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祥代表:建议织密副中心三大建筑周边交通网,方便市民看演出

李志祥代表:建议织密副中心三大建筑周边交通网,方便市民看演出

00:00
06:04

北京市两会正在进行,市人大代表、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志祥在参加通州团讨论时表示,去年年底向公众开放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已经成为副中心亮丽的文化新名片。其中,北京艺术中心无论是歌剧、话剧还是音乐会,演出的平均销售率在90 %以上。他建议,持续加大首都文化建设力度,提升多元文化消费能级。同步优化副中心三大建筑周边交通环境,解决好市民到副中心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大文化建筑”成副中心亮丽文化新名片

过去一年,北京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文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是在围绕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李志祥看来,副中心建设发展的“二十年之问”的核心是,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35年时,能否将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让来北京的游客都愿意到通州来,让通州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去年年底,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了‘千年之城’又一张亮丽的文化新名片,这是回答好‘二十年之问’在文化方面所作的具体举措,是通州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特别是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和博物馆之城工作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李志祥称,北京艺术中心作为“三大文化建筑”的重要组成和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重要一极,在测试演出、开幕演出以及迎新春的一系列演出和艺术活动中,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受到了全球艺术机构、艺术家的广泛关注。他说,2023年,通州区聚集各方艺术资源创新推出“运河有戏”文化品牌,举办“运河有戏”演出季,两个月推出8个主题130多场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反响强烈,为通州2024年文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加大副中心文化建设,吸引更多优质文化企业落户通州

“今年市政府报告中单列一章讲文化,提出‘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育城’的发展要求,这体现出了北京城市的文化眼光、文化气度和文化自信。一个没有艺术的城市是乏味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在新时代,北京就是要在‘以文化温润心灵、以文化养育城市’上走在前、做示范。”李志祥表示,目前,通州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家级艺术机构,区级文化设施,街镇、社区行政村等多级公共文化供给体系,拥有非常坚实的基础。建议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持续加大副中心文化建设,从政策上、资金上、服务上提供全方位支持,吸引国内优秀文化艺术机构、文化企业等落户通州,聚合优势资源。

李志祥建议,北京市级部门加强与副中心联动,推动中央在京国字号艺术院团以及市级院团在副中心举办系列精品演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品牌和活动,精心打造“国际芭蕾舞比赛和编舞比赛”“国际音像展”“北京运河文化节”“运河有戏”“台湖爵士音乐节”等文化品牌项目,产生广泛影响,使得通州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的高站位,以引领者的姿态,不断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品牌。

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将举办300场艺术活动

他透露,2024年,国家大剧院计划在北京艺术中心举办300场商业演出、300场艺术活动,力求通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亮点活动,带动区域文化逐步形成良性发展态势。“我们要利用在国内外演艺行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剧院优秀剧目和艺术品牌适量东移,带动国内外一流的艺术家、艺术团体、艺术剧目向通州聚集,吸引中心城区、带动东部城区、协同北三县东部地区、携手亦庄等南部地区,打造以副中心为同心圆的全国文化中心的新高地。

李志祥表示,“在市区各部门的支持下,开幕演出民族歌剧《运河谣》的三场演出票全部售罄,这也让我们感受通州及周边地区观众文化消费的强烈愿望,增强了我们对副中心及周边区域文化消费市场的信心。目前,北京艺术中心已经正常开放运营,无论是歌剧、话剧还是音乐会,演出的平均销售率在90%以上。”他建议,同步优化副中心三大建筑周边交通环境,为市民到副中心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