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

00:00
04:12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较为注重智力的开发和教育,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还不够,生命教育在教育内容、时间安排、教育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带来了“关于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他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学科联动实行生命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赵皖平提到,目前中小学的生命教育,针对“生命关怀”的主题教育,比较缺乏。虽然2022年5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为流浪动物救助站提供服务性劳动”列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但目前的统编教材中,依然缺乏“生命关怀”主题的完整教学单元。尽管很多学校开展过诸如“感悟生命、感恩生命、面对挫折”之类的体验活动,还有很多地方已开始在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但课程缺乏系统性,有些学生的生命意识较为薄弱。

赵皖平指出,青少年自杀问题已成为当前需要关切的社会问题之一。针对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赵皖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首先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建议“生命关怀”主题的教育尽快落实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程开展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有序铺开,总体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是基本知识介绍、具体技能训练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等;初中阶段要注重讲解原理和机制,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健康行为养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阶段主要强调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和意义,以及发现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识等。

此外,还要多学科联动实行生命教育。采用多学科联动、多模块组合方式,从敬畏意识、健康意识、成长意识等多个板块开展“生命教育”大课堂。语文可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则能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以“心理团建”的方式从情绪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等维度,进行开放交流、行动分享、有效总结、深入课堂。各学科教师在深入领会生命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在单元或章节备课目标中寻找到渗透生命教育的切入点,继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赵皖平还认为,要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将“生命关怀”教育主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当中。各地各学校要组建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家为主的指导组,加强统筹、指导,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准确性、系统性。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实习生 史子潇 北京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