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 什么人会成为历史上的“箭垛子”?

秦始皇 : 什么人会成为历史上的“箭垛子”?

00:00
12:31

大家好,我是杨早。欢迎收听本节课程。


这一讲我们来说一说秦始皇。


提到秦始皇,你会想到什么?


他的功业你在历史课上你肯定学过,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局面,还规定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等,这些都是他的功业。


即使有这么多的贡献,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秦始皇还是一个暴君的代名词。在民间,关于秦始皇最有名的是两个故事


一个是荆轲刺秦王。荆轲为了维护六国的安全去刺杀秦王,虽然很可惜没有成功,但是后人一直传颂荆轲的壮烈;


另外一个故事是孟姜女哭长城。长城夺去了她的丈夫和终身的幸福。


在这个两个故事里面,秦始皇和长城都是负面典型,呼应着历朝历代民间对暴政的反感和反抗。而秦始皇的形象也被固定下来,成为了一个暴君的符号,意思就是提起暴君这个词,我们就能立马想到秦始皇。


▲秦始皇像,明王圻《三才图会》卷二十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可是历史上的暴君还有很多,比如说商纣王、隋炀帝,但为啥偏偏就是秦始皇,成为了暴君的符号呢?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秦朝太短,短王朝出坏人,这是一个规律;


第二个原因是儒法斗争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是到了宋朝,中原文化对蛮族的敌视态度。


下面我们分别说一说。


第一个原因,秦朝太短,汉朝太长,所以秦始皇成了暴君。你可能会疑惑,皇帝的名声好坏,和朝代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任何一个新的朝代,取代旧朝之后,必须想办法证明自己这样做的合理性。比如周朝取代商朝,也是有很多人反对,所以周朝史书要证明周朝建立是合理的,一是要宣传周王仁义,天下的民众多么欢迎周朝,周武王去打西边,东边的老百姓就不乐意了:为啥不来打我们呀?二就要宣传商纣王有多残暴,什么酒池肉林啊,什么活剖孕妇啊。汉朝攻击秦朝的残暴,道理也是一样,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政权合理性。


秦朝历史只有15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秦始皇当政,来不及让史官修改历史。汉朝又要证明秦朝坏,汉朝好,必然全力宣扬秦始皇的残暴。


成为暴君符号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汉武帝此之后,中国政治的主流就是“阳儒阴法”,表面实行儒家这一套,内地里仍然实行法家思想。这种转变,也是吸取了秦朝快速灭亡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秦朝完全使用法家手段治国,把法家的思想运用到了极致,效率虽然高,却缺乏弹性,失去民心。所以汉朝先用黄老之术,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后来又独尊儒术,以“仁”和“礼”为号召。


既然独尊儒术,就要推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材。正面典型,比如说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这都是远古圣明君主的典范。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虽然不学无术,但也发现只要一提“鸟生鱼汤”,就是尧舜禹汤的谐音,康熙就会很高兴,所以“鸟生鱼汤”是儒家给后世皇帝的正面教材。而儒家最大的反面教材,就是秦始皇,因为他除了榨取民力,严刑峻法,而且还焚书坑儒,绝对是儒家学说的公敌。


▲《秦三十六郡并越四郡》

载清末民初彩色石印《历代地舆图》


第三个原因是宋朝对异族文化的排异心理。中国古代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特别到了宋朝,中原文化时刻受到异族文化,比如说辽国、西夏等外族的威胁。士大夫讨论问题,总是喜欢引经据典,借古讽今。我们在国家篇“秦并天下”那一集里面也说过,秦国带有很强的野蛮人色彩,当时东方六国都觉得秦国不是中原的文化,秦国本身就是蛮夷。所以宋朝很多儒士讨论宋和辽、西夏、金的关系,都喜欢拿秦国和六国的关系来打比方。


比如宋朝著名的三苏: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小苏苏辙。父子仨都写过《六国论》,探讨六国为什么会败在秦朝手里,但他们其实都针对着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


苏洵认为六国失败的原因是六国去贿赂秦国,只求秦国不打自己,他们的贿赂反而让秦国更强大了,这是讽刺北宋用岁币向辽国和西夏赎买和平。苏轼是认为秦国能够灭六国的原因是重视读书人,像李斯、韩非、商鞅都不是秦国人,但都是帮助秦国强大的至关重要的人物。但是秦国统一之后又搞什么焚书坑儒,所以很快就灭亡了,这是苏东坡针对当时有一些读书人,在宋朝得不到科举认可,所以转投辽国或者西夏,由此发出的感慨。


而苏辙则是从地理战略的角度入手,认为东方六国和秦国之间的屏障是韩魏两国,而当秦国攻击韩国和魏国的时候,其他四国没有及时支援,所以六国被秦国各个击破。这是感慨于北宋没有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因此挡不住辽国和金国的进攻。


总之,从汉朝一直到宋朝,跨越了这么多的朝代,在这些借古讽今的比较中,都把秦国归入野蛮人一方,对于率领野蛮人占领中原的秦始皇也就没有什么好话了,都众口一词地谴责秦始皇的残暴。这样,就更巩固了秦始皇这个暴君符号。


▲陈胜吴广起义原址“涉故台”

今位于安徽省宿州大泽乡镇



那我们在摆脱了汉朝正统、独尊儒术、文化敌意这三大因素之后,要怎样全面看待秦始皇这个人呢?


其实秦始皇的功绩和暴政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也提过,叫“弊在当下,功在千秋”。秦始皇既是一名暴君,也是一位开拓者。


在中国历史上,短短的秦朝,它的郡县制,与周代的分封制,构成了此后中国王朝的制度主体,皇帝之名更是延续两千多年。中外很多的中国通史,都把秦朝作为中国历史的起点。后来大部分的朝代,君王臣民,都追求大一统的目标,这就是秦代种下的根基。


反过来说,因为秦朝是唯一纯法家王朝,可以说是法家思想治国的试验田。秦朝的失败,把本来不怎么被君主欣赏的儒家文化,推到了前台,成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主体统治思想,这也是秦始皇成为暴君符号的意义 。


像秦始皇这么一个符号人物,后世的史书也好,还包括各种民间传说,对秦始皇的评价,其实都不是在评价他本身,而是要解决评价者自身想解决的问题,比如要证明统治名正言顺,劝说帝王实行仁政,讨论华夷之间的政治得失,实际上都评价者自身的政治需要。 也再次印证了我们人物中国第一讲所说的,历史人物本身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后世对他们的定位和认知,以及怎么样使用这样的符号 。


总结一下:


第一,秦始皇在中国人历史记忆里,是一个暴君的符号。


第二,秦始皇成为暴君符号,有三大原因,分别是朝代更替,独尊儒术和文化排异。


第三,秦始皇建立了唯一的纯法家王朝,也打下了中国人追求大一统思想的牢固根基。


思考题:

毛泽东有句诗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焚坑”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否存在,历史学家有争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下一讲我们来聊一个比秦始皇还要复杂的人物,他就是项羽,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