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
会议指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受访者供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认为,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越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开放,外商投资者越是能吃上“定心丸”。外资很清楚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做好稳外资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落脚于优化营商环境上。
为何高频关注优化营商环境?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春节前后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提到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国务院常务会议高频关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如此力度前所未有。
据新华社报道,农历兔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整体优化目标,一体推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为何连续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强调营商环境建设?在张燕生看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越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开放,外商投资者越是能吃上“定心丸”。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外资很清楚这个道理。”张燕生认为,接下来要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需要一系列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把制度落实好,不愁留不住外资投资者。
外商投资者担心什么?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从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等方面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
针对外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担心,张燕生认为,无论是调整在华投资结构的,还是撤离中国后又返回中国的,这些外商投资者最在意的无非是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开放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和目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相关性要远超地理距离关系相关性。地缘政治已成为决定全球直接投资的重大因素,在外部环境愈发不确定的当下专注营商环境优化,才能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
张燕生介绍,外商直接投资可分成四类,分别是资源驱动型、成本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效率驱动型。当下,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偏重轻资产,近80%都是服务业投资,早些年70%以上都是制造业投资。因此,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拉动市场驱动型的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让他们愿意来,而且留得住。
封面新闻记者留意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前夕,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波动曾引发外媒炒作“外资撤离中国”。
张燕生表示,外资受成本、资源、市场、效率等因素驱动进入中国市场。外资有进有出、有增有减,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中国经济好,谁也离不开。中国经济潜力越好,前景越好,外资在中国投资就会越好。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稳经济政策已相继出台,2024年是重要的落实年。“我与国外工商界人士交流时,他们都表达相同的观点:外资用脚投票,信心和预期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
稳外资应向何处发力?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
在张燕生看来,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是今后的一项重点任务。破解“允许准入并非意味着准许经营”的问题,就是要从行业许可和经营资质等方面发力进行制度优化。
“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张燕生认为,目前外商投资者在内外资一视同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诉求比较集中。近年来,各地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联席会议机制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何逐渐形成政策合力是关键。
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外资工作?张燕生建议,一个着力点是利用中国大市场的优势,更多地引进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资讯中心、设计中心等为中国制造、研发、设计。在稳住市场驱动型外资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效率驱动型外资的引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