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三品解读】大乘正宗分:如何破除“四相”、修炼“四心”?

【金刚经 第三品解读】大乘正宗分:如何破除“四相”、修炼“四心”?

00:00
04:53

《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解读


从第三品经文《大乘正宗》中,我们首先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定义“众生”的。佛将“众生”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分类。


第一个方面,从降生在世界上来说,众生被分为四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第二个方面,从具体的形态来说,众生可以被分为“有色”和 “无色”;


第三个方面,从思想的状态来说,众生可以被分为“有想”、“无想”和“非有想非无想”。


这三个大的分类通过进行排列组合,比如卵生有色众生,胎生有想众生……等等,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不同形态的存在,也就是说,佛教定义的众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定义,包含了所有。


接下来,佛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里提到了,这是佛教中常常提及的概念,相指的就是形象、状态,也是表现在外而想象于心的形象。

“我相”就是我的状态、我的样貌,大部分人会觉得自己外在的表现、样态就是本真的自己。“人相”就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的自体,也有人认为这也就是本真的自己。“众生相”就是众生把五蕴,比如感觉、经历、意识等等全部结合起来,由此产生的自体当成本真的存在。“寿者相”就是对从生到死,对一种生命可以延续传承的长久执着,把长久的生和续存当做本真的存在。


所以,佛说,如果心中有了这四相,就不是菩萨了。


这段佛的解答蕴含了佛教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如何发四心四心是什么呢?


第一心就是广大心,指的是不对众生分三六九等,不分高低贵贱,这段回答中佛对对众生进行了九种划分,其中并没有高低之分,都平等相对;


第二心是最胜心,就度化众生需要慈悲心,也需要般若无相,就是勘破的智慧,这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度化;


第三心是无对待心,就是要无差别对待众生,因为众生性空,降生都是充满偶然性的,所以要平等看待;


第四心是无颠倒心,也就说菩萨的心中是没有四相的,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念和区分。


也就是说,要用智慧和慈悲度众生,要平等看待、对待所有众生,心中没有对四相的执念,才能成为有大觉悟的修行者。


但修行者要如何做才能破“四相”、修“四心”呢?在下一品中,佛将须菩提的问题继续做更细致的解答,告诉我们如何修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