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永远会奔向更有想象力的地方。
在2023年,北交所掀起了一波开户“热潮”,自9月1日“深改19条”发布至年末的4个月内,新增开通北交所权限账户数上百万,开户热情堪比北交所刚开市时。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北交所。
单股股价200+、持续百亿成交额、超九成股票收涨、总市值近4500亿元……毫无疑问,2023年的北交所成为A股全市场的明星。2024年,北交所市场热度与吸引力如何?
贝壳财经特邀请了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赵鑫接受访问,探讨北交所、新三板接下来的“成长与破圈”。
应当考虑前瞻性的行业布局
贝壳财经:如何看待北交所当前的发展状态?
赵鑫:北交所从开市走来,差不多两年零两个多月,到1月2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数量增至开市时的近三倍。但相较沪深30余年的发展历程,北交所还相当于一个“孩子”。
2023年9月发布的“深改19条”为北交所划分了两个发展时段,即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也就是2026年到2028年期间,我们将会看到“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再用5到10年,北交所将被打造成“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
很显然,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而“深改19条”改革举措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全力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其基础正如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致辞时所提,“在于要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即,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规范的上市公司;一个有价值、有效益、有回报的上市公司;一个安全、放心、可信赖的上市公司。
打造北交所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当前这是一个大前提。但就精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型工业化建设等国家战略而言,在我看来,北交所应当考虑前瞻性的行业布局。
贝壳财经:您刚提到“前瞻性行业布局”,我们也注意到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但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企业往往投入的周期比较长,资本市场如何准确为其服务?
赵鑫:实际上,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是需要分阶段的。我个人认为,资本市场要支持科技创新,核心需要准确理解这些企业目前所处的投入、产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既包括了他们的业务特点,也包括他们的财务特点。如果仅拿某单一指标去评判这类企业的发展进程,我认为是不全面的。
例如,随着ChatGPT的“爆红”,有些人开始谈论“中国何时拥有自己的‘英伟达’”。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英伟达1999年1月22日登陆纳斯达克主板,上市之初也就是1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水平;而且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其市值水平是徘徊不前的。2006年斥巨资开发CUDA工具链是英伟达的一个转折,其后的AI革命也逐渐点亮了英伟达发展的曙光。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1月25日收盘,英伟达当前的总市值已达到约1.52万亿美元。
当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刚刚闭幕的北京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在市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我注意到这样一组信息:
2022年北京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6.83%,位居国际知名创新城市前列;基础研究经费占北京全社会R&D经费比重达16.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北京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首枚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也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研发机构数量居全国首位,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为了打造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市场氛围,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我们既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企业的成长,也希望包括宏观环境以及新闻舆论在内,大家都能给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是“新赛道”企业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期待直接IPO路径顺利“开闸”
贝壳财经:2024年内北交所“深改19条”将成熟落地的改革举措中,您最期待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什么。
赵鑫:“深改19条”中我个人最关注的是直接IPO制度安排的落地,没有之一。
直接IPO制度安排出台后,企业登陆北交所将出现一条全新路径,即“免挂牌”直接申报北交所。可以预见,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一批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将在北交所完成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如果仔细拆分“深改19条”的话,我们可能会看到是60余项非常细化的北交所改革举措。但这些举措最精髓之处,我认为,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交易流动性的持续改善、二是上市公司质量的持续提升。
某种程度上,北交所能否在未来几年内呈现出“深改19条”所描述的蓝图,我认为与直接IPO路径顺利“开闸”关系密切,也相辅相成。同时,我也相信2024年的北交所市场环境将会得到不断改善。
北交所上市路径“上新”有望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整体质量
贝壳财经:2024年1月16日,是新三板正式揭牌运营的11周年。我们注意到,关于新三板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2019年至2023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连续五年下降。另一方面,近期白云山旗下收入规模已接近500亿元的广州医药拟挂牌新三板。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当前新三板市场当前的发展情况?有一种声音“北交所直接IPO如果来了、新三板可能会冷”,您是否认同?
赵鑫:首先如果我们要探讨当前的新三板市场,就不能不从新三板本身发展历程来谈。
在北交所宣布设立之前,有一段时期,新三板事实上遇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出现摘牌企业增多、挂牌减少的情况。由于预期性不够强,一些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发现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而部分企业本身资质距离主板市场也存在一定距离。
但现在大家的目标很明确,“择期登陆北交所”成为当前很多拟挂牌新三板企业共同心愿。
随着直接IPO制度安排的落地,未来企业登陆北交所其实最主要是两条路径,一是通过直接IPO路径申报,另一个仍是原有的新三板、北交所层层递进的路径。而且现在层层递进速度也不慢。
“深改19条”优化了企业挂牌上市的时间安排,从“已挂牌满12个月”修改为“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且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这些举措都加大了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缩短上市时间成本预期。
现在大家对北交所直接IPO制度安排关注度很高,但我想表达的是,不存在所谓“北交所直接IPO如果来了,新三板就冷了”这样的情况。北交所上市路径“上新”后,其实对新三板挂牌企业整体质量也将是一次提升,因为两者之间是联通的。
大家可能看到新三板近几年来挂牌公司总体数量在下降,但是另一面,近年来单一自然年内新增的挂牌公司数量事实上是在增长的。例如新三板2022年全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同比增长近两倍;到2023年末时,新三板全年新增挂牌公司数量是326家,同比增长是超过两成。
尤其是近年来新三板新挂牌公司的质地也较之前发生变化。在2022年时有超六成新挂牌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正如你在问题中所提及广州医药拟申报新三板挂牌的案例,近年来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有一些选择挂牌新三板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赛道”也比较新。还有一些之前已摘牌的专精特新企业、近年来又重新选择回归到新三板。
在我看来,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不重要,质量的变化非常重要,这也关系到未来北交所的活力。接下来观察新三板的基本逻辑是,新增挂牌企业们到底是哪一些企业、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应该说,2024年会是北交所非常重要的一年,但绝对不会是所有企业都要走直接IPO这条上市路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