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集地藏轮经序品第一 梦参老和尚讲记07
【“尔时⼀切诸来⼤众,既⻅地藏菩萨摩诃萨已,皆获希奇,得未曾有,各持种种上妙⾹花宝饰⾐服幢旛盖等,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为供养。皆作是⾔:”】
原本来⼤集会的这些⼤众看⻅地藏菩萨来,“皆获希奇”,感觉到特别希奇,像这位菩萨赞叹佛的美妙赞叹词,他们感觉很殊胜,也很受感动,他们都要供养这位地藏菩萨。
【“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因佛神⼒,亲得瞻仰礼敬供养如是⼤⼠。”】
我们之所以会得到很⼤很好的利益,都是因为佛的神⼒,才能够瞻仰敬礼供养这位⼤⼠,也就是地藏菩萨。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好疑问。”】
就在这个时候,会中有⼀位菩萨摩诃萨,名字叫“好疑问”,有疑则问。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发起这部经的是坚净信菩萨,发问的菩萨名字之所以称为“坚净信”,表⽰我们都没有信⼼;⽽他的信⼼⾮常坚定,希望让⼤家也像他这样坚定。现在这位发起的⼤菩萨,叫“好疑问”,好疑问⼤菩萨本⾝已经对地藏菩萨⾮常了解,所以他就给与会的⼤众作代表,别⼈没有智慧能问,坚净信菩萨也是如是问。有时候谁都没有问题了,那就由⽂殊菩萨来发问,好多经论是由⽂殊菩萨来发问的。凡是这种互相问答的时候,就能产⽣义理,使会中的⼤众得到很多的利益。⽽这位好疑问菩萨是,有疑就问。
我记得永嘉⼤师有这么⼏句词:“圆顿教⽆⼈情”,圆满不可思议的教义,不是⼀般⼈所能了解得到,但是不能讲⼈情,没有⼈情可讲。“有疑不决直须争”,这个事我怀疑决定不了;“直须争”,这样争没有关系,不要⼈说啥我就说啥,他怎么讲我就怎么听,这是不对的,你必需问。“有疑不决直须争,⾮是⼭僧争⼈我”,我不是来争是⾮的。“修⾏恐落断常坑”,修⾏⼈不明了这个道理,不是落于断⻅,就是落于常⻅,那就会堕于⽆量劫。好疑问菩萨看到这种景象、这种变化,就起来向佛请问。
【“从座⽽起,整理⾐服,偏袒⼀肩,礼佛双⾜,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佛⾔:世尊,此善男⼦从何⽽来?所居佛国,去此远近?成就何等功德善根,⽽蒙世尊种种称叹?复能赞佛不可思议功德法海?我等昔来未曾闻⻅,唯愿为说。”】
先是佛赞叹地藏菩萨,“蒙世尊种种称叹,复能赞佛不可思议功德法海”,像这种赞叹,赞叹得不可思议,不是⼀般⼈所能赞叹出来的。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我们未曾闻⻅这样的⼤菩萨,从过去到现在未曾听⻅过。“唯愿为说”,请世尊给我们解释解释,给我们开⽰开⽰。有时候我们拜完忏,道友说:“师⽗,请开⽰开⽰”。开⽰什么?你有什么问题?你得举出问题来?凡是你对佛请⽰、对佛像求,必须有愿⼒,你得先祷告,有什么⽬的。你先要有问题,不能胡⾥胡涂叩头说:“佛加持我吧!”就像你有什么⽑病,你要问医⽣,得说⼀说你的病源!要有问题才发问。
【“世尊告⽈:⽌!善男⼦!如是⼤⼠功德善根,⼀切世间天⼈⼤众皆不能测其量浅深,若闻如来为汝⼴说如是⼤⼠功德善根,⼀切世间天⼈⼤众皆⽣迷闷,或不信受。”】
佛答好疑问菩萨说:“⽌”,就是我不答复你,不要再问了。为什么不跟你说呢?“如是⼤⼠”,这位⼤菩萨的功德,他所修的善根,不是⼀切世间天⼈⼤众所能够信受的,测量他的浅深,是测量不出来的。假使我把他的功德,详细说了之后,有些⼈会⽣谤毁,或者⽣迷闷。迷闷就是不能理解。
【“时好疑问复重请⾔。”】
好疑问菩萨既然问了,佛不说,他还要请,再请。
【“唯愿如来哀愍为说。”】
既然是这样⼦,祈求哀愍⼀切众⽣,给⼀切众⽣说,说了,众⽣就得福,得福就离苦得乐了。他就再请,凡是⼀请没说的,我们再请。有时候佛是再请也不说的。三请,佛⼀定要说。⼀⽽再、再⽽三请,好多部经⾥头,都是⼀⽽再,再⽽三的请。《法华经》也如是,最先佛答应,刚⼀答应要说,头座的五千⼈退席,他们就是不听。还没有等到说法,就退席了。念过《法华经》的道友就会知道了。
【“佛⾔,谛听,善思念之。”】
既然是⼀再启请,你就“谛听”。前⾯是谛语谛⻅,这⾥叫“谛听”,佛每次答复,就说“谛听”。“谛听”就是如实的,谛理⽽如实的听,⽤你的⼼听,不要⽤⽿朵听,⽤⽿朵听,从这⽿朵听进了⼜从那⽿朵出去了,这是不可以的。“谛听”就是要你思惟。光听不⾏,还要善思念之,要好好的观察。
【“吾当为汝略说少分。”】
要想把这位⼤⼠的功德都说圆满,恐怕不⾏,现在只约略的说⼀点点。少分就是很少。
【“如是⼤⼠,成就⽆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地藏菩萨这位⼤⼠,他成就了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下⾯就是他的功德。
【“已能安住⾸楞伽摩胜三摩地,善能悟⼊如来境界,已得最胜⽆⽣法忍,于诸佛法已得⾃在,已能堪忍⼀切智位,已能超度⼀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奋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切智⼭,已能催伏外道邪论,为欲成熟⼀切有情,所在佛国悉皆⽌住。如是⼤⼠,随所⽌住诸佛国⼟,随所安住诸三摩地,发起⽆量殊胜功德,成熟⽆量所化有情。”】
前⾯有⼀个问题,这位善男⼦是从什么地⽅来的?他住在哪⼀个佛国⼟?离我们娑婆世界,离佛教化的国⼟有好远?他如是请问,佛答复说,这位⼤⼠所住的国⼟,哪⼀个佛国⼟都是他⽌住的地点,因此不⼀定是从南⽅来的。《地藏经》上说是从南⽅来的,但是在这部经上说,只要佛国⼟有地狱,只要有三涂都有他⽌住,随他所安住什么地⽅,他都住在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定,是妙定。我们再讲他的殊胜功德。
“⾸楞伽摩胜三摩地”,就是⾸楞严三昧,过去的旧译叫“⾸楞严”。⽞奘法师依照原意翻译,就是⾸楞伽摩胜的三摩地,前⾯的“健⾏定”也可以译作“健相定”,这些事所作已办。“究竟定”,这是最究竟。佛所证得的三昧,在《涅槃经》⼆⼗七卷中,“⾸楞严三昧”,有五个名字,第⼀个叫“⾸楞严三昧”,第⼆个叫“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楞严三昧,也是现在我们经上所念的“⾸楞伽摩胜三摩地”。第三个名字叫“⾦刚三昧”,这是密宗所⽤的名词。第四个叫“狮⼦吼三昧”,第五个叫“佛性三昧”,随所作业,随佛所作的每⼀个事业,都叫三昧,那就处处得名。但是从百⼋三昧之中,就是⼀个总的三昧。他已经能住到这个三昧,也就是住到这个定中。
他⼀清早起来,都在定中,⽤⽆量的定去度⽆量众⽣。这个定到哪⼀个佛国去度哪⼀类众⽣,就不⼀定。地藏菩萨就如是,每⼀个早晨,都要⼊⽆量三昧,度⽆量众⽣,这就是佛所说的少分的、成就众⽣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为什么他有这么多功德呢?因为他得到了这么多的三昧,他的定,就有⼆⼗三种。以下都是地藏菩萨所得的定,这是总说。
这位⼤⼠能够悟⼊如来的境界,他跟如来是⼀样的,他已经得到最胜⽆⽣法忍。⽆⽣法忍是指⻅了法性,登了地的菩萨。登了初地的菩萨,他是分分证得,⼀直证到最究竟的、最胜的⽆⽣法忍,忍可诸法⽆⽣。
我们前⾯讲过,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认为⼀切诸法都有⽣,我们也是把⼀切的缘起法当作真实的,所以在我们⽇常⽣活当中,看到什么都是真实的。这座钟是真实的,这朵花也是真实的,我们就不能够知道这是⽆常的,不能知道这个诸法是⽆⽣的,这是因缘。因缘所⽣的法是没有⾃性的,但是这不像我们说的虚空,这种⽆⽣就是⽆⽣者⽆不⽣,在诸法上就要⽣法性的本体。随拈⼀法,⽆⾮法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将近有⻓达⼆⼗多年的时间不理解。《华严经》说的都是有,《华严经》从来不说空,华严就是有,像⽆边世界,什么都是⽆边,什么都是有,⼆⼗年之后,我才渐渐明⽩⼀点。
举个例⼦,“⼀微尘⾥转⼤法轮”,⼀个微尘,佛在这⾥头说⼤法轮,⼀尘中有尘数刹,⼀⼀刹有难思佛”,⼀个微尘⾥头有⽆穷⽆尽的佛剎,每⼀个佛剎,⼜有佛在⾥⾯成佛,海会围绕,有诸⼤菩萨。哪⼀个微尘能有这么⼤⼒量?本⾝就是空的,所以在⼀微尘不是有,是般若智能光明。昨天宏觉法师讲的“照”,那⼀微尘就是照,就是智能的照了,⼀照什么都在内。没有思念,没有分别,不假分别,不假作,《华严经》都是这类的义理。有⼈说《⾦刚经》是空的,《华严经》是有的,这是错误的,《⾦刚经》不空,《华严经》也不有,《华严经》讲的就是般若空,⼜不空。《华严经》就是这类的句⼦,这类的意思,要在那⾥头使你能够悟得⼀切诸法。
《⼼经》上讲,“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意思也是⼀样。现在有⼀种叫男妓,过去也有男妓院,他们叫“相公”,在北京你不能叫⼈家“相公”,那是骂⼈的。那时候的北京,你若穿上⻘⻰绕的靴⼦、脂膏、⽪袄,⼈家⼀看就知道这家伙是相公,也就是男妓。如果是⼥的,是妓⼥。《华严经》上说善财童⼦去参婆须蜜多⼥,她是妓⼥,⼤家都说这位童⼦这么有道德,怎么去找妓⼥?《华严经》是染净⼀如的,你⼀接触婆须蜜多⼥,你就开悟了。谁跟她⼀接触、跟她拉拉⼿、跟她接吻,⼀拥抱就成道了,可惜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我们⻅到她就跑了,跑了就得不到这个福报。我们是从分别⼼来看。
《华严经》境界是这种境界,整个都是般若智能。像⽆厌⾜王,杀⼈⽆厌,你到他那⾥去,善财童⼦⼀参他,⼼⾥就起疑惑,这是善知识吗?挂着⼈腿、⼈脑,那简直是⽀解⼤观,好像是到了医院的解剖室。
⽆厌⾜王是在度众⽣,他就是让你不要起分别⼼,要产⽣⽆分别智,这才是《华严经》境界,读《华严经》,要这样看。
《华严经》是什么呢?完全是般若智,空有不⼆。你要理解空有不⼆才能够进⼊。所以⽆⽣法忍,知道诸法⽆⽣,⽆⽣也⽆灭。⽆⽣⽆灭,⽆形⽆相。凡是⼀切的形相,当体本来是空的。我们略说⼀下“⽆⽣法忍”,他与诸佛⼀样能够得到⾃在,真正得到⾃在,他已经到了堪忍⼀切智位。这⾥句句都是说地藏菩萨,他已经跟佛平等,已经成佛。他
能超度⼀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奋迅幢三昧门,也就是⼤悲法门。如幻的⼤悲法门,就叫师⼦奋迅三昧。
“善能登上⼀切智⼭”,这是形容词,譬喻已能摧伏外道邪论。凡是⼼游道外,⼼外取法,从究竟了义来看就是邪论,⼼外⽆法,⼀切法外也⽆⼼。
“为欲成熟⼀切有情故”,因为要成熟⼀切有情故,所以随顺⽰现善巧,随便在哪⼀个佛国⼟,他都⽌住,那⾥就是他的佛国⼟。所以,他前⾯问,所居何佛国呀?没有。地藏菩萨是谁呀?他的佛国⼟如何?
《地藏经》没有说的,《⼗轮经》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凡是所有的佛国⼟,他都在那⼉⽌住,如是⼤⼠,随所⽌住的诸佛国⼟,随所安住的诸三摩地,发起⽆量的殊胜功德,成熟所化的⽆量有情。
【“如是⼤⼠,随住如是诸佛国⼟。若⼊能发智定,由此定⼒,令彼佛⼟⼀切有情,皆悉同⻅诸三摩地所⾏境界。”】
不论住哪⼀个佛国⼟,“随住如是诸佛国⼟”,要⼊什么定来度化⼀切众⽣呢?以下共有⼆⼗三定。
如果地藏菩萨住这个国⼟,他就在这个国⼟⼊了“发智定”。住这个定⼒,由这个定⼒,就令这个国⼟⾥所有的有情,同⼊这个发智的三摩地。以下是另⼀个定,另⼀个佛国⼟。
【“随住如是诸佛国⼟,若⼊具⾜⽆边智定,由此定⼒,令彼佛⼟⼀切有情,随其所应,能以⽆量上妙供具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住如是诸佛国⼟,若⼊具⾜清净智定,由此定⼒,令彼佛⼟⼀切有情,皆悉同⻅诸欲境界⽆量过患,⼼得清净。”】
他⼊了这种“具⾜清净智定”,就显现了欲的过患。欲包括很多,例如贪欲。但是,他是清净智定,因为清净智定⼒量的关系,能令有情众⽣认识到欲境上⾯的过患,能不贪着⼀切欲,不着欲念,⼼得清净,就令⼀切有情得清净。这是⼀种。
【“随住如是诸佛国⼟,若⼊具⾜惭愧智定。由此定⼒,令彼佛⼟⼀切有情,皆得具⾜增上惭愧,离诸恶法,⼼⽆忘失。”】
要⽣起惭愧,要有智能。我们拜忏,天天讲⽆惭⽆愧,却作很多错事,⼀点惭愧也没有,还认为是正确的,那是欺骗,这是很显现的。
有的执着欲境,⼊了这种定⼒,欲望就轻了,乃⾄于断了。所以他⼊了这个定,使这个佛国⼟与他有缘的众⽣,⼼得清净,能够具⾜。
他⼊了这种“具⾜惭愧智定”的时候,这个佛国⼟的众⽣都⽣起惭愧⼼。“惭”就是忏悔过去,“愧”是愧对未来,未来绝不再做。惭愧的涵义有两种:要⽣起惭愧⼼,忏着你刚做的事太不对;愧悔,我今后绝不能再做了。地藏菩萨在那个佛国⼟,⽤的是惭愧智定,由于这个定⼒的关系,能令这个佛国⼟的有情,都具⾜⽆上的惭愧,增⻓惭愧。
诸佛菩萨,那些⼤菩萨⾃⼰也经常的惭愧,经常感觉着我跟佛还不能⼀样,还不能够⻢上成佛。他也是有惭愧⼼,惭愧是有深有浅的。他不是请问地藏菩萨有什么智⼒?为什么过去我们没有听到?佛跟他说:“你跟他⽆缘。”地藏菩萨是随在哪个国⼟,⼊什么定,度什么众⽣。
【“随住如是诸佛国⼟,若⼊具⾜诸乘明定,由此定⼒,令彼佛⼟⼀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智通,了达此世他世因果。”】
“诸乘明定”,或者声闻乘、缘觉乘,或者菩萨乘,地藏菩萨依据这个诸乘明定,令⼀切有情能够善巧,得到天眼通、他⼼通,了⽣死,死⽣智通达了。⽣灭义是⽆常,本来就没有,依着在定⼒观⽆常,这都是证得的般若空。总的来说,他能知道世出世间的因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