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西南解放,一支游击队拦住解放军: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总理命令

49年西南解放,一支游击队拦住解放军: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总理命令

00:00
14:46

1949年,西南战役接连胜利,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了云贵川等地区。就在解放军行进到川滇黔地区时,一队看起来是农民的中年汉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解放军本以为是土匪,顿时警惕了起来。可这群人却说:“你们不用紧张,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红军的游击队,在等周总理的命令。”

看着这群衣衫褴褛的汉子们期待的眼神,解放军迅速将消息发往中央,周总理在收到消息后却热泪盈眶。

为何这群农民会自称是红军队伍?他们又为何会出现在川滇黔地区呢?

驻守川南打游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1934年12月底,红军到达猴场,提出“创造川滇黔革命根据地”的任务。次年1月,红军一渡赤水。

2月,蒋介石集结兵力,打算包围红军长征的队伍,在川滇黔地区一举歼灭红军。在此等危机时刻下,毛主席提出大部队东进,组建川南特委和游击队吸引敌军的主张。

川南特委成立后,立刻展开行动。他们从各军团整编出的干部士兵中挑选100余人,以及吸纳了当地的400多名革命群众,组建了一支500余人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可当时的川南可谓是“山穷水恶”,再加上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部队,干部们都不愿意留在这里。

为了安抚军心,2月10日,周总理特意来到游击队为100多名红军干部作讲话。讲话中说道:

“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是被队伍抛弃了,川南游击队是抗击蒋介石的一环,任务十分重要。

游击队一是要打击敌人,牵制敌军;二就是要安置好伤员;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建立川滇黔根据地。革命胜利的就掌握在你们手中。”

周总理的一番话语,消除了部分游击队干部的情绪,坚定了他们要留在川南的决心。在讲话完毕后,周总理还承诺,主力红军安全后便会让川南游击队归队。

就这样,游击队一直坚守在川滇黔边区的山林中游击敌人,给敌人制造了红军火力强大的“障眼法”。

仅2月和3月,川南游击队就在与敌人兵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歼灭敌人500余人,缴获装备近千件,数次粉碎敌人追击中央红军的计划,成功牵制了敌人的部分主力部队。

在川南游击队的帮助下,主力红军顺利回到黔北,第二次渡过了赤水,还重新攻占了遵义。

在川南游击队的猛烈攻势下,蒋介石以为中央红军还驻守在川南,他深感不安。于是便召集10万多兵力,誓要“剿灭”游击队。

然而纵使游击队的成员再怎么骁勇善战,装备和粮草上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好在游击队虽不敌国民党的攻势,但仍然找到缺口成功突袭,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就在大多数战士们都为此次胜利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

意想不到的叛徒

1935年1月底,红军在叙永红军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攻占四川叙永县城。叙永县地处川南,连接着滇、黔两地的交通,可以说是川滇黔地区的咽喉。

在这里,彭德怀接待了红军叙永游击队的负责人王逸涛,并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在2月川南游击队成立后,彭老总还委任王逸涛为游击纵队司令员。

可是一生慧眼识珠的彭老总这次看错了人,王逸涛并不是意志坚定的革命人士,而是实打实的“投机分子”!

王逸涛此人是叙永本地人,早年上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先进思想,便积极投身革命。后来国民大革命爆发,他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王逸涛正式加入共产党。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王逸涛十分愤怒,决定前往南昌跟随毛主席一同起义。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王逸涛很快升职,成为了川东第二纵队的总指挥。

事情发展到这里时,王逸涛还算是一个忠于革命的进步青年,但很快,他的真面目就暴露了出来。

1929年,王逸涛率领2000人的第二纵队在川东打游击,可他带着队伍撤离的时候,不幸遇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经过一番战斗之后,游击队只剩下80余人。

看到如此惨烈的情形,王逸涛的心中萌生了退意。次年,王逸涛主动脱离了革命队伍,回到家乡教书为生。期间,他遇到了中共地下党安硕甫,并与她结为夫妻。

1934年,王逸涛多次申请回归共产党,组织上经过多方考量,最终让他回归了组织。他便在家乡组建了叙永游击队,中共中央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1935年,王逸涛担任川南游击纵队总司令,起初,他确实勤勤恳恳为红军领兵作战。可随着妻子安硕甫的一封封信件的传来,他逐渐改变了态度。

原来他的妻子安硕甫已经在家乡被捕了,这些信件都是劝丈夫叛逃的!有人可能会问了,安硕甫不也是共产党员吗,怎么会劝丈夫叛变呢?

这要从安硕甫的父亲说起,他是当地的一个大财主,知道女儿被抓,动用了关系找到四川主席刘湘那里。

刘湘知道安硕甫的丈夫是川南游击队司令,就说:“只要她把王逸涛劝降,立刻就放她出来。”

安硕甫答应了这个要求,主动劝丈夫当叛徒,还拿肚子里的孩子做要挟。于是,1935年5月,王逸涛叛变,并且带着川南游击队的情报投靠敌军。

情报到手后,国民党反动派立即派军队对游击队进行了“围剿”。接下来的几个月,游击队人员损失惨重,几名高级干部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整个游击队只剩下百余人。

此后,剩余的游击队员与黔北游击队汇合,两支队伍整编为一个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此后的战斗中,又有数名领导干部牺牲,队伍人数剩下600余人。

边区的群众不忍看到代表穷人的红军如此艰苦,纷纷加入游击队,游击队在悄无声息中又发展到了近千人,给国民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苦守边区12年

王逸涛叛变后,川南特委任余泽鸿为游击纵队政委,领导全局。在余泽鸿的带领下,游击队员们在边区20多个县市打土豪分田地,美名远扬。

边区群众对于红军的所作所为十分感激,还为红军创作了许多民歌:

“中央军,遭殃军……害得百姓无家归。穷苦百姓都受害,人民齐声盼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军阀和恶霸,穷苦人民才翻身。红军恩情比水长,千秋万代颂红军。”

红军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格纪律也让群众感动。有一次,红军与敌人交战过后又渴又饿,但找不到食物。

偶然看到路边有老乡种的萝卜,想买一点又找不到人,只好一个坑里放一枚铜元。这样的红军,怎么能不受人民爱戴呢?

然而虽然有老乡们的帮助,但川滇黔游击纵队还是敌不过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几年来,他们常常被敌人围剿,不断有同志牺牲,到后期第一批游击队员几乎全部牺牲。

1936年秋天,川滇黔游击队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会剿”,这次“会剿”的时间甚至持续了三个月。到1937年年初时,游击队员几乎全军覆没。

剩余的数十名游击队员一部分隐藏在当地群众的家中,另一部分,深入山区积攒力量。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剩余的川南游击队成员与中共中央失联,国民党也无暇顾及他们。队员们就在当地修生养息,开垦种地。侵略者来临时,他们也会拿着枪械进行战斗。

期间周总理也有心寻找这支队伍的踪迹,可由于与日本的战事吃紧,再加上川滇黔边区特委机关被破坏,最终还是没能找到这些战士们的踪迹。

见迟迟找不到剩余的游击队员,周总理便认为川滇黔游击队已经被敌人消灭,非常痛心,便也放弃了联系游击队的想法。

直到1949年年底,解放军正与国民党开展“西南战役”,一直打到了川滇黔的交界处。

游击队员们一听解放军来了,马上前去寻找解放军的踪迹,哽咽着把他们的经历讲给了解放军。

解放军对此事也高度重视,马上将消息传递给了中共中央。周总理一听是“川滇黔边区的红军”,立马就知道了这些战士是谁,马上要求解放军带着这些“老红军”归队。

此后,周总理还特意与这些苦守12年的战士们见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且给予他们的生活妥善的帮助。

见此情形,这些红军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对周总理说道:“总理,我们12年里一直在等您的命令,还好我们等到了……”

而叛徒王逸涛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1949年,他得知西南解放,心中一阵害怕,便带着1.5万国民党军到山上落草为寇。

次年,西南剿匪行动开始,王逸涛与安硕甫夫妇被抓。1951年在四川叙永县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结语

川滇黔游击纵队以其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书写了一段传奇。他们不仅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顽强毅力和不屈精神。

回顾川滇黔游击纵队的历程,我们看到了无数英勇的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民族大义和人民幸福,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川滇黔游击纵队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将士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这种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不仅是川滇黔游击纵队的核心力量,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川滇黔游击纵队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砥砺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于中鑫,李银兵. 革命与文化: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中的军民关系 [J]. 西昌学院学报, 2022, 34 : 29-33.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22.03.006.

[2]刘国语.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 [J]. 军事历史, 1995, : 10-13.

[3]裴国法,罗淑惠. 英雄的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7, : 70-74. DOI:10.13718/j.cnki.xdsk.1987.03.012.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