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 “开学第一课”有新意!

高校学子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 “开学第一课”有新意!

00:00
08:03

3月3日上午,“开学第一课——四川报业博物馆研学活动”如期举行。四川报业博物馆是西部首家国有专业报业博物馆,已于2月20日正式开馆,正努力打造成为全省文化教育传习主阵地、文博领域新名片、传媒业界新地标。当天,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专业、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博学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和学子们齐聚四川报业博物馆,参加了研学活动。

高校学子在四川报业博物馆举行“开学第一课”

走进报业博物馆

了解四川报业的“峥嵘岁月”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推动高校学子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探寻四川省优秀历史文化,恰逢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四川报业博物馆与各高校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四川报业博物馆研学活动”。

在四川报业博物馆举行“开学第一课”

文章挥写千秋事,一代代四川报人以胸中丘壑、笔底波澜,记录四川大地的风云流荡、万象更新,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馆内藏品包括创刊于1918年7月的《川报》,最先刊发了王光祈从北京发出的“五四”运动消息专电;1921年2月,马克思主义在渝传播的阵地《新蜀报》创刊,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宗旨,推动巴蜀儿女观念革新;1922年2月7日,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人声》创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星火燎原;有“红军第一报”之称的《红星》报长征专号,有约一半的期数是在四川境内出版的。

1952年9月1日,由川西日报、川东日报、川南日报、川北日报合而为一的《四川日报》创刊;1952年10月1日,《四川农民》创刊;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一纸风行,开创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

展厅中集中展示了众多四川本土报纸的创刊号,《华西都市报》创刊号也在其中。同时,陈列在展墙上的川报集团的报箱,展板上的照片和文字,也讲述着华西都市报如何通过独创性的“敲门发行”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同学们了解《华西都市报》创刊号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来参与活动的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该专业大二就要进行博物馆展陈课程的学习。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主任陆盈在参观前给学生们布置了相应的任务,希望同学们从展陈设计的维度来参观,相当于现场实践教学,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陆盈很欣慰:“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有些在拍照,有些在做记录,我想后面效果会比较好。”展览中的创刊号部分让陆盈感觉非常惊艳,“这些都是历史资料的呈现。”四川日报报业主题展也给陆盈留下深刻印象,“把四川日报在整个四川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非常好地进行了呈现,对同学们理解新闻工作者所担负的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四川报业发展有了清晰认识

是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绝佳实践场所”

研学活动由四川报业博物馆四川川报上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体验拓印了《四川日报》创刊号。参观结束接受采访时,新闻专业的师生们感受很深。

同学们体验拓印《四川日报》报头

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融合媒体学院院长冉光泽是第一次来四川报业博物馆,他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报业博物馆里的展品非常丰富,反映了四川日报和四川省报纸的发展历程,第二层楼的展馆对四川的报业有非常清晰的梳理。虽然我从事传媒教育,以前也曾在电视台从事新闻传播工作,但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么丰富的材料,它勾勒了四川地区报业发展的历史,十分珍贵。”

四川传媒学院特地安排新闻学专业的同学在两位教授的带领下来前来参观。冉校长说:“今天来的同学都是00后,他们面临着传播领域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如何把同学们培养成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到社会上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历史感。今天的‘开学第一课’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平台,以极为形象的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是一般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

同学们参与互动

冉校长还提出,今后学校新闻传播学专业下的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同学都可以来参观。“我们开设的中国新闻史这门课,以后都要把四川报业博物馆作为实践教学场所。除了对同学进行教育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多种方式,包括新媒体的方式,把博物馆的内容向社会进行推广传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学们在参观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唐丹曾是一位媒体从业者,此次参观让她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四川报业集团的发展历史。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教师,带着学生前来参观,杜唐丹感觉非常震撼,她说:“我们把‘开学第一课’设在这里,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去体悟到新闻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一代大学生,大都是出生在千禧年前后,是伴着数字媒体一起成长的,对报纸过去的发展和辉煌时刻以及对社会发生的重大的作用,他们其实是没有非常深刻体悟的。通过四川报业博物馆这些具体的展品和影像资料,比在课堂上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报纸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感受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发展到底应该承担着什么样的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着新闻的生产方式和报道方式,杜唐丹认为,对老师来说也有一种教学压力和动力,“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要更好地拥抱这些技术,同时坚持初心不变,更加真实客观作出深度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