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已进入两会时间。
来自四川宜宾南溪区仙临镇龙川村的四川省人大代表杨海,带着一份《关于提高农业生产用水灌溉效能的建议》参会。今年,杨海把目光聚焦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本来就是一个搞种养殖的农民,所以农村地区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儿,就是我应该要去了解的。”1月22日,面对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杨海表示,这一份建议,不仅仅包含了一年的调研结果,更有着自己的工作心得。
从田间地头来的建议
2014年,土生土长的南溪人、90后杨海从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便回家乡创办了一家水产公司。将近10年的时间里,杨海从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已成立2家公司,带动上千户村民“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为当地乡村振兴作贡献。
如今,杨海除了自己流转1200亩稻田种水稻养小龙虾,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干,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无论是技术培训还是产品创新实验,他都在田间地头来回跑,因此杨海的皮肤也黑黝黝的。
“2023年初,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川南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对农户春耕产生严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水得不到保障。”杨海说,自己的1200亩稻田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调研过程中,杨海发现部分受旱地区没有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已建成的提灌设施年久失修导致无法正常供水,一些地方灌溉用水费用较大,农户及业主无法承担用水成本。
杨海在调研时还发现,农村的一些田地离房屋近,村民愿意种,再远一些就不愿意了,可能成为撂荒地。“究其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老化,房屋周围灌溉水源充足,种起来比较方便。”
通过走访调研,杨海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古以来“水利兴则农业兴”,他表示,这里的水利不仅仅指的是大型水利项目,更有接引到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因此,此次两会,他带来《关于提高农业生产用水灌溉效能的建议》。
建议提高农业生产用水灌溉效能
“如果拉近土地与灌溉水源的距离,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是否可以更好解决农村撂荒地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带着这样的思路,杨海从规划到具体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建议中,他写道: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基本保障,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农业生产用水的设施投入和管理还应该进一步加大。
杨海认为,要多部门组成专家组,调研走访形成解决问题的报告。在各相关部门了解问题后,形成一套“组合拳”规划指导,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
此外,应新建提灌设施,实现农业生产主要区域提灌站供水灌溉全覆盖。针对农业用地引水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的问题,杨海在建议中提到,将引水渠灌溉转变为PE管道用水,将管道埋在土地里,像毛细血管一般分散到田间地头,这样既能够减少维护成本,也能够提高灌溉效能。
杨海还建议,将农业生产用水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提灌站用电的补贴,降低农业生产用水成本。
“水利兴则农业兴,要认识到水源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采访结尾,杨海再次强调了这句话,他表示,在自己的代表任期内,将持续关注该问题。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