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软件不能“交钱”不交友 | 新京报快评

交友软件不能“交钱”不交友 | 新京报快评

00:00
04: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选择在线上运用交友软件交友。然而,据央视新闻报道,部分诈骗团伙却利用平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用暧昧言语等诱导用户充值,骗取钱财。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多款交友软件涉嫌欺诈行为,在全国各地都有受害者。

按说,在我国单身人口数量庞大,社交圈固定、不喜社交、不善表达成为妨碍年轻人恋爱重要原因的现实情况下,各种交友平台本该成为很好的单身男女人际纽带。然而,从报道来看,不少交友软件却成为了“交钱软件”,亟须规范。

从报道中的一些案例,就能看出这些平台的套路。比如,报案人宗某一约心仪的女性见面,对方就说不能私下见面,得在平台充值,提高会员等级;再如,一16岁男孩在交友平台一个星期就充值1000多元;刘先生在某交友平台一个月花了3000多块钱,却没有任何收获。

在受害者不断被诱惑充值的背后,是男性用户充值的钱,平台和主播会按照比例进行分成。也就是说,交友变“交钱”是平台设计的盈利套路,而主播配合这种表演并参与“分肥”,只有不明真相的受害者深陷于套路上当受骗——浪费时间,损失钱财。

检索就能发现,还有一些主播本身就是已婚女性甚至是“抠脚大汉”,却在交友平台上冒充未婚女性,引诱男性用户充值聊天,这更是“升级版”的交友诈骗,交友的相关投诉也呈多发趋势。

要意识到,交友平台提供了相关服务,适当收取费用是应该的,但当交友变成只“交钱”,则既侵害了受害者多种权益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打击其结婚信心并导致错失婚恋时机。对此乱象,有必要重拳出击,尤需各职能部门共同行动。

比如,针对平台虚假宣传,应依据《广告法》进行查处和纠正;针对诱导消费,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进行处罚和规范;针对审核不严导致的诈骗行为,既要追究诈骗者责任,又要追究平台责任。

事实上,早在2017年,国家层面就明确提出,要规范已有的社会化青年交友信息平台,打造一批诚信度较高的青年交友信息平台。同时,也要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

随后,三部门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协调推动工商、工信、公安、网监、机关职能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加强婚恋市场秩序的日常监管。

但从相关报道看,无论16岁青少年在这类平台成功注册,还是已婚女性、抠脚大汉冒充未婚女性诱导消费,都说明交友平台没有尽到主体责任,有关方面的监管责任落实也还有距离。

希望相关部门能以媒体报道和消费者投诉为线索,对网上婚恋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引导规范发展。特别是,如何引导交友平台改变盈利模式,纠正交友变“交钱”,值得思考。而建立公益化的婚恋交友平台,也迫在眉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00891zywj

    都是抠脚大汉冒充美娇娘,隔着屏幕喊你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