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德国的细菌学家冯·贝林和日本学者北里在德国的传染病研究所工作的时候,用灭活以后的白喉杆菌或者破伤风杆菌注射给动物。他们发现,这些动物的血清有了中和毒素的作用。而且,把这种动物血清转移给其他动物,能让这些动物获得针对白喉杆菌或者破伤风杆菌的免疫力。
Emil von Behring(1854-1917)
Kitasato Shibasaburo(1853-1931)
抗毒素:能够对抗细菌外毒素
既然血清中这种物质能够对抗毒素,那自然被称为抗毒素了。
冯·贝林和北里还发现,这种抗毒素的作用是特异性的。也就是说,破伤风抗毒素只能中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对白喉杆菌是没有作用的。反过来也一样。其实特异性表现的是一对一的关系。
在发现抗毒素的同一年,冯·贝林又将白喉抗毒素正式用于白喉的治疗,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疗法的先河。因为这种杰出的贡献,冯·贝林获得了1901年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抗体: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
抗毒素物质就是所谓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也常常被称为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发育而来。
免疫球蛋白分子有独特的折叠方式,形成了血浆蛋白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体曾被称为γ-球蛋白
1937年Tiselius和Kabat用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了分析,发现血清中有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这些成分。抗体的活性主要在γ-球蛋白区。因此呢,在过去,抗体也被叫作γ-球蛋白。但是,后来的研究证实,α-球蛋白、β-球蛋白也有一定抗体活性,而且γ-球蛋白也不全是抗体。
抗体的概念侧重功能,免疫球蛋白则倾向结构
那么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什么区别呢?
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球蛋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结合。免疫球蛋白是泛指有抗体功能或者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所以免疫球蛋白包括抗体,还包括未证实有抗体功能的球蛋白。比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中的球蛋白。
可以说,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有抗体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存在形式:分泌型和跨膜型
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泌型,位于血清、组织液以及外分泌液中。一种是跨膜型,位于B细胞膜上。两型各有功能。
免疫球蛋白具有双功能
和其他许多免疫分子一样,免疫球蛋白也是双功能的。用一端来特异性识别抗原;用另一端来募集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并由此激活下游的一系列免疫效应,最终清除入侵机体的抗原。(FIN)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