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恢复巩固市场信心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可懈怠

吴晓求:恢复巩固市场信心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可懈怠

00:00
14:47

历史也许会记住2024年春节前后的这个A股市场。

Wind显示,2024年1月份A股市场经历震荡,2月5日当天,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635.09点。

春节刚过,证监会召开专家等系列座谈会,一股暖意开始在市场内涌动。上证指数也用一根连续8个交易日的阳线,做出“回应”。截至2月23日当天收盘时,时隔52个交易日,上证指数重新回到3000点整数关口。

接下来,A股是否有望在3000点震荡调整中逐渐步入内生修复通道?对于市场稳定,当前讨论较多的转融券、量化交易以及“T+0”等机制,是否到了规则的调整改革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此专访了参加过座谈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

IPO的资金不是ICU的资金,不要将IPO资金ICU化

贝壳财经:你参加了证监会等部门组织的几场专家座谈会,你怎么看接下来的中国股市?

吴晓求:实际上,这段时间,我在几场座谈会上都强调,现在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因为市场上涨了几天,大家就认为没事了。市场信心的恢复与巩固,还是要一鼓作气持续下去,才能彻底扭转整个市场卖压较大、下跌的态势。当然在这其中是需要我们一系列政策制度设计来应对。

接下来A股的情况,由于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同时融券业务新规中的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在3月18日起才正式实施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因此,我认为在当前一个比较长时间内,股市会有震荡调整,但整体上不会再出现今年1月到2月初之间的这样令人非常焦虑的状况,这种情况也不应再出现了。

贝壳财经:概括来看,你所指的这一系列政策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吴晓求:春节前后的这些天,让市场恢复信心、稳定预期,我们看到,这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一切工作的重心,但这些都属于短期稳定市场举措,长期来看,我们还需要推进制度建设,与之相辅相成。

首先,短期举措中必须考虑选择一些“非常之举”。

在我看来,这主要有三大措施。一是整个金融监管部门要形成合力,必要时,央行需要介入。二是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自身也应当考虑对一些做空工具做出改革,比如转融通、转融券制度。三是暂缓IPO,我们要先让伤口把血止住,再谈如何康复。

其次,市场如果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后,我们则需要进一步推动长期制度建设和改革,以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功能,从重融资向重投资的转变。

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即理念的转变、功能的转型以及制度的改革。对于最后一方面,在我看来,最需要直面的制度改革就是完善减持规则。

贝壳财经:本周,即2月26日至3月1日,从截至2月26日的官网信息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将没有新股发行。实际上A股新股发行数量已经从1月份的16家,降到2月份的2家。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吴晓求:我们说,在市场危急时刻有必要暂缓IPO,释放明确且坚决维护市场稳定的信号。

当然,暂缓IPO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注册制条件下不应该进行行政干预。但是当市场处于一种“流血”的状态,我们需要“止血”,而且暂缓IPO就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止血”措施。

17年前,即2007年,A股市场第一次步入3000点的时候,1400余只股票的总市值在年中最高点时近29万亿元;截至2023年末时,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335家,总市值超过80万亿元,但市场指数依旧处于3000点附近。换言之,这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股票市场总市值涨了数倍,但市场指数却几乎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多年来新股发行速度太快、再融资压力太大,减持压力有增无减,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当前股市供需结构失衡局面。

另外,在中国的上市过程中有一个特征就是排队,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沪深北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A股IPO排队企业数量为681家,合计拟募集资金7668亿元。我认为,我们制度改革摆在案头就是要改减持规则,我们必须把排队现象背后的诱因,给它去掉。

同时,上市公司自己也需要明白,IPO的资金不是ICU的资金,不要将IPO资金ICU化,投资者“真金白银”投到股市中的钱,不是你企业的救命钱,是让你努力发展的钱,你要对投资者的付出作出回报。

回到当前,只有新股发行数量显著下降、新股发行节奏放缓,才能为A股传递出持续稳定市场的信号。在新股密集发行的过程中,不仅对存量资金起到加速分流的影响,而且还会降低股市投资信心。

通过转融通去遏制所谓上涨即风险,其逻辑结构是不成立的

贝壳财经:证监会宣布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限售股出借已自1月29日起全面暂停,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也将于3月18日起实施。A股市场的做空机制因此备受关注。你如何看待当前市场对此讨论的声音?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建设,特别对于市场化,这是一个长期目标。但是当我们的股票市场处于一种“非常状态”之下,让市场恢复信心、稳定预期,是当前一切工作中的重点,其他的都要放到后面去。

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明白我们正在面临着什么,所以对转融券,也包括对量化交易还有各种讨论声音。

当然作为一类工具、一种股票多空的投资策略,它们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是如果这种工具、策略使我们当前的股市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卖压之下,当然要阻止。这个道理就像一位病人突发心脏病,我们在这个时候是不能选择反而有加重病情效果的药物。特别对于那些通过变相“T+0”实现日内高抛低吸、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的恶意做空者,就是要严惩,这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

无论是直接采取暂停措施、限制融券规模或是交易所的“公开谴责”、出台六大举措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近期证监会体系对融券做空、量化做空所采取的这些举措和市场化建设的长期建设目标并不矛盾。

贝壳财经:证监会在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到,重点完善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此,你有何期待?关于长期目标中的市场化建设,你又有何建议?

吴晓求:关于市场化,我们其实更应该关注一个现象,即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似乎被这样一种理念笼罩——一旦股市进入持续上涨通道,总是会担忧,认为资产价格上涨就是泡沫、就是风险隐患,反而下跌倒成为一种安全。

在这样一个对市场错误理解的理念影响下,过往一段比较长的时期,我们在市场政策工具的设计方面,试图遏制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泡沫的想法,要更占上风。所以我们在工具箱里面使用了类似转融通,特别是转融券这类的工具,通过做空机制去实现这些想法。

但在逻辑结构上,这些想法都是不成立的。

一般是在一个长期的牛市里,大家会担心这其中有泡沫被吹起来、越吹越大。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做空的工具去对冲一下风险。但如果你就是在一个牛短熊长或是完全没有上涨的市场情况下,把工具箱弄得这么丰富,甚至让做空的工具在其中还能挣到大钱,这就是一件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3000点,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是希望中国股市能够涨起来的,中国资本市场能够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同时我们也认为我们的优质上市公司是值钱的,而且未来还会更加值钱。但在中国市场中,你会发现试图遏制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泡沫的声音,实际上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成长不起来,也有它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包括理念认知、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而当这些问题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抑制市场上涨的效果。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条件,我们要非常清晰地了解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稳定信心。

市场改革的重点从不在交易端,“T+0”不是改革关键所在

贝壳财经:关于是否试点推行“T+0”交易机制,我注意到,你在当前情况下是持反对观点。为什么?

吴晓求:通常我们判断一名投资者是否成熟的标志,不是看他的买入,而是卖出。事实上,最难的投资决策就是卖出。如果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很难做出卖出决策的时候,你给他一个随时卖出的权利,他可能只会越卖越亏。

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推行“T+0”,除了会给券商增加佣金、增加印花税收入以外,我看不到任何价值。

也有市场观点认为,可以尝试个人“T+0”、机构“T+3”。但目前看,我不认为这是公平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比较强势的。但是,他们可能忽视了另一面——船大反而难调头的情况。管理1000亿元资金规模和管理100万元,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阶段,我不主张在交易环节去“瞎折腾”、调整试错,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严刑峻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罚到他们倾家荡产。

如果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比较完善,投资者也相对成熟,那时对交易机制调整也许就是水到渠成。但现阶段,我们还是要稳定市场、先把人从ICU救出来,然后再去想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而且首先需要调整修改的也不是试点“T+0”交易机制,而是暂缓IPO、减持机制等。

特别是,我们现阶段应该积极发展天使投资,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需要。对于前期投放周期较长、可能还处于亏损状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宜成为投资者真金白银投向的公众上市公司。

把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留给公众、广大股民,这是不合适的。要知道,股民也会选择离场的。通过不合理的减持,可能企业高管自身的财富自由是实现了,但留给广大股民却是“一地鸡毛”。

长期来看,中国要建设的资本市场一定是财富市场,而非融资市场。我们的核心工作是要正确理解这个市场,理解在打造金融强国之路上,资本市场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同时,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结合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统筹推进一揽子关键制度创新,建设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