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园博公司获悉,2024年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建设迎来突破性成果,园区核心场馆全面完工。“芙蓉阙”花开盛世,“散花楼”梦回盛唐,“神鸟衔花”蓄势待飞,“三环交织”尽显成都烟火气……各大场馆一一亮相!
世园门户:流畅飘逸的芙蓉汉阙
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主会场的门户——综合服务馆。位于主会场1号出入口,综合服务馆总建筑面积约5594.94平方米,建筑高度13.9米,分为东西两栋场馆。其中东侧场馆为游客到达主会场园区的第一站,西侧场馆为游客离开园区前的最后一站。
综合服务馆
流畅的曲线,飘逸的花瓣……远远望去,综合服务馆宛如盛开的芙蓉花喜迎八方来客。它的设计理念,源于端庄古朴的“蜀汉阙”,又融合了芙蓉花造型,营造出“幽阙凌云万木稠,蜀川一览尽西州”的场景氛围。
“在东西两个场馆之间,我们打造了3个轻盈的‘伞型’结构,保证了‘芙蓉阙’的完美呈现。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项目施工方、中建八局项目现场负责人胡文洁告诉记者,该“伞型”结构最高高度约17米,在垂直方向由内往外扩,水平方向由外向内逐渐降低,整个建筑呈现内凹造型。建筑楼面外边线及内边线均为弧形,主体部分采用钢结构,吊装最大吊重约20吨,建筑难度比较大。为此,项目通过BIM建模技术增加异形建筑控制点位,结合智能放线机器人快速定位,分段拼接、分段吊装,有效解决了异形建筑物快速建造的难题。
园区地标:梦回盛唐的古典楼阁
屋面出檐、翼角起翘、平座斗拱、建筑台基……位于主会场中心区域的散花楼,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盛唐时期的楼阁风貌。据悉,整个散花楼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建筑高度46.4米,包括地上5层、地下1层,是主会场内的最高建筑,也是园区的地标性建筑。
散花楼
“散花楼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整体用钢量超过2000吨,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便是如何充分还原‘屋面出檐、翼角起翘’的唐代楼阁风貌。”为此,项目采用了Tekla模型建模下料,现场施工中采用全站仪对椽子逐点位放线,确保了精确吊装。在此基础上,楼阁所有的梁、柱、斗拱等造型构件均采用了外包金属铝板,屋面采用了铝镁锰合金瓦,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具有绿色节能的优点。
摩诃湖畔:衔花祈福的“古蜀神鸟”
摩诃湖畔,园区主展馆如古蜀神鸟衔花待飞。走进场馆,客似云来、坐闲望宇、婆娑流翠、文杏秋拾、细雨留客、清水浣花、摩诃映月、绛溪揽胜、春雨寻踪、神鸟衔花等10个“打卡景观景点”也已基本呈现。
据悉,主展馆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屋面最大高度16.8米。其设计融云山、腾龙、蜀锦、三星堆礼器等多重意象于一体,以三星堆神鸟图案为原型,呈现出神鸟飞至摩诃湖畔、衔花祈福的意象。
建设中的主展馆
“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屋面采用金属屋面板,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胡文洁告诉记者,建设过程中,屋面安装成为了最大的难点。“异形屋盖,空间定位难度非常大,我们采取了智能定位、网壳分块吊装、网架分步累积提升的方式。”据悉,整个屋盖分为4个工区段,采用三维BIM施工模型电子测控技术精确定位,在提升过程中,还采用了计算机同步控制及传感检测系统确保提升同步性、稳定性。
三环交织:蜀风蜀韵的天府人居
听川剧评书、摆龙门阵、观荷塘月色……天府人居馆是园区内最具成都特色的情景空间。相互交织的三色圆环,将成都的“院坝”人居哲学和公园城市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天府人居馆的造型是三个相互交织的圆环,主体为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10778.52平方米。”据悉,项目屋面具有一定的倾斜性,为了实现设计理念,规避传统工法可能存在的倾覆风险,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种在双曲斜屋面上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斜面异形结构的施工难题。
深藏蓄力:破土而出的“未来之城”
在主会场的最深处,还藏着一座“未来之城”。作为会时的国际展园,植物馆以“深藏蓄力·破土而生”为理念,呼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三个白色的半球形建筑,充分展现了空间的生态性、科技性、未来性与诗意。
植物馆
植物馆包括园艺馆、餐厅和植物园三部分,最高建筑高度约19.5米。“其结构形式为多曲面钢结构,屋面高低不一,具有一定的倾斜性。”据胡文洁介绍,该结构的主要难点在于二次钢结构弧度大、精度要求高、薄板焊接变形大,外立面采用的是ETFE膜结构,不能90度折叠,在拼接过程中,对精度和工艺要求极高。
为此,中建八局项目团队首先针对钢结构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制作了3D加工模型,确保钢构加工弧度的精确。针对膜结构,则采用前期BIM技术与后期3D扫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安装的精确与美观。
据悉,随着核心场馆建设的全面完成,3月下旬,成都世园会将启动全要素压力测试,届时,主会场将开启园区试运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