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乡村的主人,只有让农民当主角,才能凝聚内外合力,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不是为别人,更不是为各级干部。一定要真正搞清农民的真实需求和诉求是什么,摸清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意图是什么,不能自己拍脑袋,搞主观主义的“一刀切”,搞形式主义图虚名。
乡村振兴,关乎城乡差距缩小,关乎国家均衡发展,关乎老百姓获得感。作为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全国两会上重申农民的主体性,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应该会体现在今后的“三农”政策中,成为接下来乡村振兴的一种警醒。
乡村振兴固然是为了农民,为了农村,而作为生活劳作在农村的主体,农民既是外部帮扶的对象,本身也是生产生活的主体。也因此,农民的诉求和期待是乡村振兴努力的方向。
凡此种种,本来都是不言自明的常识。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农民反倒成了配角,乡村振兴成了部分官员的政绩,有的地方出现盲目建亭台牌坊、打造“盆景”。部分投资和项目背后,农民的主体性缺失,农民的意愿也得不到尊重。
并不是说农村不需要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事实上,乡村振兴首要就是产业振兴,没有产业,乡村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也难以壮大,更不要说吸引人才、增加收入、美化环境等。
通过人才、资金、项目的注入,帮助农村、农业和农民与现代经济牵起手来,使得以往分散的小农经济接入现代社会,无疑会很大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就像唐仁健提到的,832个脱贫县,每个县现在都已经培育形成了大概2到3个以上的特色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现在90%以上的脱贫户都参与其中,能够分享收益。
但也应注意,任何乡村发展都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真实意愿,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一刀切”。
乡村振兴要由农民说了算,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做表率,注意行政的责任和边界,政府的作为必须与农民的诉求结合起来。可能不是所有的农村都适合发展民宿,不是所有的农村都适合发展代工,也不是所有的农村都要扒掉猪圈、鸡窝。要根据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实事求是地发展产业。无视原料、农民素质、市场需求,盲目上马一些所谓的扶贫产业,看似花团锦簇,其结果要么是闲置,要么是供参观用的“盆景”,并不足取。
当然,由农民说了算,不等于完全任由农民主导。无论是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还是树立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亦或培养合作精神,都有待外部力量“拉一把”。这也是现代化过程的必要之举。这就要求,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地方要多一些鼓励发动和帮助引导,让农民自己认识到位,从而释放出强劲的内生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所有这些“有为”的努力,最终结果都是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说到底,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只有让农民当主角,才能凝聚内外合力,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