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 · 蒋捷 · 虞美人 · 听雨 · 少年听雨歌楼上 · 原文+赏析 ~ 方明

宋-元 · 蒋捷 · 虞美人 · 听雨 · 少年听雨歌楼上 · 原文+赏析 ~ 方明

00:00
26:28

以下内容来自古诗文网。鸣谢!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地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简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整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创作背景

  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 。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这首词可能写于宋亡以后。


以下内容为喜马拉雅自动生成。

失国词人蒋捷,用他那揣摩深情的笔触,回味了青年的浪漫、壮年的流离以及晚年的孤独。一生二换的时光流转,青灯古庙旁,一个任凭风雨的惆怅老人,我们通过《听雨》词牌,怎么体会他苍凉的内心世界?跟他一起走过雨中的回忆,探究古老时代留给我们的深刻反思。

02:01 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反思:蒋捷的《听语》词作

04:01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蒋捷词中的深度反思

06:07 人生的三伏:作者通过听雨,反思社会与个人的命运

08:10 听听雨声,感受岁月流逝:蒋捷词中两幅画面的变迁与心情

10:14 漂泊江边的小舟上,听雨的感受彻底改变

12:22 悲欢离合总无情,年老体衰听雨僧庐,蒋捷的痛苦与麻木

14:23 人生悲欢离合,苦乐交织,艰难生活中体验痛苦与平静的心灵之旅

16:23 内心痛苦的呐喊:蒋洁的绝望悲鸣与求解脱的努力

18:24 三幅画面中的老人:内心的绝望与追求解脱的挣扎

20:27 听雨: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内心的痛楚与追寻

22:28 人生苦乐,尽在“虞美人听雨”:三幅画面中的心路历程

24:28 听雨楼蒋捷词:人生经验与感慨的概括,艺术境界的完美演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新时代居士

    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恩维空间 回复 @新时代居士: 青年的浪漫、壮年的流离以及晚年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