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新质生产力,会使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5%-10%!

曹和平:新质生产力,会使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5%-10%!

00:00
12:58

编者按: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是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最新表述。

从2023年9月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天,我们也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力量: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车出口数据亮眼;此外,中国还生产了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85%的太阳能电池和97%的太阳能硅片……

在观察者网2023答案年终秀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从新兴基础设施谈起,认为这会带来新的产业群,新质生产力将带动中国经济走入新的蓝海。

从新型基础设施到新质生产力。

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合起来成为一个概念——经济人,那么经济人共同分享使用的基础性、通用连接性、网络网格设施的总和,我们就把它叫基础设施。

举个例子,1990年,上海计划建设浦东新区。由于土地主要是农用地,无法直接用于建设工厂厂房,因此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确保土地进行“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给排水、供电,燃气、电话、宽带、通油。这些设施通常位于地下,没有这些准备工作,将车间和工厂迁移到新的区域是不可能的。此外,还有成千上万企业中的员工要去工作,这些都是一个基础性的前提,大家分享使用这些设施。

同时,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在不同省份设立多个车间,形成跨省集团性企业。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基础设施以及宽带网络,全国性企业布局也将无法实现。这就叫经济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可以使一、二、三次产业群得以形成。

随着这些产业群的出现,新的生产能力也随之产生,这种能力被称为“新质生产力”。在这种生产能力中,作为生产主体的人、工具和生产对象三者合一,形成生产力。

我国现有3.6亿个经济法人,其中约2.8亿个具有生产能力,这就像一台巨型机器,每一个企业像一颗螺丝钉,核心企业像一根轴承,它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生产力在整合意义上非常重要。

自2016年起,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之前的三十余年间,主要采用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策略。每次通过总需求管理达到经济均衡水平时,都会对生产能力施加一份压力。经过多次循环后,对生产能力施加了巨大的难以承受之重。

因此2016年后,我们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企业中的“油污螺丝”清洗掉并加入新生产力,重新实现满负荷运营。此时,新的生产力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大画面是什么样子?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分享:

一、国民经济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图示图解

二、新质生产力:概念与观察性诠释

三、派生产业群:一次与二次数字产业群

英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个新的国民经济体系要成长的话,大致有6个阶段,即罗斯托的经济成长和经济起飞阶段论。

在1950年代,我国经济结构中农业和大农商业占90%,工业仅占10%,你可以想象我们当时如何从一个农业母体中派生出今天这样的工业化社会。罗斯托的观点曾在当时广为流行并具有指导意义。

尽管在1980至199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使得罗斯托的理论一度被忽视,但在当前从大制造业流水线模块化生产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罗斯托的经济起飞阶段理论再次显示出其适用性。

罗斯托将国民经济体系拟人化,当一个城市的GDP越过5000亿时,城市国民经济体系的“骨骼”就看得见了,也就是说,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就看得见;越过10000亿时,五脏六腑就看得见了;大概在1.2万亿之后,就会出现大脑和心脏。

举个例子,上海的GDP从1万亿增长到2万亿,对应的是2006年-2011年这段时间,开始建设CBD、城市广场等设施,万达为什么那么厉害?

它恰好在那个时代抓住了城市功能综合体的建设机会,每建设一个广场,就能带动当地一系列社会配套、商务配套,体育配套、演艺配套等等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共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各样的广泛需求。

通过这张图,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就像被X光透视过,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四梁八柱,五脏六腑和大脑,按照这个思路可以看到国民经济体系在过去40年里经历过怎样的变化。

我国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建高速,再到1999年开始的高铁建设,我们见证了国家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在“四纵七横”建成之后,我们很快又跟进建设了“八横八纵”的高铁网。今天我们的高速和高铁网络叠加在一起,其单位时间形成高通量。

还有我们的光纤互联网,当时带动了高校、银行、政府、科研单位的2.85亿台桌面终端的互联互通。

当网络网格更加密集时,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流通的网络网格将更加顺畅、灵动。延迟时间越短,国民经济体系就越畅顺,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行和管理。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蜂窝状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逐渐接近有线光纤,使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而非固定终端。

当今全球人口约70-80亿,而我国移动网络已覆盖22亿个终端设备。我们拥有1200万个基站支撑移动通信,此时的互联网已从光纤连接的信息互联时代迈向万物互联或工业互联的新时代。

到2023年,美国有32万个基站,我们的基站总数是美国的200多倍。鉴于5G高通量、绵密性、低时延的特点,美国人说我们不做5G直接上6G,他想通过跳过5G直接进入6G来实现赶超战略,即所谓的弯道超车。只有落后者才会选择弯道超车,否则你为什么要超车呢?你一直领着别人走就好了。

关于万物互联,我举个例子,假定我现在心脏有问题,医院要求每半小时汇报一次心跳状况,而我需要在外面讲课,如何实现呢?在这个假设的场景中,如果患者的身体被植入了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心脏活动和其他生理参数,将数据无线传输到接收设备,上达到云端服务器。

目前要实现这样的过程,可能要用到体内电极、复合导线纤维、桌面无线接收器等传感器和设备,这就是万物互联。

如果在今天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有5万个传感器,就能实现各种各样复杂的需求,这种新基建所涉及的制造和物流行业价值,要比土地、物业和传统基建“七通一平”的价值要高得多。

面对巨大的信息传输需求,传统的光纤和移动互联网已明显不足,卫星互联网成为必要选择。

马斯克计划发射42000颗卫星以实现全球覆盖,尽管最初我国对这一规模表示疑问,但随着技术发展,去年底我国也决定建设包含14000颗卫星的网络,响应这一趋势。

有了卫星互联网,新三网合一后,老三网就被打垮了。

2005年教皇的加冕典礼上,一场壮观的场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这个盛大的仪式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聚集在广场上的10万观众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景象。

当时,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时期。想象一下,10万人同时使用3G网络的场景,这对于当时的信通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运营商必须确保他们的网络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流量,以维持通信的稳定性和速度。这不仅是对技术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组织者协调和管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而这一幕也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高速网络连接世界的时代。

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见证了人们行为模式的转变。在这个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是我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易、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重要终端。每个人都通过手机这个点终端与网络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交换网络。

在金融领域,传统的银行服务正在逐渐被移动支付和在线银行所取代。当我们使用这些服务进行交易时,信息会即时传输至银行的服务器,手机成为了交易的终端。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交通监控领域,交通局通过安装在各个路口的探头收集交通流量数据,这些探头也可以被视为信息采集的终端。

如果将这些终端根据一定的逻辑和需求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例如,一个物流公司可能会利用源终端、点终端、边终端和信息司法源来跟踪和管理货物的运输过程。

在这些系统中,传感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像烟雾传感器这样的单个传感器可能不具备联网功能,但它们可以通过连接到基站或其他网络接入点来实现数据的上传。

这样,无论是在城市的道路监控中,还是在企业的资产管理中,传感器都可以实时收集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云端或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不同层级会有不同类型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我划分一下,“一群”是个人使用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二群”是企业或组织内部的网络系统,“三群”则是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设施网络。

当这些不同层级的网络相互连接时,就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公路、铁路、港口、桥梁和水库都将迎来数字化升级,这一变化类似于过去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数字化的转变。

如今,数字基础设施的进步催生了新的概念和行为模式,我们回忆一下开头,当前从大制造业流水线模块化生产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罗斯托的经济起飞阶段理论,再次显示出其适用性。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科技为主导的生产力。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先进算力算能产业环节,以及基于二者之上的平台应用等,共同形成异于“大车间-流水线-模块化”的“新质”生产能力。

新型基础设施第一次派生出的产业群是什么?是先进算力、算能产业,我把它们概括为采、存、传、算、销、管、流、央、用等产业环节。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计算,都好理解,什么是数据的销售?过去,集装箱实现了对散货运输的革命。

今天,我们同样要经历由“散装”数字到数据标准化打包和传输销售的过程;

管理指什么?不是传统的行业准入、退出等行政管理,是对通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管理和标准化。

流,“东数西算”战略强调了数据与计算能力的地理分布;

央,中央顶层账户的计算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使得应用平台能够高效运转。它们构成构成了数字经济的基石,为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

数字基础设施的二次派生产业是什么?数据的授权,确权、担保、回购、征集、托管、法律、会计;数字智能机器制造,相关的夹具、模具、钣具、刻具、量具、刃具、刀具。再进一步,就是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ChatGPT、元宇宙、AGI,都是对人类感知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再进一步就是人形机器人。

所以,中国经济已经到这个份上了,未来不会是像去年下半年许多西方的声音所说的停滞和下滑。

我们正在爬坡过坎,新质生产力会使我们的增速长期保持在5%-10%的区间,如果做得更好一些,就能进入到一片新的蓝海,迎来新一轮两位数的增长。

来源:观察者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141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