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万亿美元蒸发!中国正把日本打回原形

深度|2万亿美元蒸发!中国正把日本打回原形

00:00
14:05

关于日本经济的走向,戎评很早前就有过一个结论: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在社会面的广泛运用,日本将会成为继阿根廷和南非之后,第三个由发达经济体跌落回发展中经济体的国家。而就在刚刚,日媒公布的一组数据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2月15日,日本电视台发布消息称:2023年日本GDP从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国反超!

新闻发布后,不论是日本人自己,抑或是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均认为这种下滑还会持续,最快两年,最慢五年,日本GDP就会被印度超过沦为世界第五。

来算一笔时间账:日本GDP在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然后在2009年被中国超越,用时41年;从世界第三跌落到第四,仅用时15年;而与印度之间的位次竞争,即便按最漫长的预估来算,也只需5年。

从这三组时间差来看,日本GDP掉落的间隔期越来越短。

这说明日本经济崩塌的速度相当之快,它回归到发展中国家的时间,甚至可能比戎评想象中的还要早。

谈及日本衰退,失落的三十年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来自美国的打击仍然被大部分人当作日本经济不行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伤害固然很大,但并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千禧年前后,正处于第三次产业革命成果在社会面孵化的黄金时代,而日本在这其中的每条赛道上,依然有着自己的王牌:在半导体领域,全球十大厂商有四家是日本的,只比1985年少两家;在家电领域,电冰箱、录音机、电视机三大件的市场份额依旧被日企垄断;在汽车领域,以两田为代表的日系汽车还在北美洲称王称霸,全球市场更是坐二望一;在核电领域,三菱打破美欧的封锁成功在国际核电装备市场站稳脚跟。

在更精细化和受众小的领域:九十年代末,日本隐形冠军企业数量,以220家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德美,是中国的三倍之多。

注:

所谓隐形冠军企业,是德国企业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1986年提出的概念,指那些不为大众熟知、却在某一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年销售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中小企业。

要知道,日本企业模式均是以大集团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拥有两百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实力可谓是强悍至极。

当然,除了产业端,日本在科研端的优势同样不容小觑: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核心科技专利和专利授权率占世界80%以上;全球创新企业数量世界第一。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日本被美国暴打了一通,但各方面的实力在全球仍吊炸天,堪称美帝以上二换一,美帝以下一打十。

换言之,日本衰落并非源于美国,既然如此,又是谁造成了今天这副局面呢?

从因果关系来说,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自己,一个是中国。

日本制造能在七八十年代干翻美德,成为这颗星球上最亮的崽,有一半的原因要归功于大集团模式。

所谓大集团模式,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全产业链,生产一款终端商品所涉及到的全部零部件和材料,都由这家大集团下属对应的子公司供应,如果出现新的零部件,那就再开一家工厂。也因此,日本那些有名的大型企业涉及到的行业,越来越广泛。

比如日立制造所的经营范围,涵盖轨道交通、建筑机械、化工、汽车零配件与材料、半导体和医疗设备、化工;还有松下,电池、电机、电控、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工业机器人都在搞。

九十年代前,终端商品的零部件并不多,这种模式帮助日企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实验室的技术转化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利用时间优势和同集团采购压缩成本的价格优势抢占市场。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干活,不同环节间衔接和反馈的效率要高很多,有利于加快产品的迭新换代。

在尼康和美国GCA的光刻机大战中,两家公司的技术不分高低,但尼康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把GCA的客户全撬走了。归根结底,GCA输就输在没有自己的镜片技术和生产工厂,需要靠蔡司供应,但蔡司的研发和生产未必能跟上GCA的市场节奏,调试契合也要花不少时间。而尼康这边拥有完整的镜片技术及生产链,产品更新方面始终比GCA快一步。

可以说,大集团旗下按不同零部件开设子公司,并以全产业链和垂直管理的协同作战,是日本制造一时独霸世界的主要原因。

九十年代后,情况大不一样了。随着芯片小型化取得质的进步,电子元器件逐渐被广泛运用到制造业的各个方面,这使得终端产品变得越来越先进的同时,零部件格局也发生了两点尤为明显的变化:一个是供应链被大幅度拉长,另一个则是一些关键零部件已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

至此,制造业的格局开始由终端产品宰治一切的时代,过渡到零部件和终端品共治天下的时代。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西方企业选择了零部件外包,毕竟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嘛,像鸿海精密、格罗方德、台积电等代工企业,都是在这时期诞生并成长为世界巨头的。

但日本人头铁,一个劲的死犟全产业链,然后就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于依附于某个总装企业的零部件厂商来说,因为不管怎么样都会有来自自家终端产品的订单,所以没必要死卷,躺平吃老本就行。

然而,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技术升级迭代的速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缺乏外部竞争的日本厂商,零部件做得一天一天差,这导致终端产品不断在国际市场丧地失城。

终端产品的出货量少了,留给零配件厂商的订单也就少了,此外在日企这类小院高强的产业链模式下,零件厂很难接到总装公司以外的订单,他们的收入就更少了。而没有钱,就无法投资研发新的技术,做出来的零部件必然愈发差劲并进一步影响终端产品的竞争力,最终结果必然是企业在恶性循环中走向破产。日本家电和电子产品溃败的核心原因,就在于此。

反观中国,终端企业就是终端企业,零部件厂商就是零部件厂商,两者泾渭分明互不隶属,做零件的企业要想活下去,活得好,就别想靠着甲方爸爸吃大锅饭,他们必须得时时刻刻瞄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去死磕!

这也是为什么跟夏普、松下、索尼同时代的波导、天语、尼采、朵唯等手机品牌在退出市场后,华为、小米、OV能撑起国产手机的天,并逆向攻伐国外市场的重要原因。

按理说,日本制造这么大的盘子,够企业吃上三五年了,楚云飞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就算是五万头猪,三天都抓不过来。

但没想到的是,中国半路上杀出来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拉开了由纺织为代表的低端产业,向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的序幕。相比起日本曾经遇到的美德韩,中国制造有三个很大的优势:超大规模、全工业门类、单一市场。

这三大优势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制造业的六项成本,即研发成本、固定投资成本、采购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拓成本,以上六项成本结合后,终端品就具备了超强的价格优势。

另一方面形成了虹吸效应,超大规模和全工业门类意味着生产分工可以更加细化,一旦某个或某几个头部企业落户某地,就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跟着落户。当终端品所需的零部件全在同一地区时,环节与环节间的衔接反馈效率将得到空前提升,产品生产和技术迭代的周期也会大幅度缩短,从而有利于企业以时间差巩固市场优势。

要知道,根据摩尔定律,电子产品每隔十八个月就会升级换代,所以谁的产品能够抢先面世,谁就能在市场站稳脚跟,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厂商每年都会推出新品的根本原因!

中国制造一手价格优势,一手技术优势,日企本就难以招架,没曾想卷土重来的安倍晋三又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为响应奥巴马TPP战略,推动国际供应链去中国化,日本政府要求企业把投资经营重点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

日企曾经算过一笔账,中国大陆市场的投资回报率是17%,而东南亚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仅有5%。结果可想而知:日本GDP总量在十年时间内蒸发超过2万亿美元,而这背后,是日本制造业不断的丧城失地。

2012年,日本GDP达到巅峰,为6.2万亿美元,随后安倍晋三上台,推行供应链和投资重点去中国化,同时大搞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中国的产业的快速崛起,直接导致日本GDP在十年后蒸发2万亿美元,为4.2万亿美元

在产品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于是,日本从企业端到政府端出现了一系列的骚操作。

企业端为了维持利润空间,不惜大面积采用造价的零部件,在2011年到2021年的短短十年间,登上财富500强的日本制造类企业就有11家被爆造假丑闻,创下该周刊开栏以来单一国家企业造假数量最高记录,其中小型企业造假的数量更是达到四位数,涉及行业包括但不限于航天、航空、汽车、建筑、机械设备、化工、电气、半导体、轨道交通等。

毫不夸张的说,日本制造从根子上已经烂透了。

而政府端为了维持产品的出口优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汇率降低,日元贬值,日企整体利润得到提升,按照政府的设想:企业拿到这部分钱后通常会有三个选择:要么增加研发费用,整体提升日本技术实力;要么扩张产能雇佣更多的员工以拉高国内整体工资水平;要么把更多的利润分配给员工刺激消费。

但经过中国的折腾和造价丑闻的曝光,被三代目掌控的日企不再像前两代那样敢打敢拼了,干脆集体躺平:既不搞研发,也不扩张产能和提高薪资,以保存现金流提高抗压性为由干脆把钱存起来,直接导致消费和产能双重停滞。

躺平没问题,但要选对时间,过去十年是什么情况?

第四次产业革命抢占阵地的关键窗口期!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初期,供应链上下游配套正在经历着全方位的洗牌。日企这么一躺平,整个日本制造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物联网、可控核聚变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等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领域,没有一个能跟上中美欧的节奏。

产业是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在一个产业圈中,某项或某几项核心技术的落后,将引发某条或某几条核心产业链的落后,进而导致整个产业圈的崩溃。

同理,在工业革命缔造的全新产业生态里面,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把握住几项关键的核心技术,那么他的制造业就会崩盘。因此,一旦世界整体迈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生态,供应链上下游配套洗牌完成,日本必然会从发达国家跌落到发展中国家。

话又说回来,日本变成发展中国家,只不过是历史正位的回归。

作为一个贫瘠且地处大陆边缘的岛国,穷,才是日本的常态,在古代日本即便守着全球最富有的金银矿,也穷了几千年,搞得一些活不下去的男人去当海盗,女人去做娼妓。

近代日本能发育起来,纯粹是列强扶持的结果。

明治维新的崛起,源于英国需要在远东地区寻找盟友牵制沙俄,中国体量太大,只能选择日本,于是又出钱又出技术帮日本工业化。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政府不堪财政压力差点破产,还是靠英国带头购买日本发行的战争债才撑过去的。

二战后的崛起,则源于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没得选,必须把日本重新工业化以应对中苏同盟,然后才有了日本制造席卷全球,否则仅凭日本自身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撑死了就是大波波的水平。

所以,与其说日本在衰退,倒不如说中国正在把日本打回原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