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陈玲:建立中国民族服饰博物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市政协委员陈玲:建立中国民族服饰博物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00:00
03:36

1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兴盛首都文化。其中“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等被写入具体措施。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多位市政协委员也就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中,北京市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陈玲提出在北京建立“中国民族服饰博物馆”,以博物馆方式展示民族文化中“穿在身上的史书”,展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陈玲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培育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如何呈现?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构筑?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研究和阐释。

陈玲在调研中发现,“服饰”是民族发展史中鲜明的文化印记之一,而且服装在文化中相对可触摸、可感知。北京曾举办过民族服饰类展览,但未形成规模和体系。

据悉,目前北京备案的博物馆总数达到226家,但国家一级博物馆只有18家。“高质量、国家级的特色博物馆数量还不够。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需要更多国家级的专业博物馆。如果建立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话,北京应该走在前面。”陈玲说。

“博物馆首先得有文化研究基础,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依托专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可以拥有强大的师资、专家力量对民族文化服饰实现可持续的挖掘、研究、展示。”

此外陈玲认为,中国民族服饰博物馆也应建设成为符合服饰类文物收藏与展示的专业型、特色型、引领型博物馆。不仅选址要充分考虑交通便捷性,加强相关文创、商业等产业协同带动,同时馆内也需以科技赋能,借助数字技术让民族服饰“活起来”。“北京也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的领先优势,让我们在民族服装的展示手段上也要呈现出科技先行,要更灵活。包括博物馆内的民族文化服饰我们也可以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亲自穿上,并参与到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实现以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