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早春江南:暗香疏影,梅花消息

25.1 早春江南:暗香疏影,梅花消息

00:00
17:35

地理坐标:

杭州西湖孤山全景


左图:林和靖墓,右图:放鹤亭(常盘大定、关野贞,1941)


梅妻鹤子


文学原典:

《山园小梅二首》——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山园小梅二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诗人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精华笔记:

自从林逋书写了梅花,高洁、清净、自持这些中国人期待的人格理想,就和梅花凝结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北宋开始,梅在中国文化里的形象,完成了人格化。中国人对士大夫人格的理想期待,被注入了这种自然草木,成为了梅花的灵魂。从此,梅就成了“君子”人格的象征,向往着理想人格的中国士人们,亲昵地呼其为友人,将其引为精神知己。“岁寒三友”、“四君子”里的梅花,就此而成型了。


今天,孤山仍然是杭州的赏梅胜地。孤山岛在西湖靠北的位置,你会在岛的北边找到放鹤亭,找到林和靖墓。而且,现在的孤山岛,东边和西边都已经有桥和白堤跟岸上连为一体,所以,从自然环境来说,孤山已经不孤。而且,白居易祠、苏东坡祠都在不远处与和靖先生为邻。所以,孤山的不孤,我觉得还可以作另一种理解,就是孔夫子说的:德不孤,必有邻。不知道此刻的你身在北方还是南方。你身边的天气现在是怎样的?你有没有捕捉到春天的信息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rubored2

    好喜欢老师的地理读法,更新等着辛苦当然知道老师更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