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中小学防范侵害未成年人机制更好落地?专访任雪峰委员

如何使中小学防范侵害未成年人机制更好落地?专访任雪峰委员

00:00
09:52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民革北京市委界别政协委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带来了一份《加强中小学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监管机制制度建设》的提案。这份提案来自于他的审判实践思考。

“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问题。怎样更好地避免这类悲剧发生,值得深思。”任雪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谈未成年人受侵害:部分孩子不能识别自己受到网络侵害

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往往会成为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痛。近年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我国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1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确立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旨在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

从司法实践来看,近几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又有新趋势、新特点。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日趋明显,更易遭受网络不法侵害;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复杂多样,方式不断翻新,出现“网络诱骗”“隔空猥亵”等新类型犯罪。

对此,2023年5月,“两高”和“两高两部”同时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解释明确,对胁迫、诱骗未成年人进行网络裸聊、向未成年人索要裸照、视频等特殊猥亵行为,以猥亵儿童罪或者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意见则规范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程序、方式和制度适用,案件侦查取证,强化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与救助。

任雪峰认为,针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新形势,首先应该从加强教育入手。“提升家长和孩子们的权益意识非常重要。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识别自己受到网络侵害,因此报告家长、老师也就无从谈起。要及时更新法治教育内容,让家长、学生知道什么是侵害以及新型的侵害手段。”

能够辨别违法犯罪之后,也要培养他们留存证据的意识。“因为法院审判最重要的就是以证据为中心,未成年人一定要相信家长、相信老师,发现自己受到侵害一定要及时报告。”任雪峰提醒。

谈提案:建立追责、惩戒机制,使相关人员真正承担起监管保护责任

任雪峰提到,近年来,北京法院审理的多起性侵害中小学生刑事案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民事及相关申诉案件中,呈现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被侵害未成年人年龄小、被侵犯时间跨度长,未成年人不敢不愿求助报警。不法侵害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同时也引发家校矛盾。”

“这些情况其实反映出中小学在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监管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任雪峰认为,其中一方面就是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制度落实不到位。

任雪峰指出,个别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停留在法治课堂层面,学校内部在监督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弱,程序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案件中教师对学生的求助表示无能为力,个别教师对于学生疑似遭受侵害的,存在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

随着六大保护体系的确立,各方协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任雪峰提出,与此同时,家庭、学校、社区、派出所之间的联动保护仍存在不畅通的问题。“有校方针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提醒阻止纠正。个别教师发现学生身心异常后,虽然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但干预力度偏弱,没有开展有效的跟踪回访督促,未联合社区、派出所等及时纠正家长的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悲剧发生。”

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任雪峰认为,未成年人受侵害“早发现、早示警、早干预”的执行落地并不到位。

如何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保护,切实有效防范他们受到侵害?任雪峰建议,学校要将中小学生保护机制全面制度化,将学生身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一把手”、校领导、中层负责人到各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均要明确对学生的监管保护职责,逐级明确责任,层层压实责任。

“应将中小学生监管保护工作纳入师德师风监督部门和学生日常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受侵害案事件处理程序,确保对学生的监管保护责任到校领导、到部门、到个人。”任雪峰特别指出,应当建立有效的追责、惩戒机制,倒逼相关人员真正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监管保护的责任。

此外,任雪峰提出,建立健全学生异常档案跟踪制度。“从学生进校开始建立学生身心异常档案,一人一档,直至学生毕业,畅通小学、初中、高中身心异常档案流转。对出现异常的,全学段及时、定期跟踪回访处置,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导向,纳入教师、学校业绩考评。”任雪峰特别提到,异常档案跟踪制度一定是在严格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运转。

谈法院工作:专门化、专业化建设助力高质效审理未成年人案件

在司法保护环节,近年来,北京法院持续推进司法综合保护和能动司法。“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北京法院在全国法院率先探索实践‘未成年人审判融合发展’理念,横向推动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融合发展,纵向探索打通立案、审理、执行各工作环节,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任雪峰向记者介绍。

也正是因为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特殊性,北京法院将审判机构和队伍的专业化、专门化建设作为重要一环推动。在任雪峰看来,要做好未成年人专业化、专门化审判,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建立专门的审判机构,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把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抓好。

对此,2021年以来,北京高院为全市17家基层法院统一授予少年法庭牌子,并指导全市法院组建起业务类型覆盖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领域逐步探索延伸至立案、执行两端的未成年人审判队伍。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深化治理、源头预防,是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有效途径。”任雪峰介绍,北京市少年法庭围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保护等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针对教育机构管理漏洞、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络文化建设等问题发送数十篇司法建议,督促有关单位规范行业管理,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谈到今年北京法院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任雪峰表示,首先要确保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好案件。“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要有好的队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奠定基础,重点抓好民事、行政案件和公益诉讼,不要让纠纷演变成刑事案件。”

“此外,北京法院还将继续落实好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这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但怎么做好融合,需要进一步思考、推进,在做好司法保护的同时,更好推动社会、学校、家庭、政府等保护有效衔接。”任雪峰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