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对自己要约

172对自己要约

00:00
10:3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对自己要约。


我们要总结孔子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可以用四个字来面对四个方面。

也就是:

第一,对自己要约;

第二,对别人要恕;

第三,对物质要俭;

第四,对神明要敬。


这一集要介绍第一句话,对自己要约。我们要依序探讨以下三点。


第一,为什么对自己要约?第二,如何才可以做到约?第三,做成之后,效果如何呢?

先看第一点,为什么对自己要约?


那是因为孔子要求自己,也期许学生做一个君子。平凡人要成为君子,必须进行修养功夫,一切的修养都离不开一个字。以孔子本人为例,他谈起自己一生的发展所达成的目标时,说了一句话,也是我们学习孔子必须念兹在兹的,那就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那一章,而最后达到的成果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请问,从心所欲谁不会?谁不想?但是要做到不逾矩,就要从的功夫开始修养一生。


现在回到开头所列的问题,为什么对自己要约?因为要成为君子。那为什么要成为君子呢?这是《论语》全书的核心问题。


孔子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个是指天命而言,因为孔子另外也说过,君子知天命并且敬畏天命。他在前面引述了生平的进展,提到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之后就要敬畏天命;然后六十而顺,是指顺天命。换言之,君子必须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


那么天命是什么?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人性,人性可以由自觉而领悟人性是向善的,这就是天命。要完成向善的人性,就必须由学习而知善,由择善而固执,最后止于至善。这整个过程:向善、择善与至善,就是孔子所强调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仁,仁义的仁。


要了解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清楚界定什么是善?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实现我与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那么,不修养,行吗?不约束自己,行吗?


接着,看第二点,如何才可以做到约?

孔子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就是因为约束自己而在各方面有什么错误的,那是很少的。这里可以从言与行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以言来说。

孔子不语,就是不跟别人讨论怪、力、乱、神,这些不太合乎正常理性的事情;孔子也罕言,就是很少主动谈到有关利益、命运以及如何行仁的事情。因为是每一个人个人的人生正路,很难做泛泛的介绍。


再以行来说。

孔子基本上是要由消极转为积极,由被动转为主动,也就是先约束自己不要如何如何。

他如何约束自己呢?


我们看到他所谨慎面对的是:斋戒、战争与疾病。他完全去除四种毛病,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经常有的忧虑是:德行没有好好修养,学问没有好研究,听到善没有跟着去做,有不善的地方没有立刻改过。


简单来说,他是以礼,包括礼仪、礼节、礼貌,这种社会上共同的规范来做为自我的要求。就好像他在教导最好的弟子颜回的时候,颜回的回忆是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也提到了约,用礼来约束自己。


在从被动转向主动方面。

他告诉颜回,入手修养自己走上人生正途的是四个勿: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然后转向主动的、积极的,也就是克己复礼,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规定。


再就言行之外的生活方面来看。

一个人从小要志于学,而立志求学的人,他的表现在于好学。也就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且作为士,就是读书人不可以贪恋安逸的生活。这种学需要学跟思并行,学跟行并重。


第二个,要志于道。

孔子特别强调,一个读书人立志于道,那么就不应该以衣服跟食物比较平凡贫贱为可耻。而更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君子要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这些作为如果没有这个字,根本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还要立志于行仁。

所谓行仁跟求道的不同,在于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所以你可以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早上了解了人类共同的正路,就算当晚要死也知道自己为何而牺牲生命。


另外一方面,就是仁。

孔子特别强调杀身以成仁,并且另外一句话就是有蹈仁而死者,孔子说他很少见到。最后,孔子也特别强调君子要有三戒,就是在少年开始,到中年到老年,都要分别警惕自己:不要好色、好斗以及贪得无厌。这些都从约束自己开始。


还有,前面提过的三畏,就是三种敬畏的对象: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另外,还有君子有九思:在自己看东西、听道理,各方面都要去反思,随时掌握到自己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力量,从约束自己到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


再看,最后一点,你做成了约之后,效果如何?


效果就是成为理想的人,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子。


在《论语》里面,孔子对君子推崇备至。君子要求的是自己,他跟古代的学者一样,是为自己而去学,学了之后去修养自己、改善自己,让自己可以完成生而为人的,具有人性的最高的目标,就是止于至善。修养成为君子之后,可以做到了跟一般的所谓小人,完全不一样。


我们听到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骄、坦荡荡。这样的君子随时保持一种愉悦的正面的心情,等于是修养成为君子之后,整个人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成为他所应该是的样子。


这样的君子,他的志向就可以参考孔子所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里提到的老者、朋友、少者,都是我之外的别人。


所以,再回到善的定义。

善就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别人是谁?我之外的天下人都是别人。所以我的修行要从约束自己开始,然后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最后可以学到像孔子所谓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完成人生的目的。


这样的一套从人性论到人生观,到整个一生的发展,是我所知道人类历史上,有关人性完美的说法。


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就一定要切记,孔子如何界定人的生命目标是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第一步就是对自己要约。从约束自己、修养自己开始,而这种约束表面看来是一种限制,有了这种限制之后,后面才能够发挥人性所有内在的潜能跟它的力量,最后反而可以得到真正的心安与快乐。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对别人要恕。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易道思维

  • 呆呆up

    约表面上看来是一种限制,实质上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