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界,文明无疆。
这是一间青春的汉字课堂。刚刚过完110岁生日的传奇作家马识途,在107岁时曾重写70年前的课堂笔记《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他清晰回忆出,在西南联大上的第一堂古文字课上,我国文字学大家唐兰教授以“东”“西”为例,开启一场“说文解字及甲骨文研究”的古汉字文明之旅。
叶嘉莹先生在迦陵学舍
这是一颗诗心的思想之根。今年刚好迎来百岁诞辰的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人生开蒙的第一本书,是姨母教她的《论语》。这部典籍成为她之后生命中的一盏烛火。她提到,孔子是一个无所依傍的人,他所靠的,就是一个“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是一曲文明的坚守之歌。生在北京、长在上海的杭州人樊锦诗,在祖国的大西北戈壁滩上,以驻守莫高窟60年的身影,成为“敦煌的女儿”。从明眸皓齿的青春少女,到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今年86岁的樊锦诗择一事、爱一人、终一生,感动着无数年轻人。
“10后”马识途,“00后”叶嘉莹以及快进入“90后”的樊锦诗……他们的年龄加起来近300岁,灵魂依然年轻,生命因为专注而熠熠生辉。
2024年1月29日,农历腊月十九日,苏东坡987岁生日之际,封面新闻将正式推出“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接下来,封面新闻将逐一深入马识途、叶嘉莹、樊锦诗等一大批智者,聆听智慧之声, 筑牢传统之魂,带着力量,走向大道。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样的人间正道价值观,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现代文明供应不竭的动力。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关于“道”的阐述甚多。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从《礼运》“大同篇”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孟子的“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等等,先哲们对于宇宙法则、人间正道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我们一直在路上。大道之行,一年前已经开启。2023年立春时节,封面新闻开启“寻路东坡”,派出9路记者到全国各地,以东坡足迹为线索,“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
夏至,封面新闻又派出多组记者,从蜀地出发向东,寻访“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我们顺长江而下,来到大运河与长江的十字路口,面对巨大中国历史密码本,发出惊叹“谁在激流之畔写下传世书卷,用四大名著打开大运河”!
绚烂之秋,“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在四川广元启动。封面新闻记者又踏上了9条古蜀道。在这条路上,文本与实地互证,在崇山峻岭中,体验诗仙笔下“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变与不变。
寻东坡,访运河,探蜀道。不同的道路,交汇成一条新的“大道”——来自历史,立足当下,通向未来。大道通,文明行,我们来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