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密尔《功利主义》上:你愿意用莎士比亚课程换啤酒吗?

17.1密尔《功利主义》上:你愿意用莎士比亚课程换啤酒吗?

00:00
18:02

《功利主义》

作者:(英)约翰·穆勒 著

推荐译本:徐大建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密尔《功利主义》上:你愿意用莎士比亚课程换啤酒吗?


 一.   引子:


197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曾经发起过一场投票。被称为《第13条议案》。投票的内容是关于一道选择题,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


根据计算,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和大学里,讲授莎士比亚课程的费用,核算下来是平均每个纳税人承担25美元。投票问每个人,你是否愿意,加州不要再讲授莎士比亚了,而让州政府给每个人发相当于25美元的两箱啤酒?


一边是莎士比亚的课程,另一边是两箱啤酒。而且,能够上莎士比亚课程的是少数人,而能够喝啤酒的是每一个人哦。


如果你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居民,你怎么选择呢?


同样,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一换,放到中国的语境中来。我就可以假设提出这样一个选择:你愿意要听有关唐诗宋词的课程呢,还是愿意用唐诗宋词的课程换取每人2包方便面呢?


我可以告诉大家美国加州的投票结果:选民们最终选择了啤酒,而不是莎士比亚的课程。


人不读莎士比亚,不读唐诗宋词是不会死的;同样,人不喝啤酒,不吃方便面也是不会死的。这些都不是必需品,但是它们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现代人毫无疑问是不会回避快乐的。不过,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东西,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快乐。例如吃一顿好吃的饭,看一场足球比赛,玩一局电脑游戏,出去进行一次旅行,看一部电影,到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看一场展览,等等。


按照边沁的功利主义计算,上述的快乐对每个人而言都意味着+1的幸福。那么,对你来说,你希望选择怎样的快乐呢?功利主义又会如何来进行选择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要来阅读功利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密尔的专著。他的专著名称就是《功利主义》。


今天的课程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密尔这个人的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密尔的《功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着重分析一下密尔在《功利主义》这本书里,对幸福的看法;


二. 密尔:教育实验的产物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密尔又被翻译为穆勒。穆勒是比较老的译法,密尔更接近原文的发音,Mill。


他的父亲是詹姆士·密尔(James Mill)。为了和他的父亲有所区别,我们把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来介绍的哲学家,称为“小密尔”。把他的父亲叫做“老密尔”。那个老密尔是哲学家边沁的好友。1808年,老密尔遇到了边沁。之后边沁还一直在经济上资助密尔一家人。


我们上一次的课程曾经介绍过边沁的《道理与立法原理导论》这本书。和那个时代的其他学者不一样,小密尔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他没有上过学校,也没有上过大学。因为,小密尔本人就是一场教育实验的结果。他的教育全部是在自己家里完成的。老密尔和边沁一起教育了小密尔。


老密尔并不是什么名门之后,他的父亲,也就是小密尔的爷爷,是一个苏格兰乡村的制鞋匠。老密尔一共生了9个孩子,但是老密尔决定,要把他的长子培养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于是小密尔从小就被免除了各种家务劳动,这样他就可以专心于学习。所以,小密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古希腊文、拉丁文、几何与代数。12岁学习逻辑学;13岁的时候他就读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著作;14-15岁还学习了化学和植物学、法语。


可能小密尔的天赋并不比其他小孩高多少。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天资差不多是处在中下水平。但是因为父亲老密尔的严格教育,小密尔要比同龄人超出了很多。老密尔的教育是极其严格的,而且按照小密尔自己的回忆:只要没有达到他父亲的预期,老密尔就会“失去理智”。这算不算,跑线一样,但赢在前半程的冲刺上呢?


而且,密尔还有一个与其他学者不同的地方,他从来没有进入学院当学者。老密尔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他安排小密尔也进入了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职员,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从17岁到52岁退休,所以说,小密尔的所有研究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是不是也挺令人敬佩的?


其实,老密尔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他在做职员的空闲时间,也写下了很多巨著:例如《印度史》《政治经济原理》和《人类精神现象分析》。但可以说,老密尔一辈子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小密尔。


边沁在密尔的成长过程中有类似“精神教父”的作用。密尔在哲学上主要受到了边沁的影响,并对后者提出了很多批评与修正意见。可以说,他是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继承者和改进者。如果想了解更多密尔的教育历程,和他个人的生平,可以去阅读他的自传。


其实 ,我们中国人对密尔的了解是很早的。晚清的思想家严复就曾经翻译过密尔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出版于1843年的《逻辑学体系》,严复翻译为《穆勒名学》;另一本是出版于1859年的《论自由》,严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这个翻译就非常秒了。因为严复并没有直接翻译liberty自由这个词,而是采取了意译的方式,将自由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群己”:也就是个人融入社会整体;其次是要“权界”:也就是要认清每个人自己权利的界限。所以从一开始自由绝不是自由散漫,随心所欲。


密尔还有一些书也先后被翻译为中文。例如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代议制政府》。可以说,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   《功利主义》和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这本书的标题就是Utilitarianism。所以,功利主义既可以指一种哲学主张和流派,又可以特指密尔的一本专著。


《功利主义》这本书最早在1861年发表在《弗雷泽杂志》上,1863年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密尔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将近60岁了。


我们在上一次阅读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那本书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功利”两个字的含义。“功利”并不是贬义的,而是“效用”的含义。边沁和密尔两个人都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不过,密尔更为直接地将功利主义作为他的专著的标题。


可以说,很少一个哲学主义,像功利主义那样,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过如此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立法,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有影响力。这当然是和功利主义本身的一些优点有关的。每一个理论都有一些优缺点的。


如果和霍布斯的契约论来进行比较的话,功利主义的优点是很明显的:霍布斯的契约论预设了一个自然状态,这个自然状态谁都没有见过。所以缺乏经验的基础,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种“设定”或者假设。反过来呢,功利主义诉诸了人的一种基本人性,那就是趋利避害。喜欢快乐而逃避痛苦,这一点几乎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所以说,功利主义好像建立在一条自明的经验公理之上。它没有用任何假设,也没有用宗教式的论证。


不仅如此,契约论一般只能用在政治领域,而功利主义应用范围更广。


密尔的《功利主义》这本书,主要是想要批评地发展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全书一共分为5章。第1章是绪论。2-4章分别谈论了伦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


首先,是要澄清功利主义的含义;


其次,密尔说明了,为什么功利原则可以被人所接受。


他认为,任何道德规则,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性基础,那么大多数人是无法做到的,那么这种道德原则就会变得虚伪。他这里说的人性基础,就是指人喜欢幸福快乐,而要避免痛苦的那种趋势。再次,要来证明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要来证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个原则。最后呢,在第五章里,密尔讨论了功利主义和正义的关系问题。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一章一章来解读《功利主义》这本书。总体来说,功利主义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密尔的一种努力。他尝试要克服边沁功利主义理论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者说,他要把边沁的功利主义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


从边沁到密尔,是存在明显的继承和递进关系的。所以,下面我就将按照这个关系来介绍《功利主义》这本书的主要观点。


今天的课程将着重围绕“幸福”来讲。下一次课程将围绕“最大多数人”这个概念来讲。


四.   高级幸福vs.低级幸福


我们在上一次的课程里,曾经介绍过,在边沁看来,各种快乐是等价的。边沁为此设计了一套“快乐的算术”。


他说过,幸福的数量都是相等的。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那么就是+1;反之,如果一个人感到痛苦,那么就是-1。


正的数量和负的数量之间是可以相互抵消的。由此,可以很便捷地算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数值。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来决定应该如何行使或者做出怎样的选择来了。


对此呢,边沁有一个著名的表达:“图钉游戏与诗歌一样好。 ”图钉游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游戏,并不需要很多智力。而诗歌显然不是人人都会写,甚至还不是人人都会能够欣赏的。可以说,边沁看重幸福的量,而非质。 但是,密尔认为要关注幸福的质。他反对边沁把幸福等同的做法。


密尔说:“承认某些类型的快乐要比其他类型的快乐更使人向往,更具有价值,这符合功利的原则。”(U,258)重新定义“快乐”“幸福”:有性质的差别。


密尔自己用一句话,很好地总结这个观点:“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头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


如果让密尔做选择,在莎士比亚的课程和啤酒之间,他一定会选择莎士比亚的。但是,如果边沁来做选择,他就认为,莎士比亚的课程和两箱啤酒给人带来的快乐是同样的。


它的本质是幸福本身有高下之分吗?边沁会认为,幸福没有高下之分。而密尔则坚持认为,幸福一定是有高下之分的。所以说,密尔区分了高级幸福和低级幸福。他认为,某些快乐要更为高级,即便某些低级的快乐数量上是巨大的,但不能为此而放弃那些高级的快乐。


其实这个问题对我们当代人依然存在。例如我们可以问自己:在手机上玩一小时“连连看”游戏,和参观一个小时的美术馆,哪一个更幸福呢? 或者我们也可以举一个更为简单的例子:你会认为,吃10碗白米饭的快乐,超过一盘红烧肉吗?


白米饭只能带来饱腹感,也就是说,吃再多白米饭,都没有红烧肉的那种满足感。这也就是意味着,有不同的幸福感之间存在质的不同。用哲学的话语来说,红烧肉带来的幸福感不能被化约为N多碗白米饭的幸福。


不仅如此,要从诗歌中获得快乐,显然是需要一定的教育和一点时间的熏陶。密尔功利主义带有精英主义的色彩。他认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无法享受高等幸福的。


而且,对密尔来说,幸福具有某种尊严感,幸福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所以,他一定会选择莎士比亚课程,而放弃两箱啤酒。


密尔对幸福的理解,还意味着,人类要为自己设定目标。他有一句名言:“未经开化的人不能很好地鉴别教化的价值。”密尔认为,功利主义的幸福不是一个人的幸福,而是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其实,密尔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幸福的定义。


在边沁那里,谁幸福是一个人自己说了算的,而密尔偷偷地引入了一个“不偏不倚”的旁观者。这个旁观者来代替所有人判断什么是幸福的。这样,功利主义也就和利己主义脱离了关系。


不过,你认为你自己的幸福可以由别人来做判断吗?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密尔的功利主义中,似乎存在一些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论成分。无论如何,密尔提醒我们,在多数人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可能随时出现堕落,也就是放弃高级的文化,而宁可选择接受唾手可得的直接享乐。


五.   结尾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们首先来介绍了一下,密尔这个人的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密尔的《功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着重分析一下密尔在《功利主义》这本书里,对幸福的看法;


在下一次的课程里,我将围绕“最大多数人”这个概念,来看看密尔是如何改进边沁的功利主义的。


好,现在我想提出本周课程的问题,你会用莎士比亚的课程去换啤酒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打卡,并回答问题。我将在本周日对大家的回答做出点评。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在本周的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葫芦书屋

    功利主义以经验主义为基础,肯定了人在日常生活的幸福感。经验产生于不断反复,包含人对某种行为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预测。所以某人当下的幸福不是幸福的总量。基本满足感只是一条抛物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固定。如果是一条直线,面积则无穷大。对于莎士比亚和啤酒来说,首先每个人都有啤酒,这是压倒性的优势,而且每个人喝完了还会去买。那些不去上学的人,也有可能学莎士比亚,也能一边喝酒一边聊莎士比亚。这个数量甚至多于在学校的人数。也就是说,如果不发啤酒,有可能学习莎士比亚的总数反而会少于发啤酒之后学习莎士比亚的人的总数。对于国家总体财富增长而言,发啤酒是最好选择,当然如果每箱酒里附赠一本莎翁的书就再好不过了。

    复旦郁喆隽 回复 @小葫芦书屋: 啤酒标签上印莎士比亚金句,集齐一套可以换啤酒

  • 差不多zoey

    相信今天大部分听课的同学们选择前者,我也一样。功利地来看,前者带给我的快乐持续时间比后者长(两箱啤酒我两天就可以三下五除二掉它,记得前年在网上买的莎士比亚的英文课学了半年)。至于质量,很难下定论。子非鱼焉知足之乐?除非用脑波检测仪器来观察和鉴别两种快乐在强度上的区别,就算是这样估计还是啤酒的厉害。思考确实能给我个人带来快乐,但同时也让我丧失了很多其他不愿思考的人的快乐。他们跟乐意交朋结友,更愿意从事与人交流的社会活动,更善于在群体中找到快乐;相反,太多的思考和学习只会令人更加孤独。不过就算如此,我也执意乐于其中。

    美得很_st 回复 @差不多zoey: 他们那样的朋友难道不多是酒肉朋友么?难得有真正的心灵交流

  • 异形大战灰太狼

    如果啤酒能免费管一辈子也是值得考虑的。学了莎士比亚也是受用一生

  • Candy残

    各种事物带来的幸福快乐体验不仅有“质”的不同和“量”的不同,更有“深度”的不同,有些美好的体验只是当下的,而有些确实长远的,它能在时间这条线上带给人更多的快乐,且会有叠加累积效应,莎士比亚课程既能愉悦当下,又能给人以智慧,不仅会事后细细体会,而且能增加我们欣赏更多“美好”的能力,啤酒喝多了反而难受降低幸福体验。功利主义,趋利避害我们都是认的,只是如何定性定量的区分不同事物不同选择所带来的有“多少”功“多少”利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过我更好奇的是怎样的具体细节怎样的心态让人们干出了投票选啤酒还是选莎士比亚到最后又选了啤酒这么一档子事儿?

  • 赵小丝2193

    知识(课程)与粮食(精酿)你选哪一个?前提是吃饱了的状态下?

  • 赵小丝2193

    少数人学习莎公课程可能给大众带来的益处是不可见的,而啤酒是可见的。

  • Crystal刘娟

    我宁愿要莎士比亚!

  • noratao

    我会选择莎士比亚。

  • 取个名总是占用

    不会 因为我太喜欢喝啤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