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人们要用自己不是金石做成的身体,想要像草木那样去争胜?
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古文素养课第62课。我是主讲人常方舟。
1
今天的课文是欧阳修的《秋声赋》。一谈到秋天,我们会联想到金黄、落叶以及傍晚的夕阳,这些都是秋天常见的意象。但是,欧阳修认为,秋天还有着专属于它的声音。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尝试用有形的物象来呈现无形的秋天的声音,用视觉化的文字来描摹听觉,这种类似通感的写作技巧非大家手笔可以说是很难做到的。
2
我先给大家念一遍原文: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3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句。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说:“多么悲伤呀!这就是秋声,它为什么而来呢?”
“胡”,是疑问代词,意思是为什么。
他先解说了秋天给人带来的感受。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说秋天呈现出来的情状:它的颜色惨淡,烟雾浓厚,云气密集;它的形貌清晰,天色高远,日光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刺入人的皮肤和骨骼;它的意境苍凉萧条,山川空远寂寥。
“栗冽”,是寒冷的意思。
“砭”,bian1,意思是刺。
接着,他讲了秋声带来的变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秋天的声音凄厉悲切,像是在呼喊愤懑之情。秋风还没起来的时候,绿草繁茂争胜,树木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秋风一旦来临的时候,绿草就变了颜色,树木也开始落叶。花草树木之所以凋零,就是这股肃杀之气的余威。
下一句是。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是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中属金。这就叫作天地的义气,经常以肃杀为意。
下一句是。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对于万物,是让它们在春天成长,在秋天结出果实。所以,从它和音乐上的关系来看,秋天属于商声,阴历七月是夷则之律。商声,是表达悲伤的,万物已经衰老而感到悲伤;夷则,是表达杀戮的,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趋于衰败。
“商”,是五音之一。
“夷则”,是十二律之一。
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季节、音律等和阴阳五行一一对应。
然后是总结。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这句话的意思是,唉!草木是没有感情的,总有飘零的时候。人作为动物,是万物中的灵长。无数的忧虑会让他的心绪发生触动,无数的琐事会让他的身体感受劳累;心中有所触动,一定会耗损自己的精力。
“感”和“劳”,在这里都是使动用法。
最后一句是。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人常常思考的是自己力所难及的事情,担心的是自己的才智不能解决的事情,自然就会让他红润的肤色变得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为什么人们总是要用自己不是金石做成的身体,想要像草木那样去争胜?想想是什么残害了自己的身体,又何必怨恨悲凉的秋声呢!
“渥然”,是深厚的样子,这里指肤色的红润。
“黟然”,黑色的样子,指头发的颜色。
“奈何”,意思是为什么。
“戕贼”,是残害的意思。
4
接下来,我们把这段文章从头到尾串讲一遍。
我说:“多么悲伤呀!这就是秋声,它为什么而来呢?要说秋天呈现出来的情状:它的颜色惨淡,烟雾浓厚,云气密集;它的形貌清晰,天色高远,日光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刺入人的皮肤和骨骼;它的意境苍凉萧条,山川空远寂寥。所以秋天的声音凄厉悲切,像是在呼喊愤懑之情。秋风还没起来的时候,绿草繁茂争胜,树木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秋风一旦来临的时候,绿草就变了颜色,树木也开始落叶。花草树木之所以凋零,就是这股肃杀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是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中属金。这就叫作天地的义气,经常以肃杀为意。天对于万物,是让它们在春天成长,在秋天结出果实。所以,从它和音乐上的关系来看,秋天属于商声,阴历七月是夷则之律。商声,是表达悲伤的,万物已经衰老而感到悲伤;夷则,是表达杀戮的,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趋于衰败。唉!草木是没有感情的,总有飘零的时候。人作为动物,是万物中的灵长。无数的忧虑会让他的心绪发生触动,无数的琐事会让他的身体感受劳累;心中有所触动,一定会耗损自己的精力。更何况人常常思考的是自己力所难及的事情,担心的是自己的才智不能解决的事情,自然就会让他红润的肤色变得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为什么人们总是要用自己不是金石做成的身体,想要像草木那样去争胜?想想是什么残害了自己的身体,又何必怨恨悲凉的秋声呢!
5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赋这种文体。赋最初是一种表现手法,《诗经》里头讲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赋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就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去渲染一个客体的对象。到了战国时代,赋就从表现手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关于赋作为文体的起源,说法不一,比如《诗经》、《楚辞》、纵横家、隐语、俳词等等,都可能是赋的源头。汉赋是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从文体形式上来讲,赋大致可以分为骚体赋、诗体赋和文体赋(非唯一标准)。骚体赋一般以“兮”字句为主,诗体赋以四言句式为主,剩下的就是文体赋。
赋这种文体有着主客对话、抑客扬主的写作传统。关于主客问答形式的来源,可以说,先秦历史散文、诸子哲理散文以及荀子《赋篇》等等都为这种问答体形式的出现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在《秋声赋》里面,这种主客问答式的写作传统得到了保留,但也有所淡化。先是“我”听到肃杀之声传来,就吩咐童子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外边无事发生,声音好像是从树上传来的,然后就有了上面节选的“我”发出的一番议论。主客问答的角色分配非常分明,而且主显客隐,这是传统赋体文的特征之一,通过主客之间的对立或冲突制造出戏剧化的表达效果。
赋的写作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穷形尽相”,写作者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去描摹赋的主题,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就是铺陈,重重叠叠、连绵不绝、翻来覆去地把要描写的对象给呈现出来。铺陈展开的方式可以按照空间、时间的线索,也可以借助词语和句式上的往复排比。正因为赋的文体功能是铺陈和渲染,就导致赋的写作很容易有堆砌辞藻和过分夸张的缺点,甚至是为了追求声色华丽的表达效果,用上很多的生僻字,这些也是赋体文持续受到诟病的理由。
但是,欧阳修的《秋声赋》不是传统的赋体文,而是文赋。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赋体文,在用韵、句式等方面稍稍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不过分追求形式。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也是文赋的典型。这种新型文赋的创造性,同时体现在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上。一方面,从《秋声赋》的语言形式来看,虽然还是以四六句式为主,但当中也夹杂着不少错落有致的长短句,而且引入了古文的笔法,趋向于散文化,比较典型的有像“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这一句,同时文中也用了大量虚词作为起承转合。另一方面,从这篇赋所表达的思想情志来看,伤春悲秋是本土文学的抒情传统,欧阳修通过文赋的形式尽情渲染了“秋之为声”的特点,铺陈细腻,体现了赋体文在体物方面的优势,但全文最终的意旨还是落在了顺应自然之变、无需庸人自扰、不为外物所感伤这样一个调子上面,在抒情当中加入了议论和说理的成分,所以成就了文赋的创格。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总结:
这节课讲了欧阳修的《秋声赋》。首先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词句进行了讲解,疏通文意。然后我们讲到了赋这种文体,这也是我们这次的主要内容,赋最初是一种铺陈的表现手法,随后变为一种独立的问题,这种文体有着主客对话、抑客扬主的写作传统和“穷形尽相”的特点。最后,我们以《秋声赋》为例,归纳了文赋的特点。
思考题:
1.你从《秋声赋》中读到了哪些悲秋之情?
参考答案:
秋天呈现出来的情状清冷萧瑟,高远寂寥,这种气氛使人有悲伤之感;秋天花草树木凋零,有一种万物过了繁盛期就要走向衰败的隐含之义;秋天是刑官行刑、军队用兵的季节,这种肃杀之气给人以悲伤的情绪。
2.《秋声赋》属于文赋,和我们所熟知的骚体赋、诗体赋有着一些不同之处。请你说说,《秋声赋》是如何体现赋这种文体的特点的?
参考答案:
《秋声赋》在融合古文句法的同时,还是以四六句式为主;在抒情的同时,对秋天有着细致准确的描写,体现了赋体在体物方面的特点;《秋声赋》里面,赋的主客问答式的写作传统得到了保留。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