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海南,四野战士登岛后,才发现两万多人仍穿着红军军装

1950年解放海南,四野战士登岛后,才发现两万多人仍穿着红军军装

00:00
14:0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功建立,国家上下陷入喜悦之中。与此同时,在我国南海的海南岛上,解放军琼崖纵队依然与国民党军队激烈作战中。

战斗结束后,司令员冯白驹命令队伍稍作休整。

这时,一名战士问道:“司令,听说大陆已经建立新中国了,大部队什么时候也解放海南啊?”冯白驹则是安慰他说快了。

1950年3月,听说解放军四野即将登陆海南岛,所有战士都欣喜地换上军装,整齐划一地等待着四野部队的到来。

可等到四野战士登岛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岛上的琼崖纵队竟然还穿着23年前红军的制服!

解放战争都已经结束了,为何他们还穿着红军的服装?这支部队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琼崖岛上的革命之火

1927年的海南还叫做琼崖。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残害共产党人后,海南国民党政府也迅速开始动作,试图消灭岛上的革命火种。

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海南当前的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并且召集了许多有志青年,组成了一支“琼崖讨逆革命军”,这也是海南岛“琼崖纵队”的雏形。

9月,听闻南昌起义举枪开展起义,琼崖特委立即制定了一系列起义方案,并且决定攻打椰子寨,夺取嘉积,建立革命根据地。

当月23日凌晨,琼崖区委书记王文明带领革命军战士顺利夺取了敌军的炮楼,开启了全琼暴动,打响了琼崖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此日也被定为琼崖纵队的诞生日。

就在这危急关头,岛上组建起了一支特殊的“红色娘子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成为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见到海南岛上的红色势力逐渐壮大,1928年3月,国民党召集了地方武装对琼崖革命军进行“围剿”,妄图消灭琼崖革命军。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装备优良,而琼崖革命军连枪支和弹药都极少,许多人甚至还在使用冷兵器作战。因此,革命军队伍损失惨重,人数一度骤降到了1400余人。

为了彻底打击琼崖革命军,国民党甚至在1932年7月使用飞机大炮等先进装备,对红军的革命根据地进行轰炸。

不仅烧光了革命根据地的房屋,甚至连周边村民也一并赶走,琼崖革命根据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如此猛烈的攻势,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只好带着队伍转移到母瑞山中。母瑞山密林遍布,国民党军队难以进入,红军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然而国民党军队进不来,意味着琼崖红军也难以出去。由于缺少物资和食物,战士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冯白驹晚年曾经在回忆录里写到:“日子过得饥寒交迫,大家都没有衣服穿,个个身上都冻得发紫。我们只好剥树皮披树叶,大家好像一群远古的‘穿山甲’。”

不仅如此,海南地处热带,夜间常常有蚊虫叮咬,时不时就有战士因为虫咬伤口溃烂而倒下。最重要的是为了不暴露位置,无法生火,也就意味着无法吃熟食,战士们纷纷饿倒或病倒。

即便如此,革命党人也没有放弃过革命理想。冯白驹还幽默地说:“我们是孙大圣,母瑞山是炼丹炉,我们就快要练出火眼金睛啦!”

1933年,冯白驹终于带着仅剩下20多人的革命军队伍突出敌人的包围圈,重新在海南岛上点起革命的星星之火。

然而这时的冯白驹没想到两党竟然还有再度合作的一天。

不畏艰难 勇敢抗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了抗战,琼崖国民政府不得不承认红军的存在,两党决定一同抗日。日军则是为了向东南亚扩张,在1939年1月做出了攻占海南岛的决定。

这时的琼崖纵队虽然已经被被整编为广东省第14区独立队,加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队伍中,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都调往大陆战场,只剩4000余人与琼崖纵队。

1939年2月,日军从海口一线登岛,半年时间的驻军规模就达到了两万人以上。而国民党军队看到日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稍作抵抗后就向后撤离。

日军登陆后对海南岛上的群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所到之地常常实行“三光”政策,大片大片创造“无人区”。

刚改编的琼崖独立队不忍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决定在日军必经之地潭口修筑工事,阻拦日军的攻势。

不料日军不仅出动了步兵,还派出了飞机等装备,对着抗日防御工事狂轰滥炸,数名战士在战斗中被炸伤。

战斗从凌晨持续到黄昏,许多民众也加入抗击日本的队伍中。

虽然潭口战役并没有完全阻击日本的东进,但是为后方民众的撤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1940年后,地方武装力量不断向琼崖独立队靠拢,人民武装力量愈发强大。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琼崖独立队隐藏在日军据点周围,与日军打起了游击战,把日军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1941年5月,更是一举在“那大战斗”中击毙一名日本军官与80多名日军,为海南岛上的抗日斗争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无论再苦再累,琼崖独立队的战士们都没有放弃。就像海南民歌《歌唱独立队》中的歌词一样始终不放弃,每个人都热血战斗到最后。

1942年,全民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日军不断地扫荡全国各地的革命根据地,海南岛也不例外。在日军的阻挠下,就连联系中央的电台也被敌人损毁。

关键时刻,冯白驹冷静沉着的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从内线逐渐转到外线”的作战方针,不断击退日本侵略者,巩固抗日民族根据地。

在海南军民的同心协力下,全岛大部分地区都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粉碎了日军打算向海南移民的的美梦。

抗日战争结束时,琼崖独立队已经发展到了7700余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琼崖军民合作,击毙了日军5000余人,赢得了最后的抗战胜利。

木船打败了军舰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内战之心蠢蠢欲动,终于于1946年发动了内战。琼崖独立队也在1947年10月正式改名为“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但由于大陆解放军的攻势,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只好败逃到海南。企图长期驻守海南,将大陆外围的岛屿连接起来,封锁大陆。

此时在海南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有10万人,琼崖纵队却只有2万人,装备也很差,只好与国民党军队打游击。

为了打击琼崖纵队,国民党军队大肆残杀帮助过解放军的村民。即便如此,琼崖民众依然突破重重阻挠,为解放军战士们送上物资,国民党也束手无策。

就像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常说的:“不是山能藏人,而是人能藏人。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才能牢牢扎根下来。”

1950年3月,四野的第43军与40军从松花江畔战斗到了南海岸边,即将奔赴海南。可由于缺少装备,解放军战士只能用古老的木船渡海。

国民党听说解放军只有木船后,纷纷嘲笑解放军“自不量力”,可是就是这小小的木船打败了精良的军舰,因为解放军有一个帮手——琼崖纵队。

琼崖纵队在1949年12月接到四野即将渡海的消息后,积极号召群众筹粮筹款,发起了“一元钱、一斗米”运动,筹粮5万石,保障了四野战士的口粮。

此外,琼崖纵队还筹集了许多革命群众,组成了6万余人的接应队伍。1950年4月16日,战斗正式打响,两军在海上彻夜激战,最终解放军成功登岛。

可等解放军登岛后才发现,琼崖纵队还穿着红军的军服,上面打满了补丁,甚至有三分之一的战士连鞋都没有。

面对四野战士的震惊,琼崖纵队的战士们只是笑呵呵地说:“海上衣服不好运,况且红军的军服还能穿呢!你们快吃饭吧,特意给你们准备的大米,我们吃点红薯就行了。”

就是这样一只艰苦卓绝的队伍,靠着信仰,在海南岛上硬生生坚持了23年!

四野战士们大受鼓舞,在琼崖纵队的帮助下,仅仅用时两个月就解放了海南全境,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海南解放后,有人毫不讳言地说:“如果没有琼崖纵队,解放的难度肯定会加大,付出的代价也会大得多。”

此话说的没错,1950年5月10日,四野40军全体指挥员发出对琼崖军民的感谢信,信中这样说到:

“我们应该纪念琼崖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如果没有这个条件,要如此迅速的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琼崖纵队20多年的革命信念指引着战士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地难关,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结语

琼崖纵队,这支在海南岛苦守23年的队伍,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不仅为海南岛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到解放海南岛的辉煌胜利,琼崖纵队始终坚守着民族大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琼崖纵队的精神,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一种无私的奉献、一种英勇的抗争。这种精神,不仅是琼崖纵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铭记琼崖纵队的英勇事迹,继承和发扬琼崖纵队的精神,携手共进,为了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而奋斗。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吴鹏. 琼崖的沦陷与琼崖纵队的抗争 [J]. 炎黄春秋, 2022, : 43-47.

[2]段培华.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J]. 群众, 2021, : 64-65.

[3]吴鹏. 红旗不倒遍天涯——孤岛奋战的琼崖纵队 [J]. 炎黄春秋, 2020, : 19-23.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