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立“规矩”不能逾越法律红线

商家立“规矩”不能逾越法律红线

00:00
04:25

一个可以提供围炉煮茶、火锅、烧烤的院子;一条溪流,旁边铺设碎石、种有花卉,还装了雾化器制造烟雾效果……浙江温州一家网红餐厅开业一个月,由于一些来就餐的孩子顽皮,店内部分景观设施已因被毁坏而翻修3次,老板无奈定了28元的儿童消费门槛,却不料网上评分被“骂到急剧下降”。

所谓网红餐厅,通常都有一个主打卖点。对于餐厅老板金女士而言,古朴园林式的小院设计不仅是餐厅的“吸睛之笔”,更是她的心血。也正因如此,“熊孩子”的频频破坏让金女士心疼不已,她决定立一立“规矩”——设置儿童进店消费门槛,对进院的小朋友统一收费28元,试图以此达到“减少儿童来客数量”的目的。然而,这样的“规矩”能否起到筛选效果尚未可知,却已引来了部分网友的差评。为何会引来差评?试想,一家对孩子不友善的餐厅,在公众心中会是什么形象?况且,如果自家孩子并不是“熊孩子”之一,又会有何种感受?

从情理上来说,餐厅为保持一定的秩序和服务质量,设置各式“规矩”确有一定必要,前提是要合理合法、公正透明,作为消费者也应尊重餐厅的合理规定和要求。但是,设置“儿童消费门槛”的做法,于法不合。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在金女士的餐厅“规矩”下,小朋友只要进院就需额外支付28元,店家相应地提供果饮一杯、小吃一份,这份交易看似对等,实际却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然而,金女士的做法可能也有很多无奈的成分。实践中,像金女士这样,存在类似困扰的网红店老板可能还有不少。为了解决种种困扰,大家也是频频出招——限制用餐者年龄、只提供指定套餐、设置最低消费等。但必须提及的是,有很多做法不仅可能会损坏自家名声,还可能涉嫌违法。

不过,面对“熊孩子”的顽皮捣蛋,也并非无法可解。那么,店家既不愿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也不能设置非法门槛毁了声誉,怎么办?有网友提出,可以安装监控,如有损坏照价赔偿。损坏东西就应赔偿,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如果管不住或者放任“熊孩子”破坏店内设施,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店家而言,依法维权,的确不失为一种合理和正当的选择,既可以及时止损,又理直气壮。但除了这种“硬碰硬”式的做法外,店家还可以探索其他方法,比如,通过设置儿童专门活动区域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务,也可尽量避免设施毁坏情况的发生。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需要商家与消费者共同努力。对于商家而言,在合法的限度内设置待客规则,同时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才是赢得商誉的“终极武器”。事实证明,只有多一点智慧、多一些有温度的商品与服务,才能留住顾客、经得起市场的不断考验。而作为消费者,在享受商家良好服务的同时,也要尽好对自家孩子的监管之责,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