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履新证监会主席后,于2月18日至19日两天连开12场座谈会“问计”市场各方,共同努力把资本市场建设好发展好。
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发展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在7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
当前市场关切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制约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在哪里?对于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有何建言?为助力资本市场建设,新京报贝壳财经自2月20日推出“吴清主席,我有一个建议”系列评论和访谈,邀请市场参与人士及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本期嘉宾: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武彦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中国已经基本建成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大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断面临全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新主题,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关键的枢纽作用。
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体系逐渐过渡,中国资本市场潜力大
根据国际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商业银行为枢纽的间接融资体系将逐渐过渡到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直接融资体系。以资本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值来看,美国为2.3倍,日本为1.5倍,而中国仅为66%。这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性改革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言,资本市场的意义在于利用资本对于风险偏好的多样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普及和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广泛应用,带动英伟达、微软等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股票连续上涨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全社会商业诚信文化水平的体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建立在资本供给方对资本需求方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于资本需求方在法律责任和受托责任约束下的尽职尽责表现。一个在法律环境、监管规则和市场诚信文化各方面能够让国内外投资者广泛认同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设施。
建设现代资本市场也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途径,减少居民财富过于单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普通人通过在资本市场中“投票”获取财富的过程,也是参与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提质关键在于优胜劣汰,存量市场也应加强日常监管
近期证监会提出“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凸显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投资者为本,就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好了,才有基础谈以投资者为本。优质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它们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回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二是规范市场交易。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前提。这方面更多的是规范上市公司之外的秩序,例如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优化大股东减持规则等等。
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任重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实现优胜劣汰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入口端和出口端的改革都至关重要。在入口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审核理念和审核机制筛选出优质的企业;在出口端,加大退市力度,尽快出清已经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上市公司。
此外,在存量市场上,加强对五千多家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也非常重要,这是慢功夫、真功夫、硬功夫。建议证监会和交易所强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管的覆盖面和效率,确保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苗头能够及时被发现和查处,“医于未病时”。
以投资者为本还体现在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方面。在真实、准确、完整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等重要信息披露文件的“投资者有用性”。这意味着,信息披露应当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需求和决策需要,提供与其投资决策紧密相关的深度分析。例如,很多创新企业的发展周期中,前期资金需求大、升值快、回报高,但是中后期运营成本高、盈利难、失败风险也很高。
因此,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更希望看到如各类风险、战略优势、核心技术、盈利模型、行业地位等与其投资决策相关的深度分析,而且这些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另外,也应当给企业管理层一定的披露自由度,而不仅仅按照模板要求,做“打卡”式的披露可能无法充分展示企业的特点和优势,也无法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