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贡献

00:00
07:42
【贡献】
人最尊贵的行为就是为他人奉献
一般来说,人都优先考虑自己
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拥有
将帮助他人、让对方高兴
作为最高幸福的利他之心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
积极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自创办京瓷以来,我倾注心血于精密陶瓷的开发和企业的经营。幸运的是,公司顺利地成长发展,我也有机会获得了各种奖赏。
第一次得奖是1981年,我从东京理科大学已故的伴五纪教授处得知,自己将被授予“伴纪念奖”。
伴先生把自己的专利授权所得的资金收入,用于奖励和表彰在技术开发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我虽然很高兴地去参加了颁奖仪式,但看到伴先生的境界,我羞愧难当。
先生把自己所获的有限专利授权费拿出来运营这个奖项。与此对照,我在企业经营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结果,我自己也很幸运地积累了一定的个人财富。这时候我却兴冲冲地赶去领奖。
“这样做合适吗?拿出资金给人颁奖的应该是我才对。”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思考,要将自己的财富以某种形式回馈社会。于是,在1984年,我拿出自己的股票和现金总计约200亿日元,设立了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
创设京都奖的消息公开后不久,我就去诺贝尔财团进行拜会访问。当时我请教对方:“颁发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奖项有什么重要的注意事项?”对方指导我说:“从国际视角看,审查必须严格公正。另外就是要持续,这样就会具有权威性。”
并且,诺贝尔奖的财团理念是基于“诺贝尔的遗言”。我在运营京都奖表彰事业时,也构筑了“京都奖的理念”,将此作为今后京都奖的审查和运营所必须遵循的指针。
在此理念中,我将自己一贯的人生观“为世人、为社会尽力,是人最高贵的行为”放在了第一条。
我在很早以前就考虑,要回报培育我成长的人们及社会。这一愿望应该用什么形式去实践呢?我考虑了多种方案。我经常感觉到,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辛苦努力的科研人员,但能让他们从内心感到喜悦的奖项实在是太少了。我将这些想法作为创设京都奖的理由。
当今社会,人类精神层面的探索大大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精神层面的发展绝不是对立的,我认为,如果两者发展不平衡,就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幸。京都奖要对科学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平衡发展助上一臂之力,进而对人类幸福做出贡献。出于这种夙愿,我把这一想法也归结到京都奖的理念之中。
据此京都奖的理念得以确立。在京都奖进行审查时,每当审议陷入僵局时,评审委员们头脑里就会出现“再次回归‘京都奖的理念’,重新进行审议”的念头。所以,“京都奖的理念”是京都奖的活灵魂。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将表彰事业运营至今。通过京都奖,我得以和很多了不起的人相识,这也成了令我愉悦的事情之一。
京都奖的理念中有这样的内容:“京都奖的获奖者必须是这样的人:他们像我们在京瓷一路走来那样,谦虚勤奋、付出成倍于常人的努力、努力追求真理,且具备自知之明,对‘伟大之物’怀有虔敬之心。”然而,人心是看不到的。通过审查,可以评价获奖者的业绩,却无法详细了解获奖者的人格秉性。
但不可思议的是,迄今为止所有的京都奖获得者,全部都是人格高尚的人。他们花费半生的心血,聚精会神,将精力倾注在一件事上。这种真挚的态度,塑造了他们的高风亮节,塑造了他们美好的人格。我禁不住为之感叹。
诺贝尔奖的奖金是5000万日元,为了表示敬意,我们将京都奖的初始奖金设定在4500万日元。因为后来诺贝尔奖的奖金有所增加,所以从第十届京都奖开始,我们也把3个领域的奖金都增加到了5000万日元,此后就一直按照这个额度颁奖。
关于奖金的用途,也是在京都奖颁奖仪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一般会认为,获奖者都会将奖金用于自己的研究事业。但令人惊讶的是,实际上,很多获奖者都将奖金回馈社会。
比如,第三届京都奖的精神科学·表现艺术领域(现为思想·艺术领域)获奖者、波兰已故导演安杰依·瓦伊达先生,就以他所获奖金为基础,设立了“京都-克拉科夫基金”,在波兰建立了日本美术中心。
此外,有很多获奖者都将奖金用于捐赠,或用于设立其他奖项,将奖金用于为社会、为世人的公益事业。
京都奖最初的目的是给予默默无闻、终生努力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们以鼓励,我觉得获奖者完全可以将奖金用在自己身上。但结果却出现了这样善的循环,我从内心感到喜悦。
人类一切行为中最尊贵的行为,就是为他人尽力的行为。一般而言,人往往优先考虑自己,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拥有把“帮助他人,让对方喜悦”作为最高幸福的利他之心。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