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房是城市烟火中让人难以抵御的美食风景,但只属于白天。一到晚上闭店,许多烘焙房就会上演令人痛心的画面——没卖出去的面包蛋糕,被毫不留情地丢入垃圾桶。
据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报废面点现象屡见不鲜。比如,西部某省会城市20家烘焙面点门店中,过半门店产品报损率超过10%的行业平均水平,13家门店选择直接将剩余面点装袋丢弃;上海某餐饮减损团队负责人探访10家面包店发现,打烊前半小时,有上千个面包被丢掉,个别门店报损率超过50%。
面包蛋糕的生命线比较短,因此干这一行的,有条不成文的行规:当天做的,当天卖掉,卖不掉的,当天扔掉。避免向顾客兜售过期、变质的面包,让顾客买得更放心,本是好事一桩。与此同时,“卖不完就扔”也成了一些商家自诩高端、吸引食客的卖点,以致“为了宣传所谓‘极致’的品牌形象,很多连锁烘焙企业宁可将卖不出去的产品扔掉,也不愿打折促销减少浪费”。维护产品品质,似乎成为商家浪费的借口。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哪个面点商家经得起天天丢弃上好的食材,而且一扔就是一麻袋?堤内损失堤外补,把扔掉的面包成本加在销售的面包身上,不就万事大吉了?这也是面包高溢价的核心原因之一。打开社交平台,一面是对烘焙店扔面包刺痛眼睛的吐槽,一面是成百上千元“面包刺客”的出没。扔掉的面包犹如一把把小刀,狠狠刺向消费者的口袋。
更令消费者气愤的是,商家对浪费粮食这一行为的无感。在锁住口味新鲜感的同时,丢掉了浪费粮食的羞耻感。无所顾忌的浪费,比把成本转嫁给食客的性质更严重。当一袋袋面包被扔进麻袋,商家想到那些有需要的人吗?虽然少数面包房会在每晚把剩余面包分给福利院等机构,但大多数经营者不认为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指望道德倡导来约束经营者的浪费行为,不切实际。浪费食物早已从道德问题升级为违法行为,按照《反食品浪费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如浪费食物又拒不改正,将被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对浪费严重的烘焙房开出责令改正通知。只是此类处罚太少,震慑力也不大,许多经营者在“一扔一麻袋”的行为惯性中,依旧有恃无恐。
为了避免浪费和效益最大化,也有面包房在打烊前短时间内进行打折促销,但效果不如人意。原因是部分消费者集中在打折阶段购买剩余面包,会影响正常时段的销售额。即便商家出于经营理念不愿意打折促销,面包卖不完之后,也并非只有打折和扔掉两个选择。一方面,可以把剩余面包送给更需要关爱的人,一方面,还能从生产源头进行预防。面包店每天的销售量是有一定规律的,商家在日常销售额上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不盲目追求货架满满的所谓“好看”,就能减少扔掉的面包,降低面包的价格。
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高溢价,高的是动辄成百上千元的面包价格;高报损,损的是消费者的口袋,更是粒粒皆辛苦的粮食。面包房想方设法杜绝乱扔,面包才能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