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文本
《荀子》: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悬)天下之权称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本集内容
圣人是古代对具有最高品德和最多智慧的人的尊称。孔子的继承人,战国时候的大儒荀子说:“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悬)天下之权称也。”意思是,圣人是具有最高品德、十全十美的人,是衡量天下万事万物的标准。这表达的应该也是孔子的意见。
儒家的最高境界
我们说过,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道德的“仁”,这是人格修养的理想,也是一个人通过努力,可能达成的目标。而“圣”,在孔子看来,是比“仁”更高的境界,因为它还包括了把仁德推广到天下,推广到百姓的效应。因此,在孔子眼里,“圣”是古代尧、舜等古代的君王才配用的称号。在《雍也》篇里有一段记载,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说如果有人,能够给天下人民都带来好处,能够周济大众,这怎么样?是不是可以称得上仁了?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说,这何止是仁,这一定已经到了圣的境界了,尧和舜恐怕都做不到啊!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心中,圣是比仁更高一层的境界,是要有博施于众,周济天下的能力的人才配得上的称号,因而也只有如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这样又圣明又握有大权来造福人民的执政者,才有可能达到的境界。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孔子认为自己是圣人吗
《论语·述而》篇里记载,“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意思是,要说圣和仁,我怎么敢当?我只是做事不自满,教人不厌倦,如此而已罢了。所以北京大学李零教授说,“孔子拒绝承认自己是圣人,道理很简单。第一,他出身卑贱,好学深思,很多本事都是从民间学来的,完全是靠后天学习得到的,他并不认为自己聪明,更不认为自己是天生聪明,绝顶聪明。第二,他虽当过官,但时间很短,没有任何权利,不可能安民济众。孔子说,‘圣’、‘仁’二字,他当不起,这不是故作谦虚。当时人的想法,只有尧、舜这样的明君圣主,才配叫圣人。孔子不是贵族,没有权势,根本不可能叫圣人。他不会糊涂到自比尧、舜,这么叫,等于骂他,让他丢人现眼。”
但有学者不同意李零教授的意见,认为孔子是以圣人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否认自己是圣人,根据就是我们已经引过的《子罕》篇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位学者阐释说,这位太宰觉得孔子可能是个圣人,理由是他多才多艺。子贡认为孔子现在还不好说是个圣人,但将要成为圣人,理由是天在为孔子的成长之路大开绿灯,并且天还让他有了很多才能。孔子极为感慨地说,太宰了解我啊。显然,太宰认为孔子是圣人并且多能的话,说到孔子心坎儿里去了,他不但完全认可太宰的看法,甚至连子贡“固天纵之将圣”的说法也不置一词,这就是默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是说自己的才干不是天给的,是在贫困卑贱的家庭环境下,经过奋斗学来的,即所谓寒门出贵子的意思。这是对子贡才能天赐说的否定。子贡说他“天纵将圣”,他照单全收了,说他才能天赐,他否认了,谁肯把自己辛辛苦苦学来的东西说成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呢?即是不能贪天之功归为己有,也不至于让己之功归为天有。这则材料完全可以证实,孔子并不拒绝承认自己是圣人。
这位反驳的先生读书很细心,一字一句不放过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把涉及到“圣”和“圣人”的几段孔子的话综合在一起,我们恐怕还是只能得出,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是他一贯的明确的看法。跟子贡的那段话,他的重点在于强调自己是“少贱”“多能鄙事”,不在于表明自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地。所以,比较下来,我还是倾向于同意李零教授的意见,而李零教授的意见,也是多数学者的共识。
谁把孔子当圣人
以圣人来看孔子的,一是孔子的学生,如子贡,如宰我;二是孔子的继承人,如孟子,如荀子。
子贡崇拜老师,在我们上引的这段话里,子贡对老师的敬仰已经跃然纸上,而这种敬仰,他是自始至终的。子贡为人聪明,不但学问好,也能做官,还能经商。所以有个鲁国大夫叫叔孙武叔,推崇子贡而蔑视孔子,公然扬言,子贡比孔子强。子贡听了,毫不领情地说,我拿围墙做个比喻,我的围墙刚到肩膀的高度,所以他可以一下子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妙,老师的围墙高不可攀,他找不到进去的门,就根本不知道里面宗庙的华美,房舍的众多。而当叔孙武叔进一步发表诋毁孔子的言论的时候,子贡明确说,孔子是不可诋毁的,“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他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越过去,孔子那就是太阳和月亮,你没有办法越过去。孔子远远高出一般的贤者,那当然就是圣人了。而以至高无上的日月来作比喻,虽然没有用“至圣”的称号,但这个意思也已经呼之欲出了。子贡接着还毫不客气地说,“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自量也。”意思是,人们虽然自己要诋毁太阳和月亮,跟它们隔绝开来,这样做对太阳和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反映了他们自己的不自量力而已罢了。而宰我等学生也公认孔子是圣人。
而孔子的继承人孟子则明确给孔子冠以“圣人”的称号。孟子在书中多处讨论到圣人,在孟子眼里,尧、舜等自然是圣人,而像伯夷等古代的有高风亮节的也都是圣人,孔子则是集大成的圣人,而孔子在文化上的功绩,在历史上的功绩,丝毫不下于那些帝王。孟子明确说,圣人是“人伦之至”,人当中最完美的道德典范就是圣人,而这样的典范就是孔子,因为他化育众生,导人向善,正可成为“百世之师”。而孟子不像孔子那样,既不承认自己是圣人,还说圣人已经不可能在现在世界里见到了。孟子则坚信,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人性天生就是有光辉的,只要你肯向善,就是有希望的,所以圣人跟我是同类,反过来说,我也是圣人的同类。“圣可积而致”,圣人是可以通过日积月累来做到的,这也就是“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认为,人人都能走上成圣之路,而荀子的看法也是一样。通过他们的努力,孔子与儒家的旗帜被高高地举了起来。在后代,帝王从政治上,学士文人从文化上,不断地加固了孔子的圣人地位,而就实际作为与影响来看,孔子作为圣人,也是当之无愧的。
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我们就简单介绍这一些。对孔子事迹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大家可以先看一本已故学者李长之先生的《孔子的故事》。李先生是文学史研究的前辈名家,也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这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小书,但把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都写清楚了。而且在每一页下面,他都标明了他根据的材料,所以可信度比较高。看完了如果不满足,那就可以再直接看司马迁在《史记》里为孔子写的传记《孔子世家》。我们在前面的每一讲中,都涉及了《论语》的片段,从下一讲开始,我们要专门讲《论语》这部书的编纂,首先要讲的,是《论语》是谁记的,谁编的。
為什麼到了十二分鐘時就聽不了了?
晓青1 回复 @冬之雪_d0: 我的听到12分钟也没有了
我想知道论语是怎么分篇的?它分篇是按类别,还是按别的什么分的篇?了解这些,便于查找。
孔子出生寒门,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死去,母亲也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去世。我很好奇论语里有没有说到对孔子影响很深的人?比如他的老师之类的。
wanjun2188 回复 @听友38165356: 圣人无常师。启蒙老师应该是他的母亲颜征在,小学阶段应该是冉夫子,中学阶段应该是左太史。后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所谓圣人,就是向善,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的美好,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不忘初心的重要,我们可能还做不到极致,完美,但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天都精彩!爱自己,爱他人!心怀温暖的人,走到哪里的天空都挂着太阳!你说呢?
朱雀堂舊人 回复 @木森森cc: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谢谢傅老师的精彩讲解,
为什么?我听的没听完就断了,
傅老师讲得真好,反复在听
在关于孔子是否认为自己是圣人这个观点上,傅老师将正反两方的观点都呈现给大家,然后傅老师表示比较下来,我还是比较同意李零教授的意见。还强调李零教授的意见也是多数学者的共识。其实多数学者的共识就是对的么?那可不一定。我个人觉得这两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怎么没声音了?
太巧了!最近跟随傅老师不舍昼夜反复听,竟然出现了幻觉幻想,“人人可以为尧舜”,也发现了孟子之“猛”,可敬可亲,敢怒敢言,一个无私无畏抬举“圣人”之举,已被历史证明言之由衷。从此,圣人推荐圣人,并驾齐驱于中华文化史……可歌可泣!情动于衷,我写了一篇作业《圣人难当》,敬请老师斧正!
朱雀堂舊人 回复 @花头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