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作为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1月26日,“何以中国”甲骨文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行,一起探寻“何以中国”的答案,并举行了郑州甲骨文学会揭牌仪式。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郑州市社科联、郑州市文物局指导,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甲骨文学会主办,河南省先锋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原航天北斗应用中心承办。郑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梁中彪、郑州市文物局副局长何学广、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副院长马玉鹏分别致辞。河南大学教授、郑州甲骨文学会特聘顾问曹建墩致欢迎词。省会高校代表、科研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甲骨文爱好者共100余人参加。会议由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先锋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侯超主持。会议由开幕式、专家主题发言、案例讲习、情景诵读、学会揭牌等环节组成。
郑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梁中彪表示,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更多资源的汇集,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故事还有无限可能,中华文明研究将展现新气象。郑州市文物局副局长何学广在致辞中指出,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甲骨文中汲取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副院长马玉鹏表示,文字是文明“根”与“魂”的厚重载体,是先人丰富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串联起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轨迹,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专家陈爱民围绕“新时期甲骨文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言,刘风华围绕“甲骨文照亮中华古文明”发言,苗利娟围绕“简谈郑州大学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主题发言,专家们提炼、展示甲骨文背后的精神标识及其当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
与会专家展开交流研讨,并就甲骨文研究、传承,甲骨文的活化利用等,提出宝贵的意见。会上,郑州大学教授、郑州甲骨文学会顾问章秀霞介绍了郑州大学古文字特专班在甲骨文学习与传承方面的案例;河南大学教授、郑州甲骨文学会顾问门艺介绍了河南大学甲骨文通识课程与甲骨文人才培养的案例;河南先锋教育甲骨文课程实践学术组焦川分享了甲骨文在基础教育的传承与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何以中国”甲骨文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甲骨文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合力打造甲骨文化高地,共话甲骨文学科与行业新发展。
研讨会举办期间,还穿插了精彩纷呈的艺术展示和趣味互动,来自先锋教育师生表演的琴艺、茶艺、歌曲《鹿鸣》和情景诵读《文明昭昭》等节目展现了河南省中小学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的风貌,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此外,会议还举行了郑州甲骨文学会揭牌仪式,郑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梁中彪、郑州市文物局副局长何学广共同为郑州甲骨文学会揭牌。
甲骨文的研究和文化传承,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支持,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努力和推动,也需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干者的参与。此次大会深入研究甲骨文的起源、价值和思想,推动甲骨文的普及传播、活化利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郑州甲骨文学会的成立,也为甲骨文研究者、爱好者搭建了平台,为研究、传播和运用甲骨文提供了阵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