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关系-第5集-长幼有序

五伦关系-第5集-长幼有序

00:00
21:37

五伦之---长幼有序
五伦当中的长幼有序,是讲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序字是次序。悌道是出于天性的自然。在《孟子》七篇当中,孟夫子曾经这样讲过:“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孟子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人都有不用学,就能做到的事情,这是本性当中的良能,也有不用思考,就明白的道理,那是本性当中的良知。具体的来讲,比如说,三几岁大的一个儿童,还在父母的怀抱之中,他就知道爱他的父母双亲,等到他稍微年长几岁,他就知道尊敬他的兄长。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的中心思想是,我们对父母的爱和孝,以及对兄长的敬,还有手足之情,这是本性当中具足的良知良能,也是我们所说的人的天性。兄弟姐妹是同一父母所生,这份手足之情,就好比是手要想去拿一件物品,这时候脚不用吩咐,自然的就会走过去,然后手能拿的到。再比如脚呢不小心被砸了一下,很疼,手呢不用脚吩咐,马上就会去抚摸,去揉一揉,来缓解它的疼痛,这就是痛痒相关之至情,即使是兄弟姐妹们都长大了,人不在一起,可是兄弟的这份情,却像人和影子一样,人影相随,无法分离。哪怕是多年不见面,一旦见面,依然会很亲,不会因为少见面而有所生分。这份亲呢,它是源于血缘关系,是至亲骨肉,一奶同胞。所以啊,它不同的只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同,那兄弟姐妹之间,自然会体现出来兄友弟恭。这里的兄,他也包括姐姐,弟呢,他也包括妹妹。做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敬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早来到这个世界上,比弟弟妹妹年长,所以要有大哥大姐的好样子,爱护好自己的弟弟妹妹,凡事呢多让着他们。做弟弟妹妹的,要尊敬自己的哥哥姐姐,要听哥哥姐姐的话。兄弟姐妹们,能够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亲的孝行。如果不能和睦相处,即使是自己再孝敬父母,这份孝也是不圆满的。我们之前在学《弟子规》的时候,也是学过兄弟睦,孝在中,说兄弟姐妹们能够和睦相处,这就包含了对父母亲的孝道。特别是结婚以后,兄弟姐妹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份和谐、和睦,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父母不论他生有几个儿女,他的心愿就是儿女们都能和睦快乐。如果儿女们不能和睦,那做父母的就是最心痛的事情。所以呢我们真正有孝心的儿女,他一定会处理好,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不让父母为此伤心,难过。


《兄弟诗》
同气连枝各自荣,
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
能有几时为弟兄。
兄弟相处忍便安,
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
留与儿孙做样看。


这首《兄弟诗》是法昭禅师写的,他把兄弟姐妹比喻成从一棵树上生发出来的枝叶,父母就是这棵树的树干,祖先就是这棵家族大树的树根。那兄弟姐妹就是在这棵树上长出来的个个枝叶。各自荣呢,是讲每一个枝叶上,都硕果累累。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儿女,以及一切的美好,彼此在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伤害感情的话,千万不能说。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与人交往使用最多的工具,大家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回相见一回老,能有几时为弟兄。” 这是在提醒兄弟姐妹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的一天天长大,我们都会老去,作为兄弟,能够在一起,相亲相爱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年,所以要好好的珍惜。“兄弟相处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相处,如果能够互相忍让,这样就会相安无事,大家都很快乐,不要因为毫末上的小事,引起争端,毫末就是很小的事情。在生活当中,任何的事情与兄弟姐妹之情来比较,都算是毫末上的小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生活上的琐事引起争端,而伤害了宝贵的兄弟之情。“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兄弟姐妹们都有了儿女,他们又成了兄弟,老一辈的要给自己的子女以及子孙,做出好的榜样,使他们效法学习。这样,这个家才会永远的和乐,这种好的家风家道的承传,是对父母、祖先最好的交代。如果我们不能够和睦相处,那我们可能就成为反面的教材。与大家分享曹植所写的这首诗:
煮豆持作羹
漉lù豉chǐ以为汁
萁qí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丕,接续了曹操的帝位,在历史上称为魏文帝。当曹丕登上这个宝座以后,他嫉妒曹植的才华,然后心胸狭隘,想置自己亲兄弟于死地,于是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能够让他满意的诗,如果不能在七步之内完成的话,就要将自己的亲弟弟置于死地。这首诗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后世之人对这首七步诗各有理解,但是我们读圣贤书的人就知道,人性虽本善,如果自己不能够好好的严加守护,就容易被权力欲望所蒙蔽,就像当年的曹丕,在这种嫉妒欲望的牵引下,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放过,欲置于死地。在这种危难的关头,曹植用自己的智慧,以这种同气连枝的骨肉亲情,来唤醒已经丧心病狂,这个哥哥的良心,没有酿成兄弟相残的悲剧,使自己免于一死。尽管如此,曹丕的行为已经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之人,永远唾弃警戒的反面资料。这两首诗呢,也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一个课题,让我们来深思,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是哪首诗的一种写照呢?是做到了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这样一个好的榜样,还是已经步入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种悲惨的兄弟命运之中呢?


       今天所学习的长幼有序是表达兄友弟恭,这份姊妹亲情,那我们都知道,当父母去世以后,与我们长期相伴的自然是兄弟姐妹,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和睦相处,给自己的子孙做出好的榜样,这样我们就能承传父母、祖先他们留给我们的这些优良传统,使我们的家风、家道能够永远的绵延下去。既然兄弟姐妹在一起和睦相处这么重要,那我们到底如何做,才能实现家中这份永远的和睦和幸福呢?在这里,我们依然要借鉴古圣贤的智慧。在《中庸》这本书当中子思子有这样一段话,他引用《诗经·小雅·棠棣dì篇》其中的几句诗文,说明一个道理,说孔夫子读了这首诗以后,就评价说,做父母的,如果看到自己的儿女能够做到这样,一定会心里很快乐,很顺遂。这首诗呢,是表达说要想孝敬父母,和睦好自己的亲兄弟们,一定要从妻子先做起,就像诗中所说的要:“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合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这里的鼓是弹的意思,瑟和琴是有弦的乐器名称,翕是合的意思,耽是安乐,室是屋的意思,家指的就是整个大家庭。这个室呢,是与妻子和自己儿女同一室,称之为室,一个屋里的。孥是子孙的意思。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如果要想和睦好自己的家庭,一定先从你最近的,你同一屋同一室的人先和睦好,把妻子都能处好,这样呢夫妻感情非常和睦,就能做到夫唱妇随。妻子愿意与丈夫一起去和睦兄弟去孝敬公婆,这才是和睦家庭的根本。那夫妻感情如果处的非常和睦,就会有一个表像,就像弹琴一样。我们知道,如果琴弹得好,弹出来的曲调一定是非常的优美和谐,这代表家庭的幸福和乐。如果妻子和睦好了,那么兄弟之间就比较好容易调和,这样这个家就会很快乐,而且能够很相安。说呀,做任何事情,君子的道,一定本诸身。比如说行远自近,登高自下,那你做任何事情都先得从最近的这个根本做起。君子的道呢,就比如是要上远处去,你必得从近处启程。如果你要想上到高处去,一定是从低处一步一步的才能达到那样一个高度。那和睦妻子就是从你最近的最根本的这个地方开始,当你把妻子和睦好了,然后家里的兄弟姐妹就容易调和,当做到这些的时候,那父母看到了心里一定会很快乐。所以在家庭当中,这个根本就是在你同室之内,所以这首诗呢,表达也是给我们和睦兄弟,指明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如果我们想做到兄友弟恭,长幼有序,一定是先和睦好自己的妻子,这样家庭的幸福,兄弟之间的和谐就能够很容易做得到。假设没有和睦好自己的妻子,那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和谐,也是停留在表面上,就像这首诗讲的,要宜尔室家,你要宜量你的室,然后才宜量你的家,这样才能乐尔妻孥,才能让你的妻子儿女都能快乐。由先调和好了妻子,再推其兄弟,这就是有根本、有枝叶,它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这家庭的幸福指数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低处一点一点的达到那样一个高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法朝禅师所讲的留与儿孙做样看,我们已经给子孙做出了好的榜样。在现实生活当中,也许有的朋友在家中是独生子女,对于兄友弟恭长幼有序,难以落实,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在《论语·颜渊篇》中第五章有这样一段记事,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司马牛因为他的兄弟无道,所以他忧愁着说,人家都有兄弟,我独独的没有。司马牛是孔子的学生,他有一个哥哥叫司马桓huán魋tuí,当时在宋国做上卿大夫,但是司马桓魋的为人,横暴无道,欺下瞒上,越礼僭jiàn分。司马牛知道他这样下去早晚会自取灭亡,不论司马牛怎么劝谏,哥哥也不肯改正,所以他内心非常的忧愁,于是发了这样的感慨说,人都有兄弟,我独独的没有,因为有这样的哥哥,跟没有是一样的。他的这一份感慨被同学子夏知道了,于是子夏就来劝谏司马牛。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子夏说,我商听得说过,人此生有一定的命。富贵在自然的天理,有兄弟也好无兄弟也罢,我们先做好自己,君子敬重自守没有失了的时候。说呀,我们先做到君子的品德,没有失德,失言,失礼,失信,这样与人相交往。在与人相交接的过程中,还要做到极度的谦恭,有礼节,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呢,君子何愁的没有兄弟呀。司马牛对哥哥的这一份忧愁,也是出于兄弟的这份至情,但是作为君子,处人伦之变,只有至诚感格,求着他改悔,万一感格不动,我已经尽到自己的诚心,内心无愧,也只能是听其自然了,空愁没有任何的意义。当所求于狭义兄弟不能得的,就只好把这个狭义之情,这个伦理给他放大,求到四海之内,把天下之人都当成是自己的兄弟。虽然这是子夏劝勉司马牛的话,可是也是至情至理。因为从肉身上来论,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叫同胞兄弟,但是在自性体上来说,凡世界上的人没有不是兄弟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假如我们没有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那么我们就按子夏所说的,把这个伦理扩大,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先做到自己没有任何的缺失,然后拿出真诚,把位置放低,待人有礼,那么我们与人交往,别人就会敬重我们,拿我们也当亲兄弟一样的对待,这就达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或许我们也有像司马牛哥哥那样的兄弟,千万别忘了拿出自己的真诚,好好的去规劝,当我们真诚所感,使自己的亲兄弟能够回头向善,那对父母就是最大的孝行。这样,我们就有了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依然可以做到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圣贤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几千年,流传至今,靠的是两种力量,一股是师道,就是历代的圣贤君子,志士仁人,还有很多读圣贤书的人,他们注书,写传,流传于今世,这是他们对圣贤教育所留下来的功业。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孝道的承传,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族之人,都把圣贤所教育给我们的这些五伦关系在生活当中落实,言传身教,使他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我们今天所学的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也是圣贤教育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忽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作用,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在家孝敬好父母,和睦好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我们下法子孙后代,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出好的榜样,那老一辈这样做,小一辈自然会照着学,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这就是为圣贤教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也和睦了自己的家庭。为往圣继绝学,不仅是在课堂上,在书本上,在生活当中随处可以进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