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之郑州实践
从政府工作报告里
看见“郑州努力的样子”
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绿色低碳、改善民生……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诸多“关键词”,每一条都与咱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给郑州未来描绘出一幅目标明晰的发展路线图。
站在新起点,郑州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有效放大自身优势,努力加快国家中心城市转型发展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迈出更大步伐。
关键词 稳中求进
【报告摘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交出了“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数据显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连续两年超全国平均水平;吸引留郑大学生22.7万人,两年累计40万人以上。
2024年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突破之年。今年,郑州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高效能治理,确保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创一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
【报告摘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攻坚关键环节,重点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制定20条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八清单”推进机制;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8个,签约额2918.1亿元、新兴产业项目占比78.2%。工业投资完成1058.8亿元、增长31.1%。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4.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8%、13.6%。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554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22家。汽车产量83万辆、增长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3.5倍。智能传感器、汽车、现代食品与加工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强,入围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2024年,郑州要全面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争创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带动,坚持龙头引领、链群发展、产业配套、智改数转,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创新性产业。突出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5%以上、集群规模达到7000亿元。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元。依托中电装、中铁装备、郑煤机、卫华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5个以上。全面激发数字经济驱动力。聚焦打造“算力之城”,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优化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中心布局,加快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郑高新全域算力网一期项目建成投用。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报告摘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聚力“六个一流”,创新动能积厚成势。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创新主体持续壮大。中原科技城“三合一”加速融合。助力省科学院组建15家研究院所,研发实体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揭牌打造全国首个量子谷,长江量子、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等项目落地。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格局快速形成。新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新增省实验室5家、总数达到12家。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加快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郑州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扎实推进创新高地建设。聚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全面发力、扩大成效,争创国家区域科创中心,加快锻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持续深化中原科技城“三合一”融合发展。组建中原科技城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园,新引进优秀人才2500名以上,累计引进院士25名以上,新培养数字人才1万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深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认定高企10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8000家以上。力争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积极引育创新人才。力争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50个,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60个,引进博士及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名。落实“郑聚英才计划”,持续推进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力争20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
关键词 促进消费
【报告摘要】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着力扩大需求,经济发展提质提速,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去年,全市项目建设支撑有力。通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每季度组织重大项目观摩,接续开展4期“三个一批”活动,选报项目455个、总投资5549.8亿元;省市重点项目1560项联审联批事项4月底前全部完成,完成投资5025.3亿元;面向民间投资,三个批次推介181个项目、总投资3094亿元,民间投资增长4.3%。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醉美·夜郑州”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投入财政资金5.6亿元,直接带动消费204.8亿元;出台促进批零住餐业加快发展措施,新增入库企业1369家;21条特色商业街区日均客流量74万人次。
2024年,郑州将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项目为带动扩投资增后劲。压茬推进、接续发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确保签约率、开工率、达效率居全省前列。抓好已谋划的3800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200亿元。加快推进上汽集团新能源电池工厂、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等1000个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完成1300亿元。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推动平台经济、网红经济集聚发展。支持中国直播产业基地、河南信息消费产业园、郑州新消费产业园创新发展。打响“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品牌,力争接待游客达到1.7亿人次、境外游客突破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关键词 深化改革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不断释放。国企改革持续深化。“1+1+N”国资监管体系加快完善,国有企业集团“9+1”框架搭建完成,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全面完成,总审计师制度落地见效。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展开。“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实践入选全国智慧城市运营典型案例,乡镇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建成政务服务统一预约平台,新增50个“一件事”一次办、200个事项“免证可办”、111个事项“跨省通办”。
2024年,郑州将着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组建产业投资集团,推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建科创集团,加强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创新联合体。巩固提升“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一件事”30项、“免证可办”事项100个、“跨省通办”事项100个。加快完善电子监察系统,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务。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报告摘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郑州实践】
2023年,自贸区郑州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注册企业突破9万家,航空港区等获批河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新郑综保区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合作中心、东盟中心、柬埔寨国际客厅落地揭幕。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3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34个。在郑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3家。郑州—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全面搭建,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启动建设,新开通客运航线15条、全货机航线9条,完成旅客吞吐量2535.8万人次、增长175%,货邮吞吐量60.8万吨。中欧班列集结调度指挥中心试运行,超额完成2800班任务。
2024年,郑州要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化自贸区引领作用。聚焦打造“丝路自贸区”,加快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行动,构建“全域自贸”创新发展体系,新入驻企业1.5万家。持续巩固枢纽地位。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加快推进机场三期扩建,研究谋划第二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郑州—柬埔寨、郑州—吉隆坡等东盟多组“双枢纽”建设,新开国际客货运航线5条,完成旅客吞吐量2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5万吨。提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建成郑州国际陆港新港;进一步完善国际线路网络,重点推进郑州至德国、俄罗斯、越南、老挝“枢纽对枢纽”建设;实施“班列+产业”行动,力争开行中欧班列标准列3000班以上。
关键词 绿色低碳
【报告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突破。黄河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积极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沿黄生态廊道持续提升,黄河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建成投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PM2.5、PM10、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完成省定目标。地下水污染防治“精准管控”郑州模式全国推广,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源头“动态清零”,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双碳”行动稳妥推进。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2家、绿色园区1个,完成12家重点企业节能改造,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降至25.8%。
2024年,郑州聚焦绿色低碳循环,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美丽郑州。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黄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实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打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场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增绿扩绿。实施大嵩山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营造林3.2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乡村50个。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市区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新建公园游园30个,完成道路绿化50条。
关键词 改善民生
【报告摘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郑州实践】
2023年,郑州坚持惠民利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44件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71.7%。减征失业、工伤保险费11.07亿元,阶段性减征职工医疗保险费近10亿元、惠及企业17万家,发放稳岗返还补贴4.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万人。新建投用公办园24所,遴选领航幼儿园28所,普惠率达89.28%;市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5所,投入使用16所,新增学位2.3万个,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现“应收尽收”。发放退休人员增资养老金7.73亿元。养老床位达到6万张。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
2024年,郑州将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2.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新建中小学校10所,投入使用中小学校15所,新增学位2.7万个。加快健康郑州建设。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36个市县共建专科、15个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业务支撑的两级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社区“银发顾问”制度,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提升至60%,全市养老托老床位数达到6.6万张。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8个。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