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164 滑铁卢皇帝败北,不列颠欧洲治世

欧洲史话 164 滑铁卢皇帝败北,不列颠欧洲治世

00:00
19:13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欧洲列强为了彻底毁灭拿破仑,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而拿破仑选择了主动出击,扑向对方部署在布鲁塞尔的两只军队。


为啥要选择这个方向,他至少有三个理由,第一,比利时这地方当时以法国人居多,天时不占,咱先求一个人和应该没错;第二,因为地形的关系,普鲁士和英国这两支军队的布防比较松散,便于拿破仑发动奇袭战,这就是再求一个地利;最后一个原因是威灵顿公爵手下的英军不是老兵,原来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与拿破仑打仗的英军这时候已经被调往北美了,为啥?听过我《美国史话》的朋友都知道,1812年,野心爆棚的美国人在北美主动挑事儿,进攻英属加拿大,英国人都去平叛了。

一、滑铁卢之败


1815年6月16日,拿破仑击败了右侧的普鲁士军队,布吕歇尔亲王率军狼狈撤退,第二天,他让手下的格鲁希带一部分人去追击普鲁士人,自己则带着队伍和左边的内伊元帅会合,准备一鼓作气,趁胜追击,再拿下威灵顿的英军。


战争的地点叫滑铁卢(Waterloo),一个小小的村子。


6月18日早上,拿破仑用非常轻蔑的口气对部下说道,“威灵顿公爵只是一个愚将,我们很轻易地就可以把对方打败。”你可以说他这是鼓舞士气,但也可以说,拿破仑确实是没把威灵顿当回儿事,这一点,从战争何时开始就能看出来。


本来大军团作战,总攻的时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这场战斗很奇葩,原定早上9点开干,但因为前晚下了一夜大雨,炮兵不能及时到位,拿破仑就临时把时间改为下午一点,但后来一忙活,又把一点这个时辰给错过了,拿破仑又让人去看看炮兵是不是到位了,回信说还没,啥时候能全到位也不知道,但应该可以打了,拿破仑说那就打吧,反正对手啥也不是,所以呢,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滑铁卢战役,是啥时候开干的。历史学家罗伯茨总结说:“滑铁卢奇妙之处在于,谁都不知道它准确的开始时间。”只能说那是相当滴随意,不在乎。


在战场另一边的威灵顿公爵,这时候穿上了跑鞋,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姿势,因为法军在滑铁卢这块地方,无论是士兵人数,装备还是训练,都占优势,法军72000人,火炮250门,威灵顿的联军虽然也有68000人,但其中有经验的仅仅是7000人,其他都是新兵,是从英国本土,荷兰比利时地区,还有英王乔治三世老家汉诺威等地临时抽调过来的。威灵顿对自己手下的评价是:“糟糕的士兵,低劣的装备,参谋们完全没有战斗经验。”最大的问题是,对面是谁?是拿破仑·波拿巴,他有7万多人,那完全可以打败20万人,更何况俺这区区6万多人的新兵蛋子?于是,威灵顿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还大费周章地在滑铁卢西边十几公里的地方留下了13000人,预备万一失败,他撒丫子跑路回英国的路上,也能有人保驾护航。


就是在这样的军事对比和心理状态下,后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打响(Battle of Waterloo)。


现在有一句话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滑铁卢战役从某个角度来说,是这句话最精妙的注解,包括拿破仑在内,法军几乎都是自己人的猪队友,下面我们来简略说一下这场战争。


战争开始后,内伊元帅的方向是主攻方向,本来,对于英军的密集防守,拿破仑一向的策略就是先拿大炮一顿轰,让你的步兵四处逃散,然后骑兵一冲,完事。可是昨晚下雨了,这大炮没全到位,这“一顿轰”的效果就有点儿差强人意,导致内伊的骑兵冲了好几次,都被对方密集的方阵给挡了回来。


可是内伊是个死心眼,被挡回来他就使劲冲,当他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法军骑兵的损失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调整战略之后,这哥们用骑兵和步兵协调作战的方式,终于撕开了一个口子。这时候就和平时差不多了,只要继续投入兵力,英军就会崩溃,威灵顿那双跑鞋就会派上用场。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内伊因为前面的鲁莽,损失太大,几乎无兵可用了,只好派人请求拿破仑给他派点儿兵过来。


此时第一个猪队友出现了,就是拿破仑本人,也不知道这货大脑的哪根弦搭错了,他嘶吼着对通信兵说:“我从哪里调?他以为我会生出来吗?”实际上,他手里当时有15个团的皇帝近卫军,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只要拿破仑把这15个团调上去,滑铁卢战役的结局大概率就不一样了,但我们多次说过,历史没有如果。


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个战败逃走的普鲁士布吕歇尔亲王突然率领大批普军出现在战场的右翼,原来这哥们摆脱了法军的追击之后,一个迂回,直接返回了滑铁卢战场,而追击他的法军元帅格鲁希正在沿着皇帝拿破仑指定的路线狂追。他身边的参谋告诉他,说我咋听见我们的侧后方有大炮声,不会是普军跑回去了吧?我们应该掉头去看看。结果这名参谋被格鲁希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拿破仑陛下是什么人?他还能有错,我们继续追。


格鲁希就是第二个猪队友。


更神奇的是,当拿破仑知道普军回到滑铁卢之后,他下令给参谋长,让他马上派人去通知格鲁希,让他马上掉头回来。可这位参谋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只派了一名传令兵,问题是,这个传令兵居然是一个路痴,拿着地图都迷路,转来转去,很久之后,才找到格鲁希,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法军有三分之一的军队在野地里兜圈子,根本就没参与滑铁卢战役,你完全可以说,参谋长和传令兵,就是那第三第四个猪队友。


传令兵一去不返,拿破仑也终于意识到,老天爷这一次完全不站在他这一边了,他必须在布吕歇尔亲王的普鲁士军队完全加入战场之前,消灭面前威灵顿公爵的联军,于是,他把一直舍不得用的15个团的近卫队派了出去,协助内伊元帅猛攻。


但你知道这是关键时刻,难道我英国人就不知道吗?他们当然也知道。所以,威灵顿公爵穿着跑鞋亲自跑到前线,对所有士兵大声演讲,说“一定要坚持战斗,决不后退,挺过现在最艰难的时刻就一定可以胜利”。


当拿破仑的皇帝近卫队上去之后,普鲁士的军队也恰恰赶到,这就好像是一头大野牛卯足了劲去顶老虎,但后面却射过来一支利箭,插在了屁股上。结果就是在法军士兵里,图腾一样存在的近卫队死战之后,个个受伤地溃败下来,史料记载,滑铁卢战场上法军最后的嘶吼是,“近卫队撤退啦,快跑!”(法语:La Garde recule. Sauve qui peut!)。


战争以法军的失败告终,他们一共损失了33000多人,联军那边死了大概22000人,这个战报比起莱比锡战役的十几万死伤,和第六次反法同盟的70多万伤亡,可以说是一点儿都不大,可是它的意义却很大,为啥?因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确切地说,拿破仑的时代结束了。


我们的大皇帝在预感到即将失败的时候,就从战场跑回了巴黎,他打算再次招兵买马,回头再干,但法国议会又一次不干了,集体要求拿破仑退位。因为法兰西投降,咱议员老爷们依旧是议员老爷,可如果和联军死磕到底,那结果就不好说了,万一对方一怒之下,来一个血洗巴黎,老婆孩儿那就都完犊子了。


1815年6月24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然后在英国的伯勒洛枫号战列舰上,向英军投降,法国波旁王朝的那个路易十八再一次复辟,成了法国国王。


顺便说一下,滑铁卢这个词,今天已经作为失败的代名词写到了词典里,拿破仑也不知道应该是为这事自豪,还是生气。而且1994年,英法之间的“欧洲之星”海底高速列车开通,英国的始发站就叫滑铁卢,法国人气得不行,你们这是恶心谁呢?在高卢雄鸡的强烈抗议下,英国人在2007年把“欧洲之星”的始发站换了一个地方,但原来的滑铁卢车站依旧高高挺立,只是法国人眼不见心不烦了。

二、维也纳会议和不列颠治世


言归正传,11月20日,列强们和法国在巴黎又签了一个约,有人可能问了,欧洲这群人没完没了地签约,烦不烦?说实话,我这个讲故事的都觉得烦,但仔细想想,欧洲人也没办法,因为一个合约往往签了没几天,墨水都没干,就撕毁了,操家伙重新开干,那干完了就得重签,反正现在纸张便宜,大家也不差这点儿钱。


新的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1815)就不像一年前那么仁慈了,除了法国的疆域进一步缩小,还要拿出7亿法郎的赔款,并且承担其他国家的重建费用,最重要的,还要被15万的外国军队占领,费用由法国人掏腰包,和今天日本被美国驻军差不多,但比日本人稍微好点儿的是,15万外国大兵只住三年,到日子就走,这些都写在了巴黎条约里。


被拿破仑复出打断的维也纳会议终于闭幕,塔列朗再牛掰,这一次也没办法让法国出现在闭幕式的主席台上了,英普奥俄四大家重新拟定了条约,重要的决定有这么几条,一是莱茵邦联彻底解散,新成立了一个德意志邦联(German Confederation)。成员国有38个,和以前相比,实际上就是换了一个老大,邦联永久主席国是奥地利,副主席是普鲁士,大家纷纷鼓掌,像当年拥护法国拿破仑那样,拥护了新领导;


第二个是拿破仑创建的意大利王国也要解散,意大利这地方回归到以前的状态,小国林立,群雄并起。


但是,我们必须说这个但是,拿破仑建立的意大利王国让意大利人的民族血脉彻底觉醒,从这时候开始,这块土地上的精英们就开始了国家统一运动(意大利语:Risorgimento)。而最不想看到意大利独立的,当然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帝国,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意大利,反抗最激烈也最顽强的是一个叫做烧炭党的组织(意大利语:Carbonari),他们这个名字虽然来自于底层的农村烧炭者,但成员组成却很多都是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甚至政府官员、牧师等等也不少。可以这样说,独立是大多数意大利人的愿望,只不过他们的路走得有点儿长,一直到1871年,奋斗了将近60年,最后才算是彻底独立了,这个我们会慢慢说到。


维也纳会议第三个重点是,英普奥俄这四国联盟同意瑞士从法国彻底解脱出来,作为一个永久中立的国家存在。这个永久中立并不是随便说说,那是写在条文里面,某种程度上有法律效应的,这也是为啥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瑞士都在第一时间宣布中立,其他国家也没有真正试图去占领它的原因。


多说一句,瑞士的这个中立在2002年被打破了,因为瑞士加入了联合国。你要知道,虽然很多国际组织都在瑞士,但早年间的它是不会,也不应该加入的,因为一旦加入,就必须受到这个组织规则的限制,比如说,联合国投票,说制裁伊朗,你无论投赞同,还是反对,都违反中立原则,只能投弃权,可总是弃权的话,你加入这个组织干啥?果然,自从加入了联合国,瑞士就慢慢地改变了中立立场,随后又加入了一些其他组织,甚至在2022年,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之后,它居然和欧盟一起制裁俄罗斯,实话实说,这等于是放弃了它的中立立场,至于说未来会咋样,那我们就不知道了。


其他维也纳条约的条款还包括荷兰和比利时地区组成一个荷兰联合王国,俄罗斯获得芬兰和华沙大公国,英国获得南非地区的殖民地等等,反正你把它想象为英、普、奥、俄四大国切蛋糕的场面就没错了。


除了切蛋糕,维也纳会议还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遏制欧洲的民族主义和共和革命,因为这四大国全是君主制,维护欧洲的老秩序,既是传统,也是利益所在。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四大流氓的霸道,也使得在随后的整整一百年,一直到1914年,欧洲都很难得地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社会超级稳定,在历史上,被称为不列颠治世(拉丁语:Pax Britannica),也就是大英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和平时期,和前面说过的罗马治世、西班牙治世是一个意思。之所以四个大流氓造成的局面最后算到大英帝国一个人身上,自然是因为后来英国越来越牛掰,而其他国家逐渐衰败或者转型了。

三、拿破仑之死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英国有一个家族银行,名字叫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他们通过自己内部的通信网络,比英国所有其他人,提前了整整一天,知道了滑铁卢战争的结果,然后操纵伦敦的股票市场,趁机大大地赚了一笔。


我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有的,他们起源于德意志,家族的老大,犹太人迈尔·罗斯柴尔德在1760年代不仅成功地创立了银行,还把这个银行成功地传给了五个儿子,而且,人家的五个儿子也真争气,分别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五个地方把家族的产业像种子一样散了出去。


在滑铁卢战役之前,他们家族在伦敦的老大内森·罗斯柴尔德就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了,而且和英国政府走得很近,威灵顿公爵在欧洲大陆打仗的花销,还有英国政府援助给盟国的钱,很多都是从他那里借的,有确实的证据表明,内森仅仅在1815年,就贷给英国政府980万英镑。这笔钱放在今天,如果按着平均收入来算,那就是101亿美金,这还仅仅是他们家族在伦敦的分部一年之内贷给政府的,由此可见,这个家族富裕到什么程度,现在历史学家也公认,19世纪最富有的家族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那么,这个老罗家究竟有没有利用滑铁卢战争的信息时间差来赚钱呢?很遗憾,这事儿我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内森自己在滑铁卢战役的前一天,有大笔的证券操作,但如果你说这消息是假的,数据又表明,他确实在那段时间发了大财,这里面的猫腻,我这个写代码的,是很难搞清楚的。


我们说完了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再来说说失败者,拿破仑在投降的时候,以极其卑微的语气给英国写了一封信:“我恳求摄政王殿下给我法律上的保护,让我在最强大,最讲信誉的敌国加护下有个栖身之地。”这里的摄政王指的就是英国的乔治四世,他爹乔治三世虽然疯了,但能吃能喝,一直也没死,他就只能当摄政王。


摄政王乔老四收到信之后倒是也挺痛快,行啊,那就来吧,然后就让人把拿破仑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上(Saint Helena)。他也没撒谎,那里确实是英国的地盘,只不过离伦敦稍微远了一点点,直线距离大概8000多公里,是南大西洋上一个无比荒凉,无比孤独的小岛,四周全都是茫茫大海,距离最近的非洲海岸线都有2000公里,想上岸,你都得变成王八游回去,更别说回欧洲了。


6年之后,1821年,曾经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一代枭雄,波拿巴·拿破仑,死在了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上,不过他死得倒不孤单,身边有仆人、牧师和医生,并且医生还按照欧洲王族的死亡仪式处理了拿破仑的尸体。啥仪式?有点儿类似埃及的木乃伊,把包括心脏在内的大部分脏器挖出来,挤干血液,再用香油涂抹,裹上白布,最后密封下葬,前面我们说过的君王死后基本上都是这样被处理的。甚至很久之前,还有把尸体分为三块,分别埋在三个地方的规矩,这事儿在中国人看来,那就是让人“永世不得超生”的手法。


关于拿破仑的死因,现代学者有人说是胃癌,也有人说是复辟了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八派人去下毒整死的,这种讨论拖到今天,那自然是不可能再有结果了。


实际上,我们也不太关心他是咋死的,可有一件事却不得不聊一下,啥事呢?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孙铁_yh

    枫总 能不能讲讲布尔战争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英国打的那么惨…

    枫落白衣 回复 @孙铁_yh: 还没到,后面会提及,但不是什么重点,至于说原因,很简单,帝国末期到了罢了,大英帝国的黄金期(不列颠治世)本来就是十九世纪,到了十九世纪末,就不是它的天下了,过度扩张,内部腐化,历史上所有帝国都是如此,而且,都将如此。

  • 三丫家的丫

    千呼万唤始出来

  • 三丫家的丫

    枫落白衣老师的节目《中国史话》结集出版了!新书将在2024年3月份与大家见面,为答谢听友,首期将推出部分精装签名版,并赠送价值149元的音频节目,请加微信ximajun2018,备注史话,进入枫落白衣历史群了解详情。白衣老师也在群里哦。

  • BoyChou

    英国伦敦有一条横跨泰晤士河的桥就叫滑铁卢大桥(Waterloo Bridge),后来1940年米高梅出了一部以Waterloo Bridge命名的一部爱情电影,被我们翻译成《魂断蓝桥》,而《魂断蓝桥》的主题曲《Auld Lang Syne》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三丫家的丫 回复 @BoyChou: 原来是魂断滑铁卢呀

  • yuannannan_7l

    万众瞩目

  • 金钰珏

    真快哈

  • 世界就在眼前_Emily

    想起枫落白衣先生之前说的欧洲人的姓都是怎么命名的,那么我猜这个“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就像在名字后加son一样,加了个child,Roth’s Child(Roth家的孩子)。多亏先生有趣又有用的知识,我会举一反三啦~

  • 亚历山大_餅

    路易十六:拿破仑两次战败退位两次脑袋都没搬家,我就想收点税还债夫妻双双把头砍

  • 董大ye

    来了

  • 疯神演戏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