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斯滕伯格智力论,怎样才算是智力高的人?| 北师大陈宝国讲心理学

智力:斯滕伯格智力论,怎样才算是智力高的人?| 北师大陈宝国讲心理学

00:00
08:20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陈宝国,欢迎来到心理学通识课。

这一讲,我们接着谈一谈对智力的认识。

谈到对智力的认识,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大家,就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斯滕伯格非常聪明,且极具创造性,他在上中学时,就对智力测验非常感兴趣,而且自己编制测验,测验他的同学,结果被老师臭骂“瞎编什么”,但他就是喜欢。进入耶鲁大学之后,遵循自己的兴趣,矢志研究智力测验,1972年获得了心理学的学士学位,后进入斯坦福大学,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然后在耶鲁大学等机构任教,他被评为20世纪前100位心理学家之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人类的智力、创造性、爱情等等,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
那么,斯滕伯格是如何推进对智力的认识的呢?他的成功智力理论又说了些什么?今天这一讲我们就谈谈这些问题。

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他把对智力的理解和社会现实情境联系起来。斯滕伯格认为,不能把智力等同于学业智力。学业智力,只能对学业成绩做出部分预测,不大可能预测现实生活当中的成功。他认为,智力是与环境的拟合能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水平高的人能够想办法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要设法对环境进行塑造,实在不行要选择新的环境。

按照斯滕伯格的观点,虽然一个人在学校考高分,但是在工作当中却不能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那么他就不是聪明的人。确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虽然在学校是学霸,但走入社会却与人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环境,这不能算是高智力的人。而有些人虽然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但走入社会后事业却能干得风生水起,这是高智力的人。
他还认为,要考虑社会文化情境去理解智力。例如,在非工业化的游牧民族社会里,发现猎物的能力是智力,因为这种能力越强,个体越可能捕捉到猎物,生活得越好,而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发现猎物的能力没啥用,不是智力。再比如说,在肯尼亚的乡村地区,学习采矿和捕鱼比考试得高分更能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所以,斯滕伯格认为,对智力的理解要和社会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和文化情境联系起来。聪明的人是能够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人。

其次,他为智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关智力的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智力的结构,智力的构成成分。例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都是关注智力的构成成分,智力测验也是测量的这些成分,智力测验,得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即IQ分数,但这些理论都只是对智力,做出的静态的描述,忽视了智力活动的过程。智力测验能说明一个人有多聪明,但他不能回答: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

斯滕伯格极具创造性,他另辟蹊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他关心:智力的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他认为,智力活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先的计划、控制、决策,等等这起着核心的作用。例如,解决问题之前,要审题吧?要选择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吧?这就是计划的过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分析综合等过程,来保证你做出计划的完成。因此,根据斯滕伯格的观点,一个人要想聪明做事,事先要有周密的计划。后来戴斯等人提出的智力的PASS模型也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

所以您看,斯滕伯格强调对智力活动过程的研究,认为心理学家不仅要研究一个人有多聪明,还要研究为什么他这么聪明,他通过对智力内部过程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智力的本质,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如果说,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贡献,在于扩大了智力的内涵,那么斯滕伯格的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过程。

第三,他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试图帮助人们达到人生理想的目标。他认为,成功智力是那些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取得成功的智力,传统的智力测验,测出的智力只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出预测,而在现实生活当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成功智力。那么成功智力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斯滕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的智力,创造性的智力和实践性的智力三种成分构成的。因此,成功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因素理论或者智力三元理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孤独白马

    能不能讲一下, 成人如何提高这八种智力, 我要上进!上进!上进!!!

  • 小松有约

    这句话非常重要,聪明的人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选择环境的人

  • 小松有约

    智力测验只是一个静态的,它可以说明这个人多聪明,但是无法说明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