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校调整管理机构,打造丰富的课程体系,用好“名师带骨干”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1月31日,在北京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十余位“组团式”帮扶校长、教师代表等现场分享了如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当地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已选派超千名教师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开展“组团式”教育援助。今年,北京“组团式”援疆、援蒙教师将面临轮换,也将迎来市属高校支持和田学院、新疆工业学院建设新任务,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市一七一中学将分别在雄安新区、廊坊三河市启动合作办学。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助力教育教学、拓宽学生成长之路始终是教育帮扶的重点所在。
率先分享的和田北京海淀小学校长焦会泳表示,为进一步深化沟通与协作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传、帮、带效能,对该校的核心管理机构进行改制,成立了课程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研发展中心、校务管理与督导评估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其中,课程、学生、教研三大中心均由援疆干部负责引领。在课程上设计了必修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较之前增加了10个新课程,占原有课程量的34.5%。
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校长徐春生提到,该校学生基础薄弱,很难适应高考难度,为了满足家长的期盼,实现学生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愿望,学校决定培养艺体考生体现培养特色,从育人高度发展学校“体育、音乐、舞蹈、美术”课程。
“我们聘请了一名足球教练,同时与东北师大附中联系帮助培养两名足球教练。”此外,在美术和舞蹈特长培训方面,徐春生表示,经过半年的培训,高三年级已有12名美术生、高二年级有18名美术生,“今年还计划培养15名舞蹈特长生。”
师傅带、跟岗学,助力当地教师培养
“‘组团式’帮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援助干部教师搭建北京和受援学校的桥梁。” 商都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崔东光表示,将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受援学校的同时,还要努力为当地培养留得住、能胜任、敢担当的师资队伍。
崔东光表示,在深入调研学校教师情况、课堂状况之后,针对当地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忙于教学疏于教研等情况,学校开始实施“2+1青蓝工程”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京蒙协作,薪火相传”班主任培养计划。“‘2+1’就是两名老教师帮扶一名年轻教师,这样也有一定的竞争。”崔东光提到,师傅在评价徒弟课程的同时,徒弟也在暗暗比较两名师傅的专业技能,“这样也倒逼两位老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新区容东分校校长胡友永看来,师资是北京教育的一大优势,所以在教育帮扶中要下大力气培养当地老师。该校打造了北京跟岗实践等六大教师成长工程,“老师们要到八十中本部以及集团所属的各个学校去跟岗实习,少则半个月、多则一年,在这种完全浸入的环境里体会原汁原味的北京教育,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北京援疆教育领队付兴锋也表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工作平台,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构建区域联合教研体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当地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前后方频繁互动,延长教育帮扶支援“线”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记者注意到,帮扶学校所在的“前方”充分利用北京教育系统“后方”的各种资源、延长支援“线”,也成为北京教育帮扶的一大特点。
“经过本学期的筹划,以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领衔的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名师团队将在下学期为玉树二高的师生开展高三备考、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培训等多项专题讲座。”援青教师赵延琦提到,该校校长李斌借助首都师范大学资源不仅为二高师生争取到了前往北京研学、到首师大附中参观学习的机会,还为该校申请了专项援助资金,并提供了免费的百度文库、学科网等丰富实用的线上资源,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备课与阅读。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先后选派了九批902名援疆教师、六批299名援藏教师、八批47名援青教师,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开展“组团式”教育援助。此外,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雄安新区布局“建三援四”、在廊坊开展合作办学。目前,市级统筹“组团式”支援学校规模44所,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各学段。
“我们要逐步推动北京‘组团式’教育帮扶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由单向供给向双向协同、由交流交往向交心交融、由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转变。”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一级巡视员王定东表示,未来要不断推动“组团式”教育帮扶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重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受援地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发挥智慧教育“倍增器”作用等方面下功夫。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