉。
时至今日,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最现代化的基建工程依然是延伸上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这条年久失修的铁路不仅速度奇慢,甚至低至每小时8公里,但依然是俄罗斯沟通本土和殖民地的最重要通道。
而更要命的是,这条“大陆桥”基本沿南部边界延伸,北部甚至都无路可走,想要深入开发简直难于登天。
要知道,奥伊米亚康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半球的“寒极”,除了纬度和海拔都很高,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奥伊米亚康地形呈喇叭状且向北倾斜,大大便利了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
事实上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地形都基本向北倾斜,这是这里气温比同纬度的东欧更加寒冷的根本原因。
因为地形向北倾斜,所以大江大河基本都是自南向北流动,这极易导致一年两度的凌汛。奔腾的冰水溢出河道,将两岸平原变成一片泽国,它们冬天冻土,夏天沼泽,除了住人搞建设,基本好得很出色。
远东地区虽然不常被淹没,但东西伯利亚山地和中西伯利亚高原更难以生活,所以别说俄罗斯人,火星人都征服不了西伯利亚和远东。
海参崴的繁荣,根本原因在于沙俄在清朝盛极而衰后的趁火打劫,夺走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土地。
要知道,外兴安岭是东亚和西伯利亚的分水岭,海参崴所在的“外东北”不仅纬度更靠南,气候更适宜,而且在地缘上和我们的东北是一体,并有着面向日本海,自由进出太平洋的便利。
但问题是,这座城市沾不上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光,但和中日也难以共鸣。因为南千岛问题的影响,日本不会在海参崴有太多力量。
而东北的盛极而衰有目共睹,海参崴想要借助东北崛起谈何容易?
再加上外东北和外西北问题的历史恩怨,俄罗斯对伟大复兴的东方邻国始终矛盾不已,一方面俄罗斯需要东方邻国的给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警惕土地的得而复失。
所以海参崴依然孤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难以成为俄罗斯未来的希望所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西伯利亚的故事,让人感慨俄国的坎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