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夏华:让“指尖技艺”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指尖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夏华:让“指尖技艺”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指尖产业”

00:00
11:38

绣娘们刺绣的笔记本、手工的土布“深山玩偶”、苗绣的靠枕、苗绣的服装……今年上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依然是做了精心的准备,每天一件有刺绣工艺的服装不重样,开会时她会背着苗族纹样的托特包。

20年前,夏华到贵州的山寨采风,绣娘们手中的精美绣品让她眼前一亮。如今,她已经助力数万名绣娘实现梦想,还搭建起了数字化苗绣产业平台,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对于夏华而言,它们承载了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也蕴含时光的价值。

今年两会上,夏华带来了8条建议,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支持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等。她说,要将传统的“指尖技艺”做成可持续发展的“指尖产业”,推动传统手工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讲好中国故事,又提升产业经济规模,创造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特别期待能带着绣娘们的心愿上两会

新京报:今年是你第二次上两会,这次带了哪些特色的手工艺品上会?

夏华:今年我带了很多绣娘们的手工艺品,像刺绣的笔记本,大本、小本都有,有手工的土布的“深山玩偶”米兔,苗绣的靠枕,民族绣样的披肩,精心准备了绣花的服装,平常开团组会的时候,我就会背上苗族纹样的托特包。

我最期待的就是带着贵州的绣娘们做的这些“好物”上会,这些手工艺品既民族又时尚。每次我上两会之前,绣娘们都会忙碌一阵,她们也非常高兴,这也是带着她们的心愿上两会。

新京报:两次上两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今年带了哪些建议上会?

夏华:去年我提了三个建议,包括苗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些建议现在都在落地的过程中。这些建议得到了民委、文旅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积极回应,我收到了关于建议的书面回复,还有电话的沟通,谈到他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政策对我是否有启发,也非常直接地问我还需要他们哪些支持和帮助,所以我觉得沟通的方式非常高效,特别快速。

今年我带了8个建议上两会。有两个建议是与数字化建设有关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趋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还有三个建议,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支持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等,建议用数字技术推动民族手工艺发展,让“指尖技艺”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指尖产业”。

让深山绣娘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富了家

新京报:用数字技术推动民族手工艺发展,依文·中国手工坊做了近20年的探索,有哪些成果?

夏华:在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经过近20年,探索出一条民族手工艺数字化、时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创新模式,帮助深山手艺人的个人价值转化成产业价值,让她们通过自己的手艺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富了家。

在探索过程中,首先,通过数字化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20年来我们走进贵州等十余个省份的民族地区,将发现的村寨绣娘、纹样、技法、工艺等归类整理、创新应用,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22000多名绣娘经过培训后进入我们的数据库,与全球设计师合作,将民族纹样和传统手工艺融入时尚元素,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国货潮品,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行动中,我们定下了在贵州实现“万名绣娘出深山”的目标,2023年我们在毕节织金落地了依文·中国手工坊苗绣数字化产业基地,帮助绣娘在数字化平台上对接订单。当产业基地投放以后,绣娘们在现场边绣边卖,珠藏镇绣娘第一天就接了一个16万的订单,绣娘们都很开心,终于在自己的家里就能接到订单了。

其次,打造了指尖产业带头人。这些年,我们培训出一批绣娘带头人。黔西南州贞丰县的布依族独臂绣娘梁忠美老师,她绣的蝴蝶栩栩如生,可她的作品在家乡的小集市上只能卖几十元,每月收入不到千元。我们通过设计将梁忠美手中的蝴蝶变成了时尚服装、包包等产品,月收入已经上万元,现在她带着村子里的上百名绣娘一起绣蝴蝶。

我们还打造了深山绣娘手工艺市场化平台——深山集市。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理念,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900余个中国民族美学纹样,联合全球设计师、IP、手艺人合作共创,以高端家居生活、国潮时尚单品、中国潮玩为主线,重新定义国潮生活方式,让消费者通过“场景+体验”的方式过一把“赶集瘾”。

依文·中国手工坊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伦敦等几十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启动了近500场“深山集市”,让深山绣娘的产品走进都市生活。去年4月,在贵阳青岩寻坊打造特色国潮街区、苗绣产业基地,将民族手工艺与文旅场景相融合,形成“文旅 +产业+工坊”三位一体的新消费、新体验,绣娘们在工坊里边刺绣边销售。游客们在街区里边体验边购买。

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从数字化到IP化、市场化,再到产业化的道路。现在很多绣娘成了我们平台上的大IP,她们已经可以实现自己从生产到销售的路径,同时我们再让更多的全球设计师参与进来,形成一个产业闭环。我也特别希望通过今年的两会,把这些年我们探索出来的这样一个产业化路径和模式,能够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的大山深处的手工艺者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找到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民族美学纹样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符号

新京报:刚才说到你们的“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已经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这些绣样对传承民族手工技艺起到什么作用?

夏华:我其实是一个民族美学纹样热爱者,我最喜欢的是“鶺宇鸟”的纹样。我非常喜欢这些纹样背后的故事,它们讲述了苗族的历史,从黄河到长江,从依水而居到依山而居,所有这些故事都在这些图案里。它们承载了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也蕴含时光的价值。

中国传统纹样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纹样,每一个纹样都有美丽的故事,每一位手艺人都有自己的巧思。当这些传统纹样通过手艺人的巧思,集中在一幅绣品里的时候,它就是一个艺术品。将各民族的纹样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美学符号,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认为,今天中国的手工艺价值刚刚开启,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些纹样、这些技法,可能未来会影响全球的消费者,成为中国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舞台的符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时尚美学。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和分析,今年两会上我提出了“支持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推动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的建议”,鼓励企业共同参与中华民族纹样的挖掘、整理、创新和应用。建议有关部门设置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收集最真实的纹样资料,对不同的民族纹样进行清晰有序的整理。同时,形成专门课题,鼓励企业对纹样进行再设计,形成美学符号,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

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相关项目,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搭建纹样数据系统。

同时,搭建面向全球设计师和国际化的数据应用平台,鼓励龙头企业搭建纹样数字化应用和交易平台,推动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和品牌,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支持成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研究院,让更多院校、专家学者、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形成民族美学纹样的文化体系,推动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