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入睡——不要在工作中,索取情绪价值

伴你入睡——不要在工作中,索取情绪价值

00:00
11:01

不要在工作中,索取情绪价值

洞见 每晚一卷书 


我在北京当记者时,有一个关系颇好的同事。


我跑财经口,她跑医疗口。


有一次,同事为了写一篇关于医患关系的稿子,城乡各级医院走访了很多。


调查时颇为困难,或被医生直接轰出办公室,或被患者怒骂一顿。


同事费了好大工夫才把稿子写完交给领导。


当晚,领导怒气冲冲拨了一个电话过来,从标题到内容都奚落了一顿。


这不是她第一次被骂了。


错了就挨骂,对了没赞赏,她越想越觉得待在这个单位没意思,直接卷铺盖走人。


之后,她兜兜转转在各家报刊,每次辞职的理由都是嫌弃单位没有人情味。


辗转了几年,她也没混出什么名堂来。


为什么说这件往事呢?


因为我发现,遇到的一些人喜欢以情绪价值来评判一份工作。


但是他们忘了,没有一家公司有义务哄着你开心。


说实话,我在报社时,也挨了领导不少骂。


他骂的是不对的,我当是耳边风。


骂的是对的,我就接受,挨一次骂换一次成长,不亏。


所谓情绪价值,没有是正常,有是惊喜。毕竟我们上班,是为了赚钱和成长的。


职场就是修炼场,多谈价值,少谈情绪。


1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作“职场巨婴”。


所谓职场巨婴,就是指一个人生理上明明已经成年,但思想却始终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领导呵护着、同事忍让着。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种不成熟的职场心态。

我认识一位在圈内颇为知名的剪辑师。

他毕业后入职了一家影视工作室,负责剪辑各种宣传片、广告创意片。

有一次在熬夜剪辑视频时,老板突然发来信息一顿狠批,说他工作不用心,视频剪得乱七八糟的。

他当时心态就崩了,立马写了一大段话反驳,说自己的工作有多难,说自己经常通宵达旦赶任务。

一边写的时候,一边在心里抱怨。

上次我剪的片子让客户如此满意,老板你怎么没有表扬下?

我一个人揽下那么多活,老板你怎么没有好言安慰一下?

他越想越委屈,到了第二天直接撂挑子走人了。

后来,他又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把这事翻出来重新审视了一下。

他这样总结反省道:老板没有安慰你、逗你开心的义务,你也没有索取情绪价值的权利。工作就只是工作,只有好与坏。

现在再遇到类似情况,他只会回:我会反思最近的问题,尽快调整。

公司不是家,你与其消耗精力,纠结于公司提供了多少情绪,不如珍惜时间,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

在一次采访中,乔布斯被问道: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共事?

乔布斯想了想,表示:那些专注于自己成长的人。

我们在单位工作,不是来求安慰、求夸奖的,而是求成长、求薪资的。

置顶成长价值,置后情绪价值,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工作观。

2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你来工作是为了赚钱,不是来交朋友的。

朋友靠感情维系,同事靠利益联结。

人在职场,千万别想着同事可以嘘寒问暖,可以在你困难时搭一把手。

影视编剧@荷下游 在豆瓣上写过她的一次经历。

她有一次写剧本,被自己的文字感动得稀里哗啦。


她以为在甲方那边会顺利地一稿过。


没想到,她迎来的不是甲方的称赞,而是一顿狠批。


甲方措辞激烈地说她能力不够,叙事一塌糊涂,情节太过套路。


被批得一无是处,她内心直接崩溃。


她在小群里大吐苦水,这个小群里的同事私下关系颇好,但一个上午过去了,没人出来安慰她一声。


她以为大家没注意群消息,又挨个去私聊。


让她伤心的是,有人只是发了表情包敷衍了一下。

有人说“正忙着,待会说”,后面就没有下文了。


她对此郁郁寡欢许久,心里一直想着:同事为什么对自己毫不关心,完全没有心思去写剧本。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把同事当知己。


你掏心掏肺地跟同事诉衷肠,通常换来的是漠不关心。


说到底,我们在工作中只能自渡,学会收起软弱,藏好委屈。


我听过一个心理学专家描述过两类人:

一种人是他愈者模式:一旦受到伤害,就会想寻求外界的帮助和安慰。

另一种人是自愈者模式: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懂得自我疗愈。

要求别人处处照顾自己的情绪,这种人往往是弱者。


真正的强者懂得调成掌控者模式,在哪个坑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在哪里犯错就自己弥补回来。

3


理查德·泰普勒在《极简工作法则》中写道:


“职场中,同事们会对一个无法良好处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快速失去信心。”


没有一份工作不折磨人的,每个人都在孤军奋战,无暇理会别人。


能治愈你委屈的,从来不是领导或同事的安慰,而是你自己的实力。


企业家张丽俊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当年招的第一批大学生,总共有30多个,但最终留下来的却只剩两个。

其中有个女生跟着她几年,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顾问,远超很多同龄人。

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她皮实,能自我消化情绪。

女生刚进来时,各项能力都不是很突出,连PPT都不会写。

有次和客户开会,她从下午开始写PPT,写了一次又一次,张丽俊都不满意。

写到凌晨三点,依旧不符合要求。


女生没有埋怨老板怎么那么不近人情,也没有奢求能给她开绿灯,而是埋头一直改,最终交了一份特别好的作品。


这样的心态下,她成了同一批人里面成长最快的,张丽俊也对她青睐有加。

这就是职场情绪价值的真相:你干得有多差,就得受多少冷眼;你完成得有多漂亮,就能收到多少笑脸。


无论什么工作,都没有无缘无故的夸奖,也没有事出无因的吹捧。


停止索取情绪价值,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董宇辉刚参加工作时,同事嘲笑他的口音。


交上去的材料,领导没看两眼就丢还给他。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觉得周围人不喜欢自己。


后来,他经过一番努力后,收到家长的好评,制作的课件还被领导当众表扬。


这时他才发现,以前大家不是对他这个人有意见,只是对他做的事不满意。


董宇辉做客央视《青春大课》时,有句话让我感同身受:


我们的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在人与事之间琢磨错了方向。


事在人先,问题来了就处理问题,被批评了就反躬自省。


当你把工作做到位了,领导和同事自然对你温柔以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奈飞公司?


它是世界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它有一条非常出名的招聘原则,叫做:我们只招成年人。


什么意思呢?


职场不招巨婴,别奢望你一不开心,就有人来哄你。


你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得自己默不作声地消化掉。


工作那么多年,我愈发觉得职场就是无情的修罗场。


一个人想混出个名堂,就得明白:情绪价值是虚的,自我价值才是实的。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职场不易,受气难免,成长却是真金。艾米分享记者往事,揭露职场现实与成人的自我修炼法则。听我说,成长无罪,得赞便是好运,情绪纠结千万别当回事儿!一起来探索如何在无情的职场淬炼自我价值吧。

02:07 职场心态:需要领导呵护和忍让的襁褓婴儿

04:09 在职场中,成熟的标志是收起软弱,而不是寻求同事的安慰和帮助

06:12 职场中的两种模式:寻求外界帮助和安慰,还是自我疗愈?

08:13 工作无无缘无故的夸奖,自我价值在职场至关重要——董宇辉的故事启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龙上九重天

    人生经历不凡,故事都是平凡而城实

  • 蠢蠢欲动的左手

    是不是这样的夜晚,你才会这样的想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