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代表委员建言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代表委员建言

00:00
11:59

据全国老龄办测算,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从家庭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推动老年教育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

探索将部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纳入长护险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称,当前,我国推行的是“9064”“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而居家养老的关键前提是确保居住空间安全。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当前适老化供给普及度较低、社会认知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从居住体验的角度看,在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及家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升级,从而提升老年群体的居住生活体验。

她建议,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培育多级市场。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建议在居家适老化改造清单中,增加更多智能化、智慧化产品和服务,如智能化床垫等监测设备、紧急救援设施等。

优化多元政策供给,加快重点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在财政资金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居家适老化改造专项资金。通过补贴等方式给予重点对象政策支持,逐步扩大居家适老化改造社区范围。在存量住宅的改造方面,要加快推进一批急需改造的重点住宅楼,尤其是筒子楼、简易楼等3-4层住宅楼的无障碍通行改造。在增量方面,探索出台针对新建住宅公共空间和居家环境的适老化强制性要求。在政策创新方面,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开展和补贴范围的扩大过程中,探索将部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纳入保险范围。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仅覆盖上门护理服务,涉及提升家庭养老能力的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具租赁等内容尚未纳入保险范围。

探索出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市场标准。现阶段,居家适老化产品的种类和型号较多,标准不同,导致老年群体难以在多种多样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和居室特点的产品,形成产品购买中的困难。她建议借鉴行业协会、供给方已经形成的标准,以及适老化改造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标准,制定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对卧室、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及餐厅、阳台、楼梯、门厅及走廊等不同居室空间设置特定指标。推动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规范性,有利于适老化改造行业形成统一标准,降低购买难度和门槛,同时有利于提升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全社会对老年人“防跌倒”重要性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必要性的普遍认知。未来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付费端需进一步扩大,除挖掘老年群体需求外,还要探索子女的“孝心经济”。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适老化改造运营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完善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整体水平。

他说,我国社区适老化改造主要包括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人行通道,以及建筑公共出入口、公共走道、地面、楼梯、电梯候梯厅等设施和部位。除了公共区域,部分地区还增加了室内适老化和养老服务设施的内容。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方面,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所住楼房中装有电梯的比例仅约为6.0%,加装量与需求量相去甚远。老旧小区公共无障碍设施的配置率还相对较低,住宅单元入口处坡道的配置比例仅约为40.3%。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来源模式主要是“财政投入+自筹资金”。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下,有限的财政资金只能覆盖部分基础类改造项目所需费用。

他建议,采取多种筹资方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财政资金的缺口。老旧小区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分类实施,特别是对加装电梯或安装爬楼代步器的改造内容予以补贴。公共区域健身器材改造,可由体彩公益金全额支持。

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对特困供养、低保低收入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家庭采取阶梯式补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适老化改造运营,明确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路径,支持社会资本通过项目融资、公司融资等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中长期低息贷款。

同时,提升适老化改造重要性。可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市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联席会议重要议事内容,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联席会研究解决。

分批分类实施适老化改造。先期可以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为重点,在改造过程中,注重铺地材料防滑性、标识清晰度。后续可逐步完善配套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鼓励利用小区存量资源,如业主共有的公共房屋和设施,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交由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所有的闲置房屋和设施,可委托养老服务机构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建议将办好老年食堂列入基层干部考核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医生陈玮也关注居家养老的问题。她说,目前居家照料中心资金投入不足。以浙江为例,每家照料中心3万元/年的运营经费标准无法满足运转。另外,老人消费意识不强,很多老人舍不得花伙食费。由于配送餐基本以快餐为主,难以满足各类老人的口味需求。社会参与较少也是一大问题,村社干部投入的精力、财力以及各类社会捐赠往往倾向于村的各类基建,对需要持续性投入和花费精力、物力、人力、财力的养老服务事业缺乏动力。

她建议,加大资金保障,出台助配餐补助政策,对各照料中心按就餐和送餐人数适当地增加运营补助。落实干部责任,建议有关部门将办好老年食堂列入基层干部考核内容,与争先评优挂钩。调整运营政策,对专业化运营程度较高、服务功能较全、群众反响较好的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予以奖励。

推动供需对接,开展城乡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筛查,实施专业化评估,摸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底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供需有效对接,促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的提升发展。

建议推动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布局

办好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大学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协副主席孟艳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老年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主要是依靠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办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覆盖面窄。资源不足、共享困难、城乡发展不均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有限,增速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进程,老年教育理念与价值观仍停留在满足个体娱乐休闲需求层面。

她建议,推动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布局。鼓励各类院校举办老年大学,部门、行业和企业举办的老年大学继续面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老年大学;大力兴办老年开放大学,推行老年远程教育;积极开发教学内容,将面授学习、体验学习、网上学习、读书会、讲座、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老年教育活动;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对“撤点并校”后空置的基础教育资源再利用,将其改造为农村老年学习中心;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地实施老年教育。

“在医疗水平及现代生活环境质量较高的情况下,许多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老年人,生理心理依然健康,社会不应强制其退出工作岗位或领域,而应将其视作宝贵的社会财富资源,使他们发挥智慧、经验、眼光与资历,继续为社会发展服务。”她说,反过来,老年人因其向社会提供服务,生理心理均得到自信与快乐,给老年人的心理调适与社会适应带来积极影响,实现“老有所为”。她建议,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把老年人作为行为主体,通过老年教育和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和技能优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