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一个2万亿城市,为何是武汉?|九派时评

中部第一个2万亿城市,为何是武汉?|九派时评

00:00
06:01

2万亿GDP,正在成为城市竞争新起点。

随着各地经济数据陆续披露,我国内地GDP十强城市正式出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多个城市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广州、重庆双双迈过3万亿大关,武汉、杭州联袂跻身2万亿俱乐部,带动内地2万亿城市俱乐部扩容到9席。

武汉由此成为中部第一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的城市,离2014年首次迈过万亿大关,过去了9年时间。9年来,武汉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扛住世纪疫情带来的超预期冲击,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以制造强市、科创强市重塑增长动能,从传统工业城市迈向科技创新大市,走出一条相当“硬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背靠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武汉经济、产业及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对于稳固中部经济基本盘、引领都市圈及城市群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协同发展、培育全国经济“第五极”,都有着极其重要且突出的意义。

9年时间,从万亿迈上2万亿,武汉凭的是什么?

过去说起武汉,老工业基地是最为熟悉的标签,汽车、钢铁、石化为传统支柱产业,“一钢独大”的格局相对凸显;如今说起武汉,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科创强市的名号广为人知。

在制造领域,根据工信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武汉位列全国第十;在科创领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创新指数排行,武汉连续6年上升,首次进入全球15大科技集群,位居国内前五。

从老工业基地到先进制造业强市,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的结果。

在产业上,武汉堪称“九龙齐飞”,形成了以“965”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其中,以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为代表的五大优势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55%。这些产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历来都是国内各大城市争先布局的主赛道,而武汉已形成规模优势,部分产业在全国隐隐然有了领跑的态势。

去年12月,上海主动奔赴武汉进行招商引资,聚焦于光通讯、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推动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深度合作。长期以来,作为经济第一大市的上海是各大城市招商引资的目的地,而如今上海主动出击、“反向招商”,既是自身拼经济的体现,也是对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也从侧面佐证武汉在光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

从教育大市到科创强市,则是武汉发展的关键一跃。

众所周知,武汉是我国双一流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7所双一流大学、90多所高校、10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数百万高学历人才形成强大的智力资源,成为武汉获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也为武汉竞逐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基础。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背后,正是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大背景,过去依靠大投资的发展模式早已不合时宜,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突出。坐拥众多智力要素资源的武汉,有望在科技创新引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随着经济、产业和科创实力不断跃升,武汉的城市能级也迎来全方位的提升。

过去几年,武汉先后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超大城市,武汉都市圈获批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在中部乃至全国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凸显。

在中国,只有两个城市以“大”冠之,一个是大上海,一个是大武汉,这既是对历史地位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当下城市体量的精到概括。放眼中部,武汉不仅是经济第一大市,还是人口第一大市,城市面积和建成区面积位居省会城市前列,而省会在全省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在全国稳居前列,“大武汉”可谓名副其实。

因此,2万亿之上,武汉面临的是“从大到强”的再跨越,是从自身发展到引领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