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如何加快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两位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自己关注的领域,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吴德:
“通过颠覆性关键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转变”
吴德
“新质生产力之‘新’,是创新,就是要通过颠覆性的关键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看来,只有通过从“0-1”的颠覆性技术,让创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才能让新质生产力发生根本性转变。
“不仅需要颠覆性技术,还需要新型的生产关系来推动。”吴德认为,只有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形成合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才能上到新的台阶。
“聚焦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的产生,才能强有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他提到,智慧化农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现代化机械,还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合成、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支撑。
吴德还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不仅仅是原始技术攻关,高校也需要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吴德也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提出了很多务实有效的举措和办法。“成都拥有众多高校院所,正高水平推进包括天府实验室等在内的众多高能级平台建设,相信通过科技自立自强,成都也将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引领性作用,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作出突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建议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以数智化催生新兴产业”
耿福能
“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两个关键词。
耿福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年的全国两会前,他都要到四川凉山走一走,为提出好建议作准备。今年,他在调研中发现,一群由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组成的“新农人”团队,在西昌等地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还产生了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新产业链。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在他看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核心突破点就在于科技创新。
“三农”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耿福能建议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同时,还要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整合新型生产要素,用好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新型生产工具,根据不同区域禀赋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文旅、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探索出智能、融合、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他建议,充分整合政、产、研、学、用等各方面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率,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
由于农业科研周期性长,他还建议各地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稳定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建立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激励机制。
“人才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他建议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搭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手段,吸引一大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在乡村施展才华,把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带动乡村振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