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不了就助纣为虐?面对尼泊尔“降美”,印度到底会如何选择?

反抗不了就助纣为虐?面对尼泊尔“降美”,印度到底会如何选择?

00:00
20:31

印度,一个助纣为虐的国家。

虽然过去了70多年时间,但世界人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是二战后的某一天,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在数亿人口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走上了自立门户的光明大道。

而这个东方大国的成功站起,也标志着反殖民主义的伟大胜利,并深深鼓舞了广大第三世界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没错,一个东方大国就是印度。

虽然长期都是日不落帝国的“模范殖民地”兼“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但印度人民时刻都在努力当家做主;虽然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长期为英国殖民者喜闻乐见,但架不住帝国主义阵营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彻底让英国“返老还童”,再也不复日不落帝国之身,于是英属印度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但英国殖民者岂能轻易卷铺盖走人?作为如假包换的“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英国最见不得的就是别人过得好,最喜欢的格言就是“你若安好,那还得了”,为此英国几百年如一日地上蹿下跳,甚至“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所以《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方案作为英国对身后事的安排,寄托了英国太多的热爱和骄傲,确保无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能在痛不欲生的同时,习惯性地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

但英国错看了印度的傲娇,因为国大党本就是买办起价,以两头通吃为目标,所以独立后的印度统治阶级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但不会对英国佬骑在头上吃喝拉撒的历史感到莫名其妙,反而主动对英国爱的抱抱,并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马不停蹄地投身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的浪潮。

于是周边国家在劫难逃,但作为印度开国总理的尼赫鲁似乎更加不可救药。因为他早已奔走呼号,表示“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我坚决不要”。

所以,为了“有声有色”的口号,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从来只是小目标,建立一个囊括南亚次大陆、阿富汗、青藏高原和缅甸的“大印度联邦”才是真的好。

于是尼泊尔就这样被印度打扰并炙烤,尼泊尔的至暗时刻一步步来到。

这让尼泊尔说啥也接受不了,要知道,尼泊尔虽然自古以来比较小,但无论海拔还是造诣都比古印度高。

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尼泊尔和古印度曾经一度友好,佛教也从南亚次大陆最终发扬光大并与基督、伊斯兰位列三大宗教。

但今天的印度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尼泊尔作为地形向印度倾斜的国家自然被深深影响到。但同样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陡峭,历史上的尼泊尔比印度更彪,独立时间也更长更早。

在中原王朝极盛一时的时代,尼泊尔臣服于中原王朝。虽然廓尔喀在清朝中期不自量力地以下犯上,但清王朝还是给予了夹枪带棒的耐心说教,最终促使尼泊尔知道了地厚天高。

彼时的英国殖民者在陆续打败葡萄牙、荷兰及法国等同行并颠覆莫卧儿帝国后,最终成为南亚次大陆的独一号。鉴于南亚次大陆的区位环境实在好,于是英国殖民者情不自禁地就开始了上蹿下跳,开疆拓土像上了发条。

在觊觎中国西藏、蚕食阿富汗、鲸吞缅甸的同时,尼泊尔也被打包。不过因为尼泊尔的强悍战斗力,英国殖民者在崩掉门牙吞掉三分之一的尼泊尔国土后,选择与尼泊尔和好,并邀请尼泊尔雇佣兵作为英国殖民统治的保镖。

1923年,苦于尼泊尔频繁反抗的“不上道”,英国表示你走独木桥,我走阳关道,从此英属印度和尼泊尔分道扬镳。

但印度不管这些弯弯绕绕,毕竟“自古以来”是屡试不爽的良药。再加上大家同属印度教,宗教方面哥俩儿好,所以印度说什么也要将尼泊尔纳入怀抱。

1950年,印度和尼泊尔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站在了同一频道。印度一再表示,兄弟你尽管拿着我的小钱钱快活乐逍遥,只需要叫我声大哥就好,大爷也行。

彼时的尼泊尔,选择迅速“倾倒”,虽然早已独立却因贫瘠的环境被印度三面包围的尴尬区位以及国内各方势力的东奔西跑,经济发展难有成效,否则也不会稀罕印度本就不富裕的仨瓜俩枣。

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直插云霄,即便翻山越岭也是青藏高原的云雾缭绕,所以尼印关系相当重要,印度也趁机对尼泊尔上下其手,迫使尼泊尔越来越难以自保。

但既然上了印度的贼船,别无选择的尼泊尔只能和印度相伴到天荒地老,所以尼泊尔在独立几十年后,再度选择在印度面前跪倒,在印度无孔不入的影响下,尼泊尔除沾上了挥之不去的咖喱味儿,更不得不时刻与印度对标对表,否则印度的制裁和封锁说曹操曹操就到。

想想这唾手可得的一切,印度做梦都咧着大嘴哈哈大笑。但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印度在欺凌尼泊尔的同时,也在左右上下开弓得上蹿下跳,终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虎啸龙吟。

虽然连英国人也承认所谓“麦克马洪线”纯属杜撰捏造,但尼赫鲁说什么也要无中生有,蚕食藏南的同时,更要狮子大开口地想要将西藏作为中印缓冲国,更恬不知耻地发动侵略战争以将舆论混淆。

面对印军的咄咄逼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毛主席终于下达了自卫反击的命令,随后早已忍无可忍的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将不可一世的印军打得呲哇乱叫。

尽管无可救药的尼赫鲁进行了一系列备战,甚至不惜撕下不结盟伪装,企图与中国打得不可开交,但终归只是徒劳。印军在国土上如角马迁徙一样的放肆奔跑,不仅跑出了印度的无耻可笑,更让尼赫鲁晚节不保。

而这场持续了一个月却让印度做了60年噩梦的战争,也将印度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从此印度脊梁粉碎性骨折,开始在奇葩之路上“有声有色”。

另外,这场一边倒的战争也让苦印度久矣的南亚国家认识了真正的大佬,那种揍印度轻松加愉快的伟岸身影,深深感染了所有的印度敌人,从此中巴关系迅速升温,中尼关系迅速解冻,“双面打印”和“3D打印”局面迅速成形。

尼泊尔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是最惨,喜马拉雅山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打印”的门槛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1963年7月,中尼公路动工,并在1967年全线贯通,从此尼泊尔的国土不再密封,有了对抗印度的坚强后盾,这是1969年印度驻尼泊尔军事顾问团被扫地出门的重要原因。

印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毕竟作为英属印度的传人,还没有哪个南亚国家能让印度吃饱闭门羹。但问题是印度被中国左右开弓后,气焰嚣张度虽然依旧,但对尼泊尔颐指气使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事实上,就连吞并弹丸之地的锡金,印度都是进行了几十年的折腾,就算不被中国打懵,其实力也不足以成为印度跑马圈地的支撑。

从今天的角度看,印度迄今为止最高光的时刻,也就是在国际社会注视下,恬不知耻地吞并了锡金。但问题是,尼泊尔面积达14.6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600多万,虽然不大但却足以令印度头疼。

而是,尼泊尔本身战斗力强悍,足以崩掉印度所有门牙的同时,让印度痛不欲生。

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被近在咫尺的印度蚕食啃噬甚至生吞活剥,尼泊尔不断强化与中国的联系。

2003年,中尼公路进行大规模改扩建,中国援助尼泊尔的物资也得以在更大运力上源源不断。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尼泊尔深受鼓舞,因为铁路在向喜马拉雅山不断延伸,中尼铁路更是在2019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成为重点项目,尼泊尔与中国真正天堑变通途的日子尽在眼前。

中尼距离的不断拉进,让尼泊尔有了更大的“打印”信心。2015年9月20日尼泊尔颁布宪法并遭遇印度的封锁后,尼泊尔更加坚定了“疏印亲华”的决心。

从2017年开始,中尼两国军队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联合军事演练,两国关系越来越近;

2018年两国又签订协议,尼泊尔从此可以使用中国的4个海港和3个陆港进行国际贸易,尼泊尔摆脱印度的道路上有了更多信心。

鉴于印度不再是尼泊尔仰人鼻息的唯一,所以尼泊尔的腰杆子越来越硬。2019年10月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并强行将尼印争议区域划入本国领土后,尼泊尔终于忍无可忍。在众议院通过宪法第二修正案将争议的370平方公里土地纳入领土后,尼泊尔趁印度在中印和印巴边境上蹿下跳时果断出手,从此所谓的争议土地没有了给印度上下其手的可能。

所以,印度很伤心,毕竟努力几十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毕竟尼泊尔搬不走,印度理论上还有让尼泊尔回心转意的可能。只要尼泊尔在中印之间安安心心,印度不介意等上一等。

但问题是,美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忙人,在加班加点煽风点火的同时,美国的目光也游走在南亚的上空,并最终打开了尼泊尔的大门。

话说因为尼泊尔一直以来都相当贫穷,最终激起了美国发挥大国担当,并坚持扶贫的心。尤其是“911事件”爆发后,美国终于意识到贫穷才是恐怖主义根源,于是在2004年1月成立了千禧年挑战公司。

美国千禧年挑战公司,简称“MCC”,受美国政府管理但号称独立的对外援助机构。

千禧年挑战公司的援助模式,是与“致力于民主良政、经济自由化和惠及民生”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公共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经济援助,帮助其实现经济政策改革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并脱离贫困。

对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MCC”可谓雪中送炭、大爱无疆。但问题是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理所当然”的条款让援助款变得滚烫吓人。

比如MCC设置了一系列严格的评价指标和各种限制条件,并通过四个步骤甄选受援国:

第一步,确定候选国家,受援国须被世界银行归类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且不得被美国联邦法律纳入禁止接受援助国家名单中;

第二步。董事会确定受援国获得千禧年挑战公司援助资格的规则和措施;

第三步,发布国家在20个评选项目上的评分;

第四步,确定援助领域并签署合作协议。

MCC要求,受援国必须对民主自由、惠及民生和经济自由化进行承诺,啥意思呢,就是拿了钱要办事,而且是按照美国的意志办事。而且你在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美国交代任务的同时,MCC则拥有对援助项目实施、暂停和终止的最终决定权,暂缓或终止项目全凭美国说了算。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不平等条约,鉴于受援国除了记美国的好还要忍受美国的经济渗透,进而导致门户洞开后面临政权颠覆、江山变色的极大危险,因此被美国甄选出来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避之不及。

但问题是你不找麻烦,麻烦却时刻找上门来。更要命的是,尼泊尔确实很缺钱,而且在中印对抗中引入美国势力,更有利于尼泊尔的外交平衡,这种操作和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如出一辙。

但问题是,美国5亿美元援助的附加条件实在太苛刻,比如:

第2条第2.8款规定,免除MCC项目的税收、海关、关税、增值税等赋税;

第3条第3.2款规定,尼泊尔必须放弃知识产权;

第7条第7.1款规定,千禧年挑战公司协议高于尼泊尔国内法律。

这相当于5亿美元买断了尼泊尔主权,更要命的是,美国不仅要求该协议需经过印度同意,更要求尼泊尔投入1.3亿美元作为“捆绑”。

尼泊尔人很愤怒,后果不严重。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尼泊尔表现出了强烈的“躺平”精神,尤其是尼泊尔众议院摆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强力阻止了MCC协议批准的进程,但美国很有耐心,几位高官不断到尼泊尔访问,只为让尼泊尔和美国手拉手心连心。

尼泊尔依然坚持,于是最终迎来了美国更大力度的“好言相劝”,最终尼泊尔众议院不堪压力通过了MCC议案。

于是美国通过在尼泊尔“送温暖”的见缝插针,在挟持尼泊尔的同时,成功实现了给中印两国添堵的目的。

那么,中印两国到底谁更上火,静夜史认为当然是印度,毕竟美国构筑的“反华包围圈”圈大面广,尼泊尔从来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喜马拉雅山虽然不是难以逾越,却终归是高耸入云的屏障。

相比之下,因为尼泊尔地形对印度倾斜,因此一旦尼泊尔有变,印度必将首当其冲,成为首个殃及池鱼的那一个。

更重要的是,出于对抗中国的需要,印度需要尼泊尔作为亲近印度的缓冲,这决定了尼泊尔虽然不是对抗中国的唯一,但却绝不允许他国染指,包括作为盟友的美国。

要知道,一直以来,虽然印度作为西方国家眼中的“民主典范”和“自由先锋”,长期与美国沆瀣一气,但却也和俄罗斯情比金坚,所以美国内心深处对印度并不信任,在尼泊尔见缝插针围堵中国不假,监视印度的考量也很真。

所以,印度有一万个理由捍卫在尼泊尔的仅存尊严,对美国勇敢地说“不”,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反感。

只是,一曲《我在东北玩泥巴》,印度就不由自主地跳回了家,根本阻挡不了美国的步伐,毕竟印度所谓中立的最大底气,就是亲近俄罗斯的同时拉拢美国,如果美国不陪着耍,印度的中立也就成了笑话。

所以,印度从未让美国拜倒在纱丽裙下,反而是时常被美国挟持着勇闯天涯。

在这样的情况下,尼泊尔的“沦陷”,恶心了中印不假,但更让印度骑虎难下。毕竟,尽管尼泊尔政局长期不稳,所谓的MCC批准随时可能成为昨日黄花。但有这样的印记,就已经说明了印度的后院不再稳啦。

所以,为了稳固后方,印度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反抗不了后学着享受它,追随美国步伐将矛头指向中国。

和英国脱欧后岌岌可危的欧盟只能重新追随美国以防止美英携手将自己拆家一样,印度最可能的选择,就是通过实现和美国的目标一致性,在重返尼泊尔的同时,形成中印对抗中的局部优势。

只是,从未掌握主导权的印度,和欧盟一样,被当抹布扔掉是迟早的事。毕竟,这就是棋子和炮灰的最大价值。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