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降低企业风险预期的核心在于降低公共风险水平

财科院:降低企业风险预期的核心在于降低公共风险水平

00:00
04:28

微观企业成本是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的窗口,当下企业成本如何?有哪些新的趋势?

2月27日,在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讨会暨2023年“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发布会上,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认为,企业成本既包括由过去行为所决定、可以量化和测度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因外部风险因素内化而成的风险成本。2023年,企业成本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即公共风险水平上升,抬高了企业的风险预期。因此,降成本政策应从“历史成本观”转向“风险成本观”,寻找改善社会预期,特别是企业预期的可行路径。

据悉,该报告依托财科院综合调研系统,获取了13656份有效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调研对象包括各类市场主体等,这已是财科院连续第八年发布“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

企业成本水平整体上升、结构明显变化

报告提出,2023年,我国企业成本水平整体上升。数据显示,有效样本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2021年的82.90元,上涨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83.55元,增幅约为0.78%,同期,有效样本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则从13.50元增加至14.60元,增幅约为8.15%。

从上市公司的成本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成本收入率为97.15%,比2021年同期高出4.57个百分点,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成本水平出现较大抬升。

该报告进一步提出,企业成本既包括由过去行为所决定、可以量化和测度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因外部风险因素内化而成的风险成本。2023年,企业成本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公共风险水平上升抬高了企业的风险预期,比如,全球高风险抬高了国内企业成本,地缘政治冲突引发资源要素价格的剧烈波动;社会风险提高了经济成本,少子化老龄化将催生企业人力资源“涨价”等。

报告提出,公共风险并非企业个体所能有效规避或防范的,但会对整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走势构成影响,并通过改变经济社会运行的总成本水平,对微观市场主体的风险预期产生影响。

而企业风险预期上升又将引致经济行为更趋谨慎;经营行为结构性收缩;数字化转型“不愿转、不敢转”;用工方式呈现灵活化、短期化趋势等现象。

降低企业风险预期的核心在于降低公共风险水平

在公共风险水平上升抬高企业风险预期之下,如何降低企业为应对风险所付出的成本?

报告提出了四步基本思路,包括从历史成本观转向风险成本观,科学引导预期的核心是降低企业的风险预期,降低企业风险预期的核心在于降低公共风险水平,而降低公共风险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政府行为的可预期性等。

具体对策建议包括: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企业发展注入确定性;遏制风险的公共化和风险外溢,避免公共风险水平上升;对政府政策进行强制性风险评估与审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宏观风险管理框架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