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盔帽
2月26日,四川内江市川剧团,伴随急促的鼓点,一段段洪亮而有力的唱腔划破寂静的舞台。
台上,年轻的演员面孔,让人耳目一新,平均年龄仅有18岁。台下,看着认真练功的青年演员们,不禁让内江市川剧团团长徐敏想起自己年轻时候。
这个在内江市市中区上南街坚守了数十年的川剧团,如今它由两代川剧人携手,为老年戏迷搭建起“川剧戏窝子”,也为年轻的观众揭开川剧大观园的神秘面纱。
青年演员正在练习
传承有人
希望更多年轻人爱上川剧
内江市川剧团行当齐全,名角荟萃。30名青年演员基本功扎实,但也深知“一天不练手生”,即便没有演出,他们仍坚持练习。在这里,每个人与川剧,有着不同的缘分。
什么是川剧?对于17岁的川剧旦角演员黄筱雅来说,是热爱坚持、钻研精进。幼年时,她常常跟着奶奶一起去看戏。一来二去,逐渐被梦幻般的戏台吸引。
2018年,内江市川剧团招收委培学员,黄筱雅的奶奶第一时间给她报了名。被录取后,同年黄筱雅进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习。2022年,毕业后的黄筱雅顺利通过内江市川剧团专业考核,正式进入内江市川剧团工作。
在老师们眼中,黄筱雅“专业好”,曾获全国“小梅花”称号,并获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年度英才奖,与她本人的刻苦训练分不开。黄筱雅直言,坚持下来有奶奶的陪伴鼓励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还有川剧中一个又一个角色。她最喜欢的是川剧传统大幕戏《绣襦记》里的李亚仙,因为李亚仙心地善良、忍辱负重、胸怀大志。目前黄筱雅的愿望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川剧。
和黄筱雅一样,今年17岁的川剧小丑演员杜毓鑫也是实至名归的“小梅花”。“最开始学习川剧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压腿,那时候腿硬,会感到很痛。”但是杜毓鑫认为“痛并快乐着”,尤其是进校园表演的时候,看到同龄人甚至比自己还小的学生们热情洋溢,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那一刻就觉得很有意义。
内江市川剧团还拥有一支年轻的川剧打击乐队。刘乙樊今年17岁,小时候他看川剧就觉得“可好听了”,而现在他也成为了那好听的声音中的一份子,在乐队里负责打二鼓。
川剧演员们正在练习
振兴“有戏”
“资阳河”川剧佳作连连
从川东到川西,自资阳河至川北,天府之国孕育了四个迥然不同但却互相交融的川剧流派。
内江市川剧团建于1950年春,是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下属单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阳河川剧艺术”项目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主要从事资阳河川剧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剧目创作、舞台演出,艺术研究、普及推广,表演人才培训等工作。
徐敏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所以成为戏曲演员也可以说是兴趣使然。从业数十年,不是没有艰难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1992年刚毕业的时候,可以说是毕业即失业,一年就演两三场。转机出现在2012年。”徐敏回忆道,那一年是省委提出“振兴川剧”30年,同年徐敏参加四川省首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已经40岁的她再次登台展示川剧的魅力,最终拿到了一等奖。
百场戏剧进校园、月月看大戏……此后,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各式各样的推广活动,让川剧彻底“复苏”。街头巷尾,“变脸”再现;剧场茶馆,戏声又起。
徐敏认为,川剧的“复苏”还离不开创新发展。除了招收青年演员,建团以来内江市川剧团上演剧目逾千个、创作剧目170多个,演出两万多场,观众超千万人次。
最让徐敏引以为豪的就是创作了一批在全国都产生很大影响力的精品剧目,如大型原创现代川剧《糖坊风云》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9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2022年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剧本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成果运用项目;大型现代川剧《凤鸣山传奇》入选2022年度四川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同时入围第三届四川艺术节暨四川省第五届文化奖展评展演剧目,并荣获文化奖音乐奖;2023年4月川剧传统大幕戏《绣襦记》参加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荣获三等奖。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