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1米高度”,市政协委员廖英建议社区增设适儿化健身设施

关注“1米高度”,市政协委员廖英建议社区增设适儿化健身设施

00:00
03:27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廖英带来了《关于关注“1米高度”,增设社区适儿化健身设施的提案》,建议社区从儿童视角出发,推动增设适合儿童的小型设施。

现在许多住宅小区内都设有各式各样的室外健身器材,但廖英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这些器材大多是成年人用的无动力健身器材,且有一定高度,少年儿童或是因为身高够不着而用不了,或是觉得不好玩。此外,这些器材普遍为铁类材质,小朋友容易磕碰受伤。一些小区健身器材的“运动提示须知”有适用年龄,但标识设置不明显或字体过小,很难发挥必要的指导指示作用。

她说,全国范围和北京近年发生过儿童使用成人健身设备导致受伤的案例,涉未成年人在公共体育设施上受伤引发的诉讼比例较高,比较典型的是由于身高原因,被“踏浪板”等运动器械所伤。

廖英认为,北京已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取得显著成绩。但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2022-2023学年度数据,北京小学在校生达到了108.4万人、幼儿园儿童数量为57.4万人,他们是社区儿童健身设施的需求群体,对他们的支持还有待加强。

她建议,开展社区体育设施适儿化情况的全面调查,重点关注可供儿童青少年群体健身活动的设施配置情况、空间布局和运维机制,将调研结果作为深入推动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的有利支撑,在《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使全民健身设施更贴近社区实际、贴近不同年龄群众。

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推动增设适合儿童的小型设施,增设青少年体育中考项目的单杠等专项设施。将着力补充面向儿童的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加快北京社区适儿化改造和规范管理的着力点,构建儿童友好街区空间。

廖英建议,对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北京已实施的《公共体育设施分类与配置指南》中,就“社区宜设置拥有不少于3个体育项目的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公园以及室内外体育设施”的建设要求,列出明确的适儿化指标,对所有新建、更新小区,新建、改建公园等都提出要求。“比如按照规模需要增设多少儿童健身设施,比例是多少,以解决建设没有标准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