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开头引入: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网络笑话,说的是,03年的时候非典大家开始抢盐,07年流感的时候大家又在疯狂抢盐,11年日本福岛核辐射大家热情依旧继续抢盐,只有一大妈甚是淡定,别人问:“大妈啊,别人都在抢盐你咋不去呀?”大妈说:“我家里03年的盐还没吃完呢!”尽管专家说,吃盐不防辐射。可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谣言总是传播得特别快、特别广呢?
再给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叫做「三人成虎」,讲的也是,为什么几个人说了同一件事之后,你就倾向于去相信一个,其他人一听就明显是假话、谣言的事情呢?
概念理论:
其实,这些现象,都和从众有关。可能有些人对从众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为了消除真实的,或者想象出来的团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信念,并且,团体并没有提出直接要求,个体也没有改变行为的充分理由。
从众这种现象,最早是谢里夫通过一个自主运动效应的实验发现的,实验人员要求参与者判断一个光点的运动范围,这个光点出现在一个全黑的背景上,没有任何参照点。虽然它实际是静止的,但看上去像是运动,这是一种知觉错觉,称为自主运动效应。一开始,每个人单独判断时,他们看到的光点运动轨迹和范围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当参与者聚集在一起时,他们的判断变得趋向一致。即使再让他们重新独自回到房间判断,他们仍然是遵从在集体判断时形成的群体规范。后来,研究者每做一轮自主运动测试,就更换一名小组成员,直到情境中都是新成员。先后经过几代小组成员的传递,群体的自主运动规范依然和最早那一批的观点一样。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们互相参照彼此看到的光点运动轨迹,既有对信息的从众,也就是我们说的对答案的一致性的看法,看看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是不是一样,哎,那我就说的跟你一样好了。也有对群体规范的从众,这个小组已经迭代好几轮了,新来的成员还是做出了和老成员一样的判断——我得融入其他人。
信息和群体规范是从众的两个基本机制,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看看出于“资讯性需要”而产生的信息从众,而出于“规范性需求”而产生的规则从众,我们下节课再详细讲解。
内容细化:
说起信息从众,不知道你们对于刚开始讲到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相信“盐能防辐射”,就是信息从众这种心态搞的鬼,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参照,周围其他人的想法、观点和知识来探索自己所在的世界。
放在“非典”这个情境下呢,外面传染病闹得这么凶,那大妈就会想,我和家人的健康都没有保证,我得做点什么来自保;可是我不懂啊,做啥才有用呢?这时候突然有人说,“因为缺碘才会得病”,那大妈就激动了,我赶紧囤几袋盐,以后做菜多放盐,多补充碘,是不是就没问题了。所以,这就有了第一批开始抢盐的人,接着,周围所有人都发现有人在囤盐,可是又不知道别人为啥囤,怎么办?别人都买了,我也买,肯定没错的,万一就因为少两袋盐而出事儿,多不划算。所以,更多连囤盐原因都不清楚的人也跟风起来。这么一来二去,市场就供不应求了,可能还出现了哄抢现象。
所以,在信息稀缺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点信息漏出来,大家就倾向于相信,因为我们有获取资讯的需要。
可是为啥辟谣的信息没人从众呢?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人们首先获取的信息是谣言,对资讯的需要已经满足了,所以这时候对于了解信息没有紧迫性,也就听不进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所有的信息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布,这样才能不让谣言有机可乘。
第二个,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说过的,说服的中心路径与边缘路径的区别吗?谣言一般是通过边缘路径让人相信的,而辟谣往往只能依靠中心路径,我在这儿唾沫横飞地讲了半个小时,非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补充碘元素不能预防,很多人可能还是云里雾里,说我也没有这些生物学的知识,没有这些流行病学的知识,我到底怎么相信你呢?甚至因为已经对谣言的信息有信任基础在,反而抱着防备心在听,自然就困难重重了。
另外,我们常说的“参考一下别人的”,也是一种信息从众。比如说,我让你评价我的自拍照好不好看,可能你刚看了一下,旁边朋友A就抢着说,哎呀,好帅好有气质,那你本来觉得,拍丑了;听了别人的,就会嘀咕,是不是我眼光不行,忍不住就又多看了几眼,然后告诉我,嗯,挺帅的。你看,你不仅是改变了说法,内心也真的认同了这张自拍挺帅的。
实际上,类似这种情形的信息从众,在生活中更加普遍地发生。也就是说,信息从众,它在人的心理层面上,会同时改变你的信念与行为。让你相信它,并且根据信息的内容做符合它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和自信程度这两个因素能够影响人们是不是出现信息从众。性别方面主要就是男女差异,因为男生普遍认为,拥有独特的看法能够证明我是有能力的,所以男性普遍较少出现信息从众;而女性普遍认为,与人合作,并且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展现出我的魅力或能力,所以女性比男性,会较多出现信息从众。当然,我需要强调,这种差异是来自大样本的调查,而不是个体化的,如果你问我特定的某一个男人和女人比,那我是无法回答的。
自信这个因素则指的是,如果你对某一个领域很熟悉,你相信自己有很多知识,那你就比较大概率不会出现信息从众。比如,非典时期,跟风的人里面,比较大可能性不会有医生这个群体的人;类似的,一个时尚达人对妆容和服饰的美丑也不会人云亦云。但是,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但是却不自信的话,那就算很熟悉某个领域,也还是会从众的。
方法应用: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减少信息从众的影响,做到不盲从呢?毕竟,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很多信息。比如,谣言大多数会激发人们的情绪,并利用人们的知识盲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谣言会具有信息模糊的特征,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容易从众。
首先,我们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其次寻找信息来源,最后判断是否符合常理。比如听到谣言说“日本核泄漏污染海洋影响盐的质量”,保持冷静,查找一下来源,是你妈听隔壁大妈说的,再搜索一下发现“本地市场七成是井盐,储备量够吃三年”。结论这是谣言。所以,警惕情绪性影响,保持理性和判断力,是避免信息从众的好方法。
其次,掌握这些还可以帮助我们做精明的消费者。因为商场以及网站常常将他们要卖的产品标识为热销产品,在购物网站上面,还能看到已有多少人购买了某个产品。一些消费者开始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要买什么,看到广告后,会受到广告的影响,从而购买了产品。作为消费者,要仔细鉴别该产品是否自己真正需要,是不是商家的销售手段。贴个热销的标签,说已有一万人购买,大家一看,哎,划算,大家都买我也买,不是热销产品都变热销产品,可能你也就被收了智商税了。
概括总结:
信息从众我们就讲到这里。我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讲了从众的定义,知道其实可以分为信息从众与规范从众,信息从众能够在信念和行为上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并且性别与自信是影响信息从众的两个因素。最后,克制情绪,保持理性与判断是抵抗信息从众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
结尾互动:
最后,你有没有过轻信谣言的经历呢?后来又是怎么发现并破除谣言的呢?欢迎留言讨论,我是张昕,我们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