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制菜要不要被端上年夜饭餐桌,再次登上热搜。过去一年里,大众对于预制菜两极分化的争议一直没有中断。此次,记者随机采访了100名消费者,发现大部分人对预制菜持中性甚至支持态度。
从媒体采访的结果看,网友们并非“一边倒”地反感预制菜。在线上线下的销售中,预制菜也已经成了各个渠道的春节前爆品。
预制菜年夜饭线上线下均“抢手”
反感预制菜者,一部分是认为预制菜本身就是“科技与狠活”,既没营养也不可口;另一部分则拒绝将预制菜与年夜饭绑定,不接受到餐馆使用预制菜。少了新鲜出炉的“锅气”,少了亲力亲为的“人气”,预制菜总归是差点意思。
接受预制菜的原因也很现实。预制菜烹饪简单、价格实惠、便于储存,就算是不太会做饭的人也能做出“硬菜”。况且,春节人手紧张供餐量大,只要能保证品质与口味,多一种选择不是坏事。
无论个人如何看待,预制菜已成餐饮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但应注意的是,推进新事物,必然要在最关键问题上消除隐患、打消顾虑——保证预制菜的品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眼下,预制菜在许多场合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根本上缺乏行业标准,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这不利于建全监管体系,也容易导致消费者不信任。好在,现在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便会有结果,相信届时预制菜行业将“有法可依”,社会谈“预”色变的情绪也能相对减轻。在争议之外,预制能获更多认可。
当然,是否使用预制菜,本质上是一种选择。餐企有权使用预制菜,消费者也有权知道真实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这是尊重消费者、保障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样地,只有在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消费者才能给新生事物多一些接纳空间。
预制菜受宠需要念好“三字经”——“鲜、味、价”;预制菜国标的最大亮点是“拒绝防腐剂以及必须冷链运输”,这些表明了,预制菜应是高品质产品,既“能吃”又让人“想吃”。不仅如此,有“年夜饭”后缀的预制菜,更应综合考虑各地的口味习惯,结合实际需求量体裁衣,让消费者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也能品味到熟悉的家乡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除了灶台饭桌的烟火气,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唠唠家常,也是家庭其乐融融的烟火气、“年滋味”。希望“预制年夜饭”能够承载起这份责任,满足人们对团圆的期待,让“舌尖上的中国”更加活色生香。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