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智慧的人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晚期希腊哲学之怀疑主义

043.智慧的人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晚期希腊哲学之怀疑主义

00:00
17:20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周濂,欢迎你来上我的哲学课。

 

今天我们将会介绍晚期希腊哲学的怀疑主义。怀疑主义的创始人叫做皮浪(Pyrrho),他的生卒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60-270年之间。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在《名哲言行录》(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中记载了很多他的趣闻,比方说,因为主张不可知论和悬隔判断,而且严格执行这些主张,导致皮浪在生活中从来不知道规避风险,即使前面是悬崖或者车子,他也直愣愣地往前冲,由于皮浪的生活危机四伏,他所以的朋友经常尾随其后,随时准备出手相救。这个说法听起来太不靠谱,很像是高级黑,更令人信服的观点认为,由于秉承悬隔判断的基本原则,皮浪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不莽撞行事,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他活到了九十岁。


皮浪(Pyrrho)


一、“悬隔判断”是什么意思?

 

你一定注意到了“悬隔判断”这个说法,这是怀疑主义最著名的观点,意思是说,任何命题都有一个与之对立的反命题,因为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效力,无法判断谁更值得相信,所以,最好的态度就是放弃做出判断。

 

这个思路并不新鲜,当年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就曾经说过:“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在形式上是怎样;因为阻碍认识的东西有很多,认识是不确定的,人的生命是短促的。”

 


◆ 如何区分智者派和怀疑派?

 

智者派与怀疑派的区别在于,第一,智者派只是表达出怀疑主义的倾向,而怀疑派则自觉地发展出一套严密的怀疑主义方法,提出了一以贯之的怀疑主义原则;第二,从效果上说,因为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普罗塔戈拉遭到雅典人的驱逐,他的著作也被当众焚毁,而怀疑派不仅怀疑神而且怀疑一切,但他们非但没有遭到打压,反而成为晚期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这不得不说是时势异也的后果;最后,怀疑派有着非常明确的伦理学目标,就是通过“悬隔判断”来实现“心灵的宁静”,从而在乱世之中求得个人的幸福,而智者派就没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性。

 

二、怀疑派有什么特点?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各色的人,标新立异,为了怀疑而怀疑,古希腊的怀疑主义者不是这样的人,至少他们自称自己不是这样的人。怀疑主义者说,起初他们很认真、很努力地思考理论问题,并且试图解决理论问题,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发现无法做到这一点。面对这个结果,存在两种解释——要么承认自己智商不够、能力有限,要么断定问题本身是无解的。前者让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自我怀疑和沮丧的情绪,后者则会让我们豁然开朗,产生一种意料之外的宁静。

 

为了说明这一点,怀疑主义者举过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有一个叫做阿派勒的画家,想画出马的唾沫,但他失败了,气急败坏之下,他一把将手中的海绵扔在了画面上,结果海绵留下的痕迹恰恰产生出马的唾沫的效果。同样地,怀疑派曾经非常真诚地希望,通过在各种分歧之间做出是非判断,由此获得心灵的宁静,因为实在做不到,所以怀疑派不得不悬隔判断,没想到竟然因此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坦白说,我认为上述说法只是怀疑派的托词,用来为自己的真诚性做辩护。因为就像第一次扔海绵是无意,第二次扔海绵必然是刻意一样,第一次通过悬隔判断获得心灵宁静,也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打那以后,就不再是歪打正着的意外之喜了,而是精心设计、刻意追求的结果了。


 

三、什么是阿格里帕提的“五式”法?


事实上,罗马时期的怀疑主义者的确发展出一套精细和严谨的理论,他们系统地研究各种怀疑主义方法,总结出所谓的“十式”、“八式”、“五式”和“二式”,听上去好像是武术套路,其实这里的“式”指的是通向“悬隔判断”的程序(procedures)或者方式(modes)。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阿格里帕提出了的“五式”:

 

第一式称为“意见分歧”,阿格里帕认为,由于人们对事物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冲突见解,让人难以决断取舍,所以不如悬隔判断,获得心灵的宁静。这个做法并不稀奇,说一个我的个人亲身经历,大概是在2001年,那还是BBS的年代,我跟一个网友大战了三天三夜,谁也无法说服谁,最后脑力战变成了体力战,体力战变成了极限战,身心交瘁的我,一怒之下决定戒网,结果世界果然从此就清净了。


阿格里帕的第二式叫做“无限倒退”,意思是意见分歧的人为了证明各自的观点,会提出进一步的理由,可问题在于,理由的理由的理由的理由还需要理由,由此导致无限倒退,因为始终不能找到最牢靠的证明,所以阿格里帕建议,不如悬隔判断,由此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三式与第一式很类似,可称为“主观的相对性”,大意是,因为任何对象都是相对于判断者及其感官的关联而言的,比方说水到底是冷的还是热的,这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判断它的真实性质,既然如此,不如悬隔判断;


第四式是“凭空假设”,意思是,为了避免出现无限倒退,有人会一不做二不休,任意提出一个假设,自行宣布它是第一原理或者公理,但问题在于,关于何为第一原理,人们同样存在意见分歧,所以最好的态度仍旧是悬隔判断;


第五式称作“循环论证”,也就是说,论证的结果已经隐含在前提之中。举个例子:你应该相信我们的法院,因为它们的判案原则是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绝对不存在误判错判,所以法院的判案一定是准确的。这个判断就是典型的循环论证。


在大专辩论赛中,如果正方辩手指出反方辩手是在做循环论证,那就意味着反方辩手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但是,你要注意,当怀疑主义者说某个论证存在循环论证的时候,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指出某人犯了逻辑错误,而是在强调,循环论证其实什么也没有证明,既然如此,不如悬隔判断。



四、如何理解“五式”?


介绍完阿格里帕的“五式”之后,我想给你们做几个引申说明。


首先,你有没有发现,所谓的“五式”其实都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错误有关,这些错误导致人们产生纯哲学的困扰,怀疑派主要针对的正是这一类困惑和烦恼,换言之,怀疑派是在治疗“哲学病”。这意味着,怀疑派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帮助普通人解决日常生活的烦恼。


打个比方,在下着大雨的深夜,你很悲惨地错过了末班车,此时,怀疑派不会告诉你说:因为在错过末班车和赶上末班车之间,无法判定哪个结局更好,所以你应该悬隔判断,从而实现心灵的宁静。如果怀疑派这么说的话,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坏掉了。当然,怀疑派也许会这么劝慰你:你可以为错过末班车而感到懊恼,但不可以把这件事情上升到“本性上的坏事”,比方说“我就是这样一个倒霉透顶的人”,怀疑派认为,自己的哲学可以帮助普通人避免产生“本性坏”的想法,就此而言,他们对于日常的烦恼也不是毫无助益的。


其次,怀疑派认为,所有的哲学理论,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在内,全都是“独断论”,也就是“没有充分的根据(或自以为有而实际没有)就盲目相信自己发现了真理”。


怀疑派反对一切独断论,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在反对哲学和反对理论。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怀疑派的“五式”恰恰表明,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悬隔判断”,并不是诉诸所谓的“直觉”或者“顿悟”,而是诉诸非常复杂的哲学思辨和逻辑分析。借用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说,古希腊的怀疑派是先经历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后才到达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


最后,因为反对理性主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古希腊的怀疑派都遭到了近现代哲学家的轻视,但是有意思的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不少西方哲学史家开始对怀疑派重新产生兴趣,这和他们反对实在论、强调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取向有很大的关系。在我看来,阿格里帕的“五式”就可以与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提出的“判断的负担”(burdens of proof)做一对比。


◆ 什么是罗尔斯五个“判断的负担”?



罗尔斯(J. Rawls)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真诚地、认真地想相互讲道理,然而我们却又无法达成一致?”他的回答是,因为存在着以下五个“判断的负担”:


1,“关于一件事情的证据——包括经验的和科学的——乃是相互冲突的和复杂的,因而难以评估和评价。”这个说法不难理解,打个不算太恰当的比方,从小我就一直很困惑,到底是“虎父无犬子”呢还是“虎父犬子”呢?好像正说反说都有道理,关于这件事情的经验证据从来都是相互冲突的。我妈妈天天在看“养生堂”的节目,在养生问题上,各种专家的意见更是彼此矛盾,让人难以做出抉择。


2,“即使我们对所考虑的相关事情达成高度的一致,我们也会对它们的权重(weight)产生分歧,从而导致不同的结论。”以养孩子为例,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爷爷奶奶一般会把吃饱穿暖当成头等大事,而爸爸妈妈则认为吃饱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饮食搭配要合理,吃到适度就ok。因为权重不同,就会产生分歧。有句话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我认为还可以补充一句话,有一种饿叫你奶奶觉得你饿。


3,“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的概念(不仅仅是道德的和政治的概念)都是模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关于这一点,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党人的女神罗兰夫人,在被推上断头台之前说的那句话:“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事实上,像自由、平等这些概念都是本质上充满争议的概念。


4,“我们评估证据和权衡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的方式,是由我们的(彼此非常不同的)总体经验所塑造的。”比如在同性恋的问题上,福音派的基督徒和自由主义者就会产生巨大的分歧,因为他们的总体经验非常不同。


5,“通常,对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人们思考的侧重点是非常不同的,而且很难作出一种全面的评价。”这个观点也不难理解,比如美国总统川普的言行举止,在有些人看来就是直率、坦诚、有男性气概,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粗鄙甚至下流的体现。


你有没有发现,罗尔斯的“判断的负担”和怀疑派的“五式”相比,虽然内容上存在差异,但精神气质却非常的近似——他们都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理性的限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的基本困境。


怀疑派告诉世人,要想在伦理生活中求得幸福,就必须悬隔判断;罗尔斯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政治生活中世世代代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就必须在政治领域中悬隔道德真理,千万不要试图在政治生活中去寻找和实践道德真理。


要注意的是,罗尔斯悬隔道德真理,但不否定道德真理,对他来说,政治哲学之所以要悬隔道德真理,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或者不相干,而恰恰是因为它们太重要,而且彼此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由于在政治上找不到解决之道,所以不得不悬隔判断,保持思想的节制。所以你看,就连悬隔判断的“不得不然性”,罗尔斯的说法也与怀疑派非常的类似。


据记载,怀疑主义的鼻祖皮浪有一次跟朋友出海远行,途中遭遇暴风雨,其他人都非常惊恐,惟有皮浪镇定自若,他指着船上一头正在吃食的小猪说:智慧的人就应该这样毫不慌乱。当然,通过前面的分析你已经知道了,小猪是无知者无畏,而怀疑派学者则是通过慎密的哲学思辨,才可以实现悬隔判断,最终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好了,今天这一讲就说到这里,咱们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想读书的牛

  • 林戈iNgo

    纵观哲学史容易得出哲学问题永远没有答案的结论,但是哲学家们似乎总是有要得出一个答案的倾向(在怀疑论者那里就是“独断论”),并且总是坚信自己可以得出一个答案,否则哲学就没法开始了。而怀疑论者悬搁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很诚实的一种选择。另外,他们表面上反对独断论,反对哲学,可是自己却又在使用哲学思辨的方式,这一点实在是有意思。反理性的前提恰好是有理性。不知道这算不算人类理性的努力的结果,或者人类摆脱不了理性,有理性就会有哲学思辨。

  • 韩菁_go

    我是研究性格的,我讲沟通的课程,主旨也是沟通不在于达成一致,而在于理解人与人本来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原因在于大脑的意识层面之下的功能判断、潜在的动机驱动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解释行为,意识层面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其实这种懂得本身就很有治愈效果

  • 清纯玉露

    讲的让人愿意听下去,哲学将是人类最后的宗教。😊

  • Spring1126

    听的过程好几次笑出声是怎么回事,为了“心灵的宁静”,哲学家们聪明的脑瓜真是想了很多办法……觉得怀疑派蛮可爱且治愈的,打个比方可能不恰当,气质有点像如今的技术宅,谢耳朵那种~

  • 花开花落_ot7

    “五式”不仅能够治疗“哲学病”,还能够帮助普通人解决日常生活的困扰,就如罗尔斯“判断的负担”一样。不管是悬隔判断,还是悬隔道德真理,都应该相信人类理性的限度,而不是仅仅只是纯理性的思辨,进而走进思维的死胡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怀疑主义也是智者!年轻时可能很多都会与他人争辩,以此证明自己掌握了真理,而年长时可能就会认识到争辩的很多东西其实是无解的,不如就此停止争辩,悬隔判断,此时获得的一定是心灵的宁静。

  • 韩菁_go

    其实我很困惑,当然我认同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力,但是也常常觉得有些人,无论是出于人品还是智力问题,他们的意见真的不值得尊重,虽然理论上我们无法判断谁优谁劣,其实还是可以有一些平价的吧?哎,好吧,一人一票,就是为了防范有的人觉得比别人更高明,就去驾驭乃至侵害他人的吧?

  • 文不对

    估计会

  • 可国视角

    听第二遍了

  • 安格格格ange

    1-3月的时候有种沉溺在疫情相关的新闻当中无法正常生活的倾向,后来尝试着“悬隔”,逼自己断网和过正常的读书生活(因为看太多新闻除了焦虑感觉自己也做不了什么),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重获价值。 “悬隔判断”的人生态度,大概是教人在过沉思的生活感到无力、迷茫和疲倦的时候,偶尔也做一只猪🐷,短暂休憩之后再回归到对生活的省思中?毕竟我们不能真的成为猪,却只拥有有限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